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民办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加强大宣传格局下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是新形势下做好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战略判断,加强民办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新课题。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党建+;网络意识形态   项目基金来源: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7年第三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民办高校党建+阵地延伸”工作新机制改革试点》。

树立“党建+”理念,以新思路、新机制、新手段谋划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日常工作有机融合,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体现和有效形式,推行“党建+”,最根本、最基础的还是要建强党组织,让党建工作自身实起来、硬起来。

落实“党建+”是强化党的政治引领功能、统筹推进民办高校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

1 大宣传格局是当前民办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论断和新理念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

”加强思想文 化建设,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作用,既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探 索出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统一思想、消除阻力、增强团结的 重要方式。

宣传格局理念是当前加强党的思想文化建设工作理念,也是在 社会转型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增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科学论断。

民办高校也是青年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网络信息化推进民办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传播方式实现新变革。

互联网,特别是有“自媒体”之称的社交网络的裂变式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格局和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进而改变着舆论格局。

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通过议题设置等方式弘扬主旋律,提升正能量;如何针对新时期大学生和青年教师思想特点,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交流互动、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

2 大宣传格局下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理念与原则   (一)树立三个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科学理念和正确定位是实现工作目标的基本前提。

构建民办高校宣传格局,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需要结合网络媒体传播的特点树立三个新工作理念

一是树立一体化理念宣传部门应将内外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形成多部门、多受众群体、多渠道的宣传合力,建立学校、社会、媒体 “三位一体”的媒体联动机制。

二是树立内容为王理念

无论传统媒介,还是新媒体、自媒体网络媒介,都是思想文化?鞑サ男问胶驮靥澹?离不开新闻内容。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传播,既需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又要高度重视新闻内容的思想力和 影响力,以丰富的内容、高品位的思想和贴近师生的网络语言吸引和引导师生。

三是树立互联网思维理念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以 “去中心化” “去权威化” 和迅捷全时传播为特征,开展网络思想教育传播需要以平等民主、互动交流方式开展与师生的交流。

增强师生体验,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增强网络 “粘度”。

(二)坚持三个原则,原则是贯彻落实理念目标的规则。

如何在大宣传格局的实践中贯彻落实一体化理念、内容为王理念和互联网思维理念,既要充分利用好新技术,又要根据师生思想特点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传播,在此需要注重和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弘扬主旋律原则。

高校作为思想、文化、科学资源的聚集地,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责任,面对着国内外思潮和思想斗争,要积极占领网络舆论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引领校园多元文化,对错误思想和认识要旗帜鲜明地坚决抵制和批判。

二是坚持快捷精简原则。

民办高校媒体而言,要紧紧抓住师生学习、科研、生活中的闪光点, 迅速把握主题,快速抢占第一落点,通过新闻网、论坛、微博、微信等平台迅速传播,做到信息传播中快捷短小的微传播,形成多元载体汇聚的传播合力。

三是坚持分众互动原则。

要根据不同信息用户的偏好、思想特点和理论水平等,创造出个性化、特色性、分众化的网络文化产品,实现点对点的信息传播和推送。

3 以大宣传格局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和开创民办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局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制度建设,强化议题设置的文案策划力,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长效机制。

构建大宣传格局需要高校领导高度重视,以宣传部为主导,通过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和组织,围绕不同宣传主题开展定期的校级联席会议。

对此,既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成立校院两级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领导机构,又要以网络文化建设为内容,制定网络文化长期规划,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建设

(二)充分利用新技术优势,构建和整合高校网络媒体传播权威平台, 确保网络新闻宣传阵地的主导权。

校园网络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也是师生信息沟通、思想交流的桥梁。

民办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构建以新闻网为核心的权威传播平台,精心打造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网络文化精品。

(三)创新网络传播队伍建设,培养和打造精英团队人才队伍建设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

要邀请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等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尤其是思政教师,要求人人开通博客、微博、微信等平台,鼓励他们发帖撰文。

针对学生辅导员,采取个人建博和团队建博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推进辅导员博客、微博建设,注重挖掘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思想性、示范性的闪光点,强化微传播,弘扬正能量。

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不仅体现在思想文化教育传播平台建设上,还要与学生实践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在参与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邱勤;;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2]王小红;雷搏;;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分析[J];亚太教育;2016年18期   [3]周娟;;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探赜[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4]李岩;曾维伦;何海涛;;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作者简介   夏冬梅(1984—),重庆江津人,副教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