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久咳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关键词】 咳嗽.中医药疗法;小儿;辨证论治。

小儿久咳是临床常见疾病。以咳嗽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为特点。目前,中医药治疗小儿久咳的研究已较为系统。各家学派在汲取古人经验的同时,积极创新,不断探索,总结出具有高疗效、低毒性的方剂及治疗方法,灵活应用于临床,指导临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辨病辨证研究。

宋国维[1] 认为小儿久咳的发生与肺脾气虚、风邪犯肺、痰湿阻肺等因素有关,故将本病分为3型:(1)喉痹久咳,多见于慢性咽喉炎或慢性扁桃体炎,治以清肺利咽、祛风止咳为主。方用黛蛤清咽汤加减。(2)肺燥久咳,多见于小儿过敏性咳嗽治以清润兼顾、佐以祛风脱敏。方用桑杏汤加减。(3)痰湿久咳,多见于小儿支气管炎及肺炎后期咳嗽治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药用二陈三子养亲汤加减。江育仁[2] 认为久咳患儿的体质多以肺胃阴虚或肺脾气虚或气阴两虚为多见,故治疗以润肺养阴为本,或补益肺脾之气阴,重在调整患儿体质。如阴虚为主者,沙参麦门冬汤主之;气虚多汗者,玉屏风散最宜;夜咳甚而胃阴不足者,麦门冬汤为主调之;兼脾虚泄泻者,治以参苓白术散。陈祺[3] 认为小儿久咳不但与肺有关,而且与肝有密切关联,所以在治肺基础上,根据患儿具体情况,从肝论治。分为四型:(1)阴虚火旺型:用沙参麦冬汤合黛蛤散加减以清肝泻火、养阴润肺。(2)横逆犯脾型:清宁散合二陈汤加减以疏肝扶脾、清肺化痰。(3)正虚邪恋型:用小柴胡汤加减以扶正祛邪,清肺疏肝。(4)水不涵木型:用麦味地黄丸合泻白散加减滋肾平肝、敛肺止咳

2 专方成药研究。

2.1 补虚法 余琴[4] 以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小儿久咳 80例,痊愈58例,占72.5%;好转18例,占22.5%;无效4例,占5%,总有效率95%。郭孝月等[5] 采用自拟中药复方制剂保肺片治疗小儿脾肺气虚型咳嗽125例,显效率为83.2%,总有效率为96%。与固本咳喘片治疗的40例对比,保肺片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张立秋等[6] 以健脾益气,宣肺化痰治疗大法,用自制中成药醒脾养肺散(其药物组成为:红参、桔梗、干姜、茯苓、陈皮、炙甘草、瓜蒌、款冬花、紫菀、胆南星、鸡内金、沙参、大黄、神曲、天竺黄)7d为1个疗程,治疗124例患儿。用药1疗程后,痊愈94例,好转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77%。

2.2 祛邪法 牟林茂[7] 以嗽停合剂为主清肺泻火,化痰消积,治疗小儿久咳115例,对照组应用临床常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2%,对照组为78.9%,P0.05。李巨琪[8] 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恢复期,咳嗽经久不愈或喉中痰鸣的患儿,以青银汤(青黛、银杏、乌梅、白前、杏仁、枇杷叶)清热敛肺,止咳化痰痊愈1024例(85.33%),好转161例(13.4%),无效15例(1.25%)。平均治疗时间3.74d。单翠英[9] 据“怪病多痰,久病多瘀”,以活血化瘀、化痰止咳法为主,用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120例,痊愈11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李 良[10] 用保和丸随证加减治疗百日咳、急性咽—喉—气管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弥漫性细支气管炎等所致小儿久咳200余例,均收到良好效果。

3 其他治法研究。

3.1 穴位贴敷法 贺亚辉[11] 用肉桂、白芥子、延胡索、细辛、葶苈子调成药丸置于肺俞、天突穴或膏肓、风门穴(两组穴位交替用),与使用青霉素钠、氨苄青霉素静脉点滴之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冯淑凤等[12] 用风湿止痛膏敷贴于天突及双肺俞穴,用手指按压数秒钟,治疗50例,总有效率80%。

3.2 穴位拔罐法 曹家芬等[13] 用闪火法分别拔于肺俞、大椎两穴,留罐10~15min后将罐取下,每日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52例均获效。

3.3 灌肠法 郝阳春[14] 认为采用中药灌肠疗法(因口服困难)能起到消炎止咳,缓解支气管痉挛,化痰排痰之效果,既减少在输液过程中皮肉之苦,又能达到祛邪愈病之双重功效。痰热咳嗽者药用桑白皮、茯苓、车前子、山栀子、黄芩、海浮石、杏仁、金银花、蛇蜕、地龙、瓜蒌仁、川贝母、牛蒡子、甘草;阴虚咳嗽者药用百合、生地、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桔梗、枇杷叶、射干、龙齿、甘草、当归。上述方药按不同年龄用量,水煎至60~100ml取汁,每日1剂,分2次,早晚便后保留灌肠,7d为1个疗程。治疗130例,有效率为89%。

3.4 针灸 刘燕等[15] 用中药汤剂和针灸综合治疗。肺阴虚亏型:治宜养阴润肺止咳,方用麦门冬汤加味,针灸法:毫针刺太渊、太溪、阴陵泉,三棱针点刺四缝穴;肺脾两虚型:治宜健脾益气、补土生金,方用六君子汤加味,针灸法:针刺太渊、肺俞、列缺,艾条灸足三里、脾俞。治疗24例均获痊愈

3.5 中西医结合治疗 朱传和等[16] 用泻白散、小牛胸腺素注射液,配合静脉滴注双黄连粉针,治疗58例,总有效率为93.10%。李慧敏等[17] 认为中西药的联合应用既减少了抗生素的应用时间及抗生素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又有利于人体的微生态平衡,其以双效青霉素、红霉素配合中药汤剂(炙麻黄、杏仁、前胡、生石膏、葶苈子、桑白皮、黄芩、紫菀、白前、瓜蒌、海浮石、黄连、甘草)治疗本病,其治愈率(91.06%)与单纯使用抗生素之对照组(77.65%)相比,P0.01。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