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妇人大全良方》对中医妇科学的贡献

【摘要】 《妇人大全良方》对中医妇科学所做出的贡献如下:重视气血,详论妇科病因病机;强调肝脾冲任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妇科疾病特有的治则及用药规律;重视优生优育,提倡妊娠期及产后护理。

【关键词】 妇人大全良方 中医妇科学 陈自明。

陈自明,字良甫,宋代临川人,深得《内经》要旨,博览历代医家著述,结合临证经验和家传验方,于嘉熙元年(1237年)撰成《妇人大全良方》。该书计二十四卷,分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产后等八门,每门列述若干病证,总共二百六十九论,论后附方及治验。陈氏对各种妇产科病证,按照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不调、房室不节等致病因素进行分析,并着重用气血冲任二脉和脏腑理论解释病变机制,创立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剂,较完整地体现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构成了理法方药的证治体系,对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现分析如下。

1 重视气血,详论妇科病因病机。

陈氏在《妇人大全良方》中论及气血关系时说:“夫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其不先伤其气血者”。充分强调了气血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妇人月经、胎孕、产育、哺乳期都以血为用,同时又易于耗损阴血,使机体处于血分不足、气分偏盛的状态,故曰“气血者,人之神也,然妇人以血为基本,则血气宣行,其神自清,月水如期,血凝成孕”。根据以上理论,陈氏提出妇人病的病因大多是劳伤气血、感受风冷;病机或为气血逆乱,月水不循常道;或为五脏不能相生,生化之源耗竭;或为荣血亏损、冲任失养和肝气上逆。陈氏论治妇人之病,临证以治血名方四物汤化裁,有加减四物汤专篇,曰:“夫通用方者,盖产前、产后皆可用也。或一方而治数十证,不可入于专门,皆是名贤所处,世之常用有效之方”;“加减四物汤治妇人经病,或先或后,或多或少,疼痛不一。腰、足、腹中痛.或崩中漏下,或半产恶露多,或停留不出,妊娠腹痛下血,胎不安,产后块不散,或亡血过多,或恶露不下,服之如神”。陈氏以四物汤灵活加减,治疗妇人胎前产后诸疾,均获良效,说明了治血在治疗妇科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2 强调肝脾冲任在妇科的重要作用。

女子以血为本,血生化于脾,藏受于肝,源源不断,灌溉全身,“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为经络之海。与手太阳小肠、手少阴心经互为表里,上为乳汁,下为血水”;“肾气全盛,冲任流通,经血既盈,应时而下,否则不通也”。陈氏十分强调肝脾二脏在妇产科临证中的地位,指出妇人病的病位多在肝脾,肝脾功能失常损及冲任二脉而致妇科诸疾峰起。

在论及经水不通时,陈氏指出:“妇人月水不通,或因醉饱入房,或因劳役过度,或因吐血失血,伤损肝脾。但滋其化源,其经自通”;“妇人月水不利者,伤于冲任之脉故也” 。肝脾两脏是月经的化源,脾为气血生化之本,肝为藏血之脏,若肝脾受伤,脾不生血,肝无藏血,则化源断绝。冲脉为总领诸经气血之要冲,能调节十二经之气血,而任脉具有妊养胎儿的作用,冲任二脉之功能与妇女的月经、胎孕、产育、哺乳等生理特点息息相关,肝脾之病导致了冲任二脉的损伤则出现月水不利,经闭不行。目前临床上所见的闭经、月经不调或不孕症的患者,往往有因脾胃虚弱而不能生血者,有因郁怒伤肝而血闭者,也有因冲任虚损而血少者。在治疗上,脾胃虚而闭经者宜补,肝郁气滞而闭经者宜通,冲任虚损而闭经者宜固,陈氏抓住了疾病的关键所在,纲领即得,治法随之而立,疗效确切。

3 提出了妇科特有的治则及用药规律。

陈氏指出,治疗疾病“男子调其气,女子调其血”,“以血为用”是治疗妇科疾病的总纲。妇人具有经、孕、产、乳等特殊的生理功能,同时也就具有了与男子不同的病理特点,临证时男子妇人即使罹患同样的疾病,其治则往往也是不同的。在治疗妇人疾病时,尤其要重视其所处的特殊生理阶段,如月经期、妊娠期或哺乳期等。例如,陈氏提出了“妊娠用药,宜清凉,不可轻用桂枝、半夏、桃仁、朴硝等类。凡用药,病情退则止,不可尽剂,此为大法”;“妊娠胎动,或饮食起居,或冲任风寒,或跌仆由触,或怒伤肝火,或脾气虚弱,当推其因而治之。若因母病而胎动,但治其母,若因胎动而病,唯当安其胎”。同时还指出牛膝、三棱、干漆、大戟、巴豆、芒硝、牵牛子、芫花、桃仁、藜芦等药,对胎儿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有可能引起流产或早产,在妊娠期应禁用或慎用 [2]。《妇人大全良方》中还记载了陈氏治疗月经病的一些用药经验,如月经不调用当归、川芎、白芍;经闭用红花、泽兰、牛膝;痛经用延胡索、香附、木香;经水过多则用阿胶、槐花和其他炭类药物等,这些经验至今为妇科临床所遵循 [3]。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