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选题,提高质量

[摘要]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面对当前毕业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加强评估、注重实验等几项措施,最初尝试效果良好。

[关键词]毕业论文 论文选题 物理实验

问题的提出。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总结和检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近年来,由于本科扩招导致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再加上沉重的就业压力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质量。因此,探索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毕业论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加强学生毕业论文选题至关重要。在目前的教学中,毕业选题有很多方式:比如,学生自己选题指导教师指定题目等。每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学生自己选题优点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好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其缺点是学生论文缺少总体评估,有时选题太难致使论文难以按计划完成,或者选题简单没有创新性;指导老师指定题目,优点是紧靠学生学习内容并和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相关,难度适中,缺点是有些学生对指定的题目不太感兴趣。因此如何确定一个合适的论文题目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很重要。结合本科毕业论文实际教学过程,我们提出相应切实可行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方法和措施。

1.加强选题评估。

毕业论文开题之前,各位指导教师对指导学生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对自选论文题目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对题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对不适合学生能力的论文题目及时更换;另一方面对没有自选题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评估。指导教师可以先对毕业生进行科普知识讲座,列出自己的研究课题,并提供课题的简介和要求;让学生明确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这样学生选题有的放矢,提高论文的成功率。

2.从物理实验中发掘题目

物理实验是对课本知识的实践检验,也是学生最能够发现问题的教学环节,如果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就可以从实验中发掘论文题目,从而提高论文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1)实行小三段教学体系,激发兴趣。对物理学专业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仍然分为力学、热学、电学、光学、近代物理几部分内容,但在各部分实验教学内容中体现验证、综合、设计的区别。这种教学体系,体现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加强基础,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力求创新”,而且教学方式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实验中发现问题。

(2)从综合、设计实验选题。开发综合实验引导学生实验技术和实验原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得到了具有新意的结果。在设计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实验原理的理解;特别重要的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写成小论文的形式,为毕业选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3.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竞赛。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电子设计大赛等,把竞赛项目作为论文题目的来源。竞赛过程中,学生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运用知识的检验;另一方面,参加竞赛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参加全国竞赛来提高学生自主选题的有效性是切实可行的。

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我们的措施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效果明显。主要表现为:

1.激发了学生兴趣且提高论文质量。作为师范毕业生,原来大部分学生选题是关于物理教学方面的,关于科研方面的少之又少,加之没有教学经验,写作语言非常空洞,基本上是纸上谈兵。学生和老师互动以后,课题选择范围变广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兴趣。

2.学生收获很大。在综合、设计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综合、设计实验提高实验学生实验过程中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对这样的实验,我们对具有创新结论的学生要求他们以论文形式撰写,提出并解释自己在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并在参加设计实验学生中进行交流讨论,即便对有些实验现象自己不能解释,教师也及时地予以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指导教师反映良好。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和电子设计大赛,不仅提高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视野,也在指导的过程中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提高指导效率。在本科教育的最后阶段,经过这样一次严格的学术训练,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大有帮助。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生从学校到社会中的一个桥梁,无论毕业后是从事研究工作还是到企业上班,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毕业论文(设计)是一种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尽管在毕业论文教学中还存在各种困难,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加强管理、悉心指导,就一定可以把毕业论文(设计)再提高一个水平。

渭南师范学院院级重点研究项目(JG200805)。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