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原特色食用花卉产业发展初探

【摘要】 云南是我国第一花卉大省,21世纪,随着人类认识的再次飞跃,回归自然,香味养生,花卉成为绿色环保和人类健康新时尚。

发展食用花卉产业不仅可以增加广大花卉种植者收入,还能拉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以食用玫瑰为例,从云南高原特色食用玫瑰花卉产业的现状分析入手,采用SWOT方法分析云南高原特色食用玫瑰竞争力,从而提出云南高原特色食用玫瑰发展对策和建议。

毕业论文网 /2/view—12159665.htm  【关键词】 云南 食用玫瑰 高原特色产业   云南是我国第一花卉大省,21世纪,随着人类认识的再次飞跃,回归自然,香味养生,花卉成为绿色环保和人类健康新时尚。

发展食用花卉产业不仅可以增加广大花卉种植者收入,还能拉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云南高原特色食用玫瑰发展现状   1、食用玫瑰花卉产业初具规模   2012年,云南食用玫瑰种植面积已超过5000亩,每亩纯收入在6000元以上,年产值达3000万元。

2013年,全省食用玫瑰种植面积近8000亩。

2014年,安宁食用玫瑰发展到8900余亩。

目前从事食用花卉相关产品研发和生产加工的企业有10家左右。

总之,云南食用玫瑰花卉产业已初具规模,在食用玫瑰种植、产品加工等方面已积累了较成熟的技术。

2、食用玫瑰花卉产业成为新型流行产业发展前景可观   鲜花食品被认为是21世纪食品消费的新潮流,并已成为国际热潮。

云南有“吃花”的传统,这样的传统意识和群众基础,决定了食用玫瑰花卉产业发展的必然性。

无论是食用玫瑰还是药用花卉的深加工产品,国内外市场对其的需求量都有增无减。

据初步统计,香精香料年需求量1000吨左右,而目前的生产量不到40%。

食品生产行业对食用玫瑰原料的需求量每年在3~5万吨之间,按云南目前的种植规模,还有约90%的市场空间有待开发。

可见,无论从原料种植还是产品生产整个产业链,食用花卉产业都属于潜力行业。

二、云南高原特色食用玫瑰发展竞争力分析   1、强势(S)   (1)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较高的知名度。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大部分州市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形成了“十里不同天,四季鲜花开”的主体气候,非常有利于食用花卉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周期调节。

食用玫瑰可选择山地、坡地种植,投入和种植成本低,且不与粮食争地。

云南花卉在国内外都有较高的知名度。

这些都有利于提高云南高原特色食用玫瑰发展的竞争力,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

(2)劳动资源丰富,食用玫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规模效益进一步提高。

云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地处西南边陲,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劳动力价格比沿海地区及东部大中城市约低一半以上,这不仅大大降低了花卉生产成本,同时也为吸引外资扩大生产提供了条件。

云南高原特色食用玫瑰花卉产业从无到有,种植面积也由小变大,目前全省食用玫瑰种植面积已超过8000亩,规模效益进一步提高。

(3)食用玫瑰产品品种多,可供消费者选择。

自2011年起,好利来集团15%~20%的常规产品、月饼和汤圆中有30%的产品运用了鲜花原料,而且很受市场欢迎。

2013年6月,昆明七彩云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种植食用玫瑰,现已开发生产玫瑰花味鲜花果冻、玫瑰花原浆、玫瑰花酱等食用玫瑰产品。

近年来,嘉华食品有限公司向大众推出的“嘉华鲜花饼”,早已香袭全国,成为畅销云南旅游市场的时尚宠贵。

食用玫瑰产品品种增多,可供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4)绿色健康食品,不含人工添加剂。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绿色、健康、时尚的食品尤为钟爱,“吃花”也成为一种时尚,食花就是食尚、食健康。

食用玫瑰产品是大自然赋予的健康食品,不含人工合成色素香精,为鲜花天然色香,不加糖,不含人工添加剂,已成为绿色健康食品的又一选择。

2、弱势(W)   (1)栽培设施简易,科技水平低。

云南食用花卉栽培科技水平低,主要都是以大棚或露地栽培为主,生产基地设施设备简易,自动灌溉系统较少,设施的建造标准低,绝大部分温室还谈不上利用温、光、水、气等环境进行综合调节控制。

此外,花农们普遍缺乏应对长期旱情及严重霜冻、大风、雨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2)市场营销体系不完善,市场不确定因素多,风险较大。

云南食用玫瑰花卉产业能否做大做强,关键在于市场的开拓与建设。

云南90%的花卉销往国内外市场,但其中食用花卉所占份额较少,在国内外尚无较稳定完善的销售网络。

近年来,食用玫瑰种植在八街已经形成规模,粗略统计,食用玫瑰种植面积已经达2000多亩,年产量有1500吨左右,但本地能消化的只有一两百吨。

这样供过于求的情况并不只是出现在安宁,类似情形在云南晋宁等地也出现过。

食用玫瑰花卉的市场不确定因素多,风险较大。

(3)研发创新能力不强,玫瑰花卉产业特色不明显。

科技研发能力决定着花卉品质的优劣,而花卉品质的优劣又决定着市场竞争力的强弱。

云南食用花卉过分强调花卉生产的方便快捷,直接利用引进品种,没有利用自己的资源进行品种的开发,加之食用花卉科技研发队伍不健全,技术力量分散,致使玫瑰花卉产业特色不明显。

(4)食用玫瑰花卉产业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即使在加工过程中不加色素等人工添加剂,食用玫瑰种植、贮存等过程中也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例如玫瑰花种苗的带毒带病率问题,很多花农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农药种类多,用药量大,施药次数多,有高毒农药使用的潜在危险。

食用玫瑰摘采后,若不立即进行加工生产,在贮存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花瓣蔫黄的情况,有些厂商为了利益甚至会用本不能食用玫瑰花作为原料生产鲜花产品。

3、机遇(O)   (1)颁布《云南花卉产业发展条例》。

为了支持云南花卉业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支持云南发展花卉产业有关问题的函”,对云南花卉发展和进出口给予扶持鼓励政策,为把云南建设成为亚洲最大的花卉生产和出口基地创造了条件。

2009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云南花卉产业发展条例》要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扶持花卉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风险防范应急机制,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努力实现建立亚洲花卉中心的战略目标。

这都为云南高原特色食用玫瑰发展提供了保障。

(2)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战略部署。

2011年,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2012年,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实施了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系列措施。

这对于探索云南特色食用玫瑰产业发展新路,增强花农竞争能力,促进花农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3)实施“桥头堡”开发战略。

2011年5月6日,《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正式颁布,标志酝酿已久的“桥头堡战略”已成为我国面向东南亚和南亚进一步开放的国家战略,而且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桥头堡战略”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突破口,是云南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将使云南的交通及信息网络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将推动云南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这些都有利于云南高原特色食用玫瑰产业发展

4、威胁(T)   云南花卉产业在国内市场不但有广东、福建、江苏、四川等省区的竞争,出口也面临世界花卉大国和花卉新兴产业国的压力。

日本、荷兰等传统的花卉大国占据着国际高端花卉市场一半以上的出口份额,新兴的花卉国家如印度、越南也以很快的速度提升着自己的实力,在新优花卉品种推广及环保生产方面对云南花卉的出口形成了很大的挑战。

三、云南高原特色食用玫瑰发展对策   1、采用和推广先进科技技术,科技兴花,提高食用玫瑰花卉产品质量   新品种、新技术已成为食用花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拥有者可以引领市场而获得巨大的利益。

可以说,谁掌握了先进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云南目前已具备了培育新品种和研发新技术、新工艺的科研力量基础,应进一步采用和推广先进科技技术,如食用玫瑰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食用玫瑰无公害栽培技术等。

科技兴花,提高食用玫瑰花卉产品质量,提高云南高原特色食用玫瑰发展竞争力。

2、把握市场动态,创建集赏花、采花、吃花于一体的玫瑰庄园,提高企业收入水平   生产者应把握市场动态,切莫盲目投资,应运用现代化网络手段,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并要与加工销售企业对接,做到产销结合。

为了规避市场变动带来食用玫瑰降价的风险,可以创建集赏花、采花、吃花于一体的玫瑰庄园,用浪漫的玫瑰花海吸引游客眼球,开设旅游、外景拍摄等项目,让游客享受自然的同时也提高企业收入。

3、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政府出台相关约束文件   企业应建立食用玫瑰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一旦危害健康的问题发生,就可按照从原料生产至成品最终消费过程中各个环节记载的信息中查找原因,回收存在危害的尚未被消费的食品,切断源头,消除危害,减少损失。

同时,政府也要出台相关约束文件,这样才能让百姓吃的放心,用的安心,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

4、逐步完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建设,创建智慧玫瑰农庄   运用现代网络营销手段,形成“线上+线下”的交易体系,逐步完善食用玫瑰产品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建设,按市场分布建设信息中心,完成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处理中心和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形成生产、营销、管理网络数字化,实现快捷的交易、运输和销售。

创建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的智慧玫瑰农庄,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完善农业生产环境,从而保证食用玫瑰产品更快更好的销售。

5、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玫瑰花卉品种培育,加大专门人才培养力度   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加快《云南省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立法调研,为云南食用花卉产业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和健康的市场环境。

选择符合云南地域特征和代表传统特色的优良玫瑰品种,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玫瑰花卉品种培育。

设立专门的食用玫瑰人才培养基金,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锻炼。

【参考文献】   [1] 吴家琛:云南食用花卉产业发展思路[J].云南林业,2008(2).   [2] 李志敏、袁琼芬、李伟等:推进高原特色鲜切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A].第二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论坛[C].2012.   [3] 马骞、刘云:舌尖上的鲜花――“云花”打造“美味产业”[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2(34).   [4] 相红霞、潘玉君:云南呈贡花卉产业发展的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   [5] 黄正秉:食用玫瑰需求“胃口大开”[N].中国花卉报,2014—02—18.   (责任编辑:刘冰冰)。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