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稻田生态养鱼技术

摘要介绍稻田生态养殖技术,包括稻田准备、选择鱼种养鱼设施建设、消毒和施肥、稻田放养鱼种饲养管理和水稻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稻田养鱼;科学管理;生态;效益       稻田生态养鱼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水面,大大降低养鱼成本;而稻田里的害虫是鱼最好的食物,既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和鱼饲料的投放,又降低了成本、减轻了污染,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1]。

同时鱼粪是良好的有机肥料,可以减少化肥的投入,促进稻苗生长,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及诱虫灯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稻—灯—鱼”生态种养模式越来越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稻田准备   要选择水源条件好、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保水性好、耕作层较深的稻田或连片面积较大的低洼田。

耕作层浅的沙田和漏水田则不宜选用。

稻田的水源和土质要好,保证在养鱼后不会缺水;稻田的地形地势要保证在雨季中不会被大水淹没。

稻田应施足基肥,视水稻生长情况,少量追肥,一般不用除草剂和农药。

水稻应选生育期短、耐肥抗倒伏、抗病害的高产品种,采用大苗移栽,栽足基本苗,宽行密植。

2选择鱼种   稻田水温受外界影响大,盛夏时水温可达40 ℃以上,且昼夜温差大;稻田中杂草、昆虫较多,适宜养殖耐浅水、耐高温、性情温和、不易外逃的杂食或草食性鱼类[2]。

稻田养殖食用鱼以鲤鱼为主,主要有禾花乌鲤;培育鱼种以草鱼为主,适当搭配鲤、角鱼、鲫鱼和塘鲢及鳊鱼、团头鲂等。

代写论文   3养鱼设施建设   (1)加高加固田埂

养鱼稻田的四周田埂必须在春耕前开挖鱼沟,对鱼坑的下层硬土应进行加高加宽。

田埂要捶紧夯实,防止崩塌漏水逃鱼。

(2)开挖鱼沟、鱼坑。

养鱼稻田的四周距田埂80~100 cm的地方开挖环田鱼沟,并视田块的大小、形状开挖“十”、“井”、“目”字形中心鱼沟,鱼沟深、宽分别为30、40 cm。

鱼坑宜设在靠近进水口的田边、田角,也可以设在田中心,每666.67 m2设一个深100~120 cm、面积5 m2以上(视对鱼产量要求而定)的鱼坑。

鱼沟、鱼坑应连通。

(3)做好拦鱼栅。

为防止逃鱼,在鱼种放养前,须在进、出水口设置拦鱼栅。

4消毒和施肥   放养前,用生石灰450 kg/hm2撒施消毒,1周后灌足水并施4.5 t/hm2腐熟粪肥培肥水质,4~5 d后即可投放鱼种进行饲养。

5稻田放养   (1)放养时间。

如当年鱼种应力争早放,在秧苗返青后即可放入。

放养隔年鱼种不宜过早,约在栽秧后20 d左右放养为宜,放养过早鱼会吃秧,过迟对鱼、稻生长不利。

稻田养鱼,只要耙田结束就可投放鱼种

(2)放养种类及规格。

放养鲤鱼,一般放养当年鱼种3.3 cm以上,鲫鱼在3 cm左右即可放养

(3)放养密度。

要根据鱼坑的大小、稻田的生态条件、饵料情况及鱼种规格大小和产量要求来确定鱼种放养数量。

一般稻田放养8~15 cm的大规格鱼种3 000~12 000尾/hm2。

鲤鱼鲫鱼和草鱼混养,粗放养放养数量小些,草鱼比例大些,达1/2以上;肥水田、精养田鲤鱼鲫鱼比例大些,可达70%以上;亦可以单养。

(4)注意事项。

一是要注意让鱼种适应田水水温;二是鱼种出现不适应时,及时注入新水;三是做好鱼体消毒,将鱼种放在3%~5%盐水中消毒5~10 min再放养;四是要检查出入水口拦鱼设施。

6鱼种饲养管理   (1)投饵

稻田中杂草、昆虫、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天然饵料可供鱼类摄食,可形成300 kg/hm2左右的天然鱼量,要达到750 kg/hm2以上产量,必须投饵喂鱼[3]。

常用的饵料有嫩草、水草、浮萍、菜叶、糠麸和复合颗粒饲料等。

投饵要定点、定时、定量,并根据摄食情况调整投饵量。

(2)调节水质与水位。

通过排、灌水和施用生石灰,调节水质以满足水稻和鱼的需要。

养鱼稻田水深最好保持7~16 cm,养鱼苗或当年鱼种水深保持10 cm左右,到禾苗发蔸拨节以后水深应加到13~17 cm,养2龄鱼的水则应保持15~20 cm。

(3)及时做好降温防暑。

当年鲤鱼致死温度38~39 ℃,2年鲤鱼致死温度30~37 ℃,盛夏稻田水温如达到38~40 ℃,如不采取措施,就会引起大批死亡。

水温达到35 ℃以上时,应及时换水降温或适当加水降温。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