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研究

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研究 摘要中间业务属于第三方业务,是指银行以中间人或代理人的形式为客户办理相关代理业务,并收取服务费用。

由于中间业务风险低、收益高等特点适用于农村地区的发展

但是农村信用社的服务范围存在局限性,所以增加了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难度。

本文主要对加快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进行简要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间业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农村信用社1.导论1.1问题的提出农村信用合作社在调节农村经济、影响农村金融方面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作为农村发展最迅速的、从业人员最多的、覆盖范围最广的农村金融机构,必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虽然农村信用社具有较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面对新形势新局面,它也面临极其严酷的竞争:中国农业银行恢复开展农村业务,农业发展银行的不断完善,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农业贷款项目的启动,民生、花旗等国内外6家一线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并开展相关农业业务农村民间借贷组织的不断成立,国外超级银行的即将入驻,注定了这场竞争的残酷性。

1.2研究的意义农村信用社作为定位农村、服务三农的合作制金融企业,其经营体制的不明确,体制的不完善使得其在与各金融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特别是在中间业务市场的开拓与金融产品的创新方面缺乏足够的投入。

随着2003年以来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己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开拓新市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需求更迫切。

对其进行发展中间业务、开拓中间业务市场的研究更显得意义重大。

1.3研究的方法1.3.1实证分析法对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研究,首先应该明确中间业务是什么,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笔者在本文论述中采用实证分析法回答了这些“是什么”的问题。

1.3.2规范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我国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与国外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步伐,缩小这种差距呢?本文采用规范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相结合来回答“应该怎么做”的问题。

2.农村信用社的定义,性质及与商业银行的关系2.1农村信用社的定义和性质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主要的合作金融组织形式。

农村用合作社是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合作金融机构。

农村信用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其全部资产对农村信用社债务承担责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农村信用社是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正在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增加收入,需要在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增加投入。

其中资金的投入在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和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马九杰认为,随着贷款互助社、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及其他各类商业银行包括外资银行等正在将触角伸向农村,逐步弥补以前合作金融的缺位。

这样一方面通过改制成银行,扩大了自有资金,拓宽了经营领域,从而可以创造更多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仍然定位为农村中小企业、个人或农村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金融企业,可以继续发挥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独特的比较优势。

因此,成立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终极目标。

2.3中间业务的含义所谓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业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产,以中间人或代理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代理、委托、担保和信息咨询等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中间业务不等同于表外业务,它的外延比表外业务要宽泛得多。

从种类划分上看,它主要包括结算性中间业务、担保性中间业务、融资性中间业务管理中间业务、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和其他中间业务等。

2.4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及现状尽管近年来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已如火如茶地发展起来,但在农村信用社还处于起步阶段。

农村信用社只开办了代收通讯费、代收保险费等19种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收入11483万元,其中代理保险业务手续收入3690万元,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只有0.56%。

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缺乏足够的认识,只是把中间业务作为“辅业”,存在保守求稳、安于现状的心态,缺乏竞争意识。

这种观念导致工作创新性较差,中间业务发展缓慢。

(2)中间业务产品单一。

如目前农村信用社只开办了代收通讯费、代收保险费等19种中间业务产品。

中间业务具有低风险、高收益、服务性强、对资本要求较低的特点。

据统计,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中间业务品种已有2万多种,中间业务收益占全部收益的比重一般为40%—50%,甚至更高。

与之相比,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产品品种太少,收入占比太低。

(3)人才匮乏。

目前大多数农村信用社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大部分员工学历只达到高中,专业素质和水平不高,从基础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使其处于金融竞争的劣势。

很多中间业务的开展需要电子、网络等方面的配合,由于农村信用社大部分网点深入农村,且长期沿用手工作业的老办法,员工很难有机会接触到网络化、电子化等相关专业知识,与商业银行形成较大差距。

3.对中间业务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3.1体制原因 农村信用社由于体制的不健全、治理结构设置需要改进,对当今的中间业务的营销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困难。

第一,法人治理结构设置欠合理。

对法人治理结构的设置仅停留在“三会”的形式上,即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

“三会”的实际职能发挥不明显,不能充分履行各自的职权,目前我省农村信用社的最高权力机构为理事会。

执行监督职能的监事会也未能履行其相应的职责。

社员代表大会基本上是形同虚设。

入股社员大多没有遵循风险共担的原则,往往是将入股资金作为一种存款,需要时随时支取,风险共担意识没有真正形成,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督治理没有形成概念。

第二,制度建设滞后。

目前农村信用社实行的管理制度还停留在成立初期的基础上,许多制度与当时的客观条件相一致。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的体制问题暴露出来,在面对体制改革的情况下,原有的一套管理制度已经不再适应新的体制要求。

对于激励约束机制和科学决策机制等缺乏较完善、系统的建设。

3.2观念落后目前,受传统经营思想的束缚,农村信用社认为存、贷款业务才是主要业务,信贷业务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对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和效益性认识不足,没有从经营战略上将中间业务发展合理定位,对发展中间业务存在认识误区,把发展中间业务视为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派生业务,当作附属业务,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理解发展中间业务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投入和组织程度远远不适应中间业务发展的内在要求。

3.3社会公众对中间业务的片面认识由于一些信用社员工自身文化知识、业务理论水平高低不一,对中间业务的认识和理解不一致,加之信用社自身对中间业务重视度不够使中间业务宣传贯彻工作失去应有作用,导致中间业务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造成在人们的意识中一提到信用社业务就是“存、贷、汇”传统业务,挫伤了信用社开办中间业务的积极性,使得中间业务没有摆脱面窄、量小的局面,在社会上没有形成广泛的效应,客户对信用社已经开办和即将开办的中间业务不理解,接受慢,使得原有的中间业务推广受阻,新的中间业务不能有效拓展,同时与原有的业务形成断层,致使中间业务发展迟缓。

3.4管理部门分散,各自为政在农村信用社发展历史过程中,处于多重管理又失之于管理的地位,先后由农行、人行、银监会及现在的省联社进行管理

在不同的阶段,尽管各个管理部门都为农信社发展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由于管理部门不断更换,不同的管理部门会采取不同管理措施和不同的管理思路,缺乏管理上的连续性,完整性,导致电子化进程缓慢、产品创新速度慢、资产质量低下、人员素质结构差。

资源浪费、重复开发现象严重,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脱钩时,农行曾把大量不良贷款转嫁给农村信用社,形成了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

由于中间业务产品开发和营销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加之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还未解决。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营销发展缓慢。

4.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战略对策4.1加强推广宣传,提高公众意识农民很大一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素质低,导致农户对中间业务没有科学合理的认识,而人自身的思想观念是可以转变的,要积极的进行相关专业的知识的学习,从而改变固有的传统的观念。

通过与农户的交流,树立起他们科学的中间业务观念,提升农信社中间业务在农户心中的地位。

农村信用社应该系统地开展中间业务的宣传营销活动,向社会推荐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项目和业务品种,在公众中树立全新的整体形象,注意大力培养中间业务市场,发掘、吸引市场潜在的客户。

4.2转变管理模式农信社的经营决策者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现在拓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意义,转变农信社的经营思路、战略决策和目标定位,将中间业务摆在与资产负债业务等同的位置上,通过中间业务的创新,达到乌鲁木齐县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和降低风险的双重目标。

同时抓好内外部的宣传工作,注重舆论导向,扩大中间业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内部,提高员工对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员工对发展中间业务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员工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逐步实现人事上质的飞跃以及具体操作中质的升华。

4.3加大技术投入,注重中间业务人才的培养大多数农信社服务网点的硬件水平都比较落后,在硬件设备的提供上比较落后,尤其是ATM机的普及程度不高,农户有了银行卡但是不能方便使用,这样严重影响了农户对农信社中间业务的选择。

该机构应该提高对硬件设备的重视程度,在不影响机构发展的前提下,更新硬件设备,方便农户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发展中间业务

电子化程度的高低决定着中间业务发展规模、速度和规范程度。

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必须借助科技支撑才能改变目前“技不如人”的现状,积极创造条件,加快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推广,通过建立和扩大ATM,CDM,POSS、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网络或是电子化业务渠道,完善新网点接入系统,推进同业往来、转账交易、数据处理、信息传递和经营管理的全面电子化进程,从而提高综合营销能力。

此外还要加强中间业务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开发,将产品设计、科技开发与业务操作有机结合在一起,以金融电子化优势提升中间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4.4加快体制建设农村信用社要抓紧制定中间业务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开办高层次的新的中间业务,同时建立健全农村信用社开展中间业务的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顺利开发和开展。

由于中间业务涉及面广,跨度大,管理复杂,因此,各级农村信用联社要专设中间业务主管部门,对中间业务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协调。

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己对各类风险的承受能力、控制能力和资本实力,通过发展中间业务实现收益的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要加强内部控制,防范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完善风险信息系统,尤其是完善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控制体系,加大中间业务检查的频率、深度、广度,防止表外业务风险表内化,促进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健康有序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月前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棘手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

并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浓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从而加大了农村信用社的服务难度,并且各大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励所以必须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发展水平和业务质量才能有效的提高市场竞争力。

因此,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并制定完善的中间业务服务管理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才能进一步扩大中间业务的市场规模和客户的认知度。

总的来说只有加强创新意识和虔诚的学习态度,并不断地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落实到实际应用中才能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整体业务质量,才能为中间业务谋取更宽、跟高、更远的发展空间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1]曹魏.农村信用社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商业经济.2016(01)[2]李晓玲,李昕.浅谈农村信用社城区业务发展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6(05)[3]胡林华,周章更,余勇护.农信社中间业务发展现状、缺陷与策略[J].中国农村金融.2011(05)[4]王玉岭,张卫东.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若干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8)[5]耿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09)[6]高建伟.对落后地区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停滞的调查[J].经济师.2010(07)[7]张桂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战略措施研究[J].华章.2010(11)[8]张蕾.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问题浅探[J].河北金融.2010(02)[9]陈古强.农村金融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01)[10]彭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时代金融.2010(01)博爱论文代写平台是一家专业代写论文的垂直网站,专为广大师生提供论文代写代写硕士论文、代写论文、代写毕业论文,主营硕士论文代写及论文发表服务。

欢迎广大师生一起讨论论文写作研究!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