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的成语250个

关于书的成语250个。

关于书的成语(一):

1、立地书橱:比喻读书多,学识文博。

2、大书特书:书:写。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异常郑重地加以记载。

3、舍策追羊: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

4、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5、囊萤照书: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6、丹书铁契: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7、废书而叹: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8、弃书捐剑: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9、诗书发冢: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10、记问之学: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11、白面书生: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12、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13、纸上空言:指停留在书本上的未经实践检验的空洞言论。

14、临池学书: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15、三余读书: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16、刺股读书比喻刻苦攻读。

17、两脚书橱: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18、不忍释卷: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19、手不释卷: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20、书香门第: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21、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22、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23、磬竹难书: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24、借书留真:指借别人的书,抄写后留下正本,把抄本还给别人。

25、立地书厨: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26、洪乔捎书:指言而无信的人。

27、闭户读书: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28、死记硬背:指不用理解力去使用记忆力而一味死板地背诵书本。[]。

29、书缺有间: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30、焚书坑儒: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31、以书为御:按照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去驾驭马匹。比喻死守教条,难以成事。

32、黄耳传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33、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34、书不尽言: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

关于书的成语(二):

1、断编残简:编:穿简的细长皮条;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文章。

2、残编断简:指残缺不全的书籍

3、豕虎传讹: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同豕亥鱼鲁。

4、卷帙浩繁:卷帙:书籍书籍的篇章。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

5、舛讹百出:舛:错乱。讹:错误。错乱的地方很多。一般指书籍的写作或印制不精。

6、残编裂简: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零散不整的诗文字画。

7、博通经籍: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8、丹黄甲乙:指点校书籍,评定次第。

9、蠹简遗编:泛指残存的书籍

10、牙签锦轴:卷型古书的标签和卷轴。借指书籍形容书籍之精美。同牙签玉轴。

11、付之梨枣:指刻版刊印书籍。梨枣:旧时刻书多用梨木枣木,古代称书版。

12、书囊无底:指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13、枕中鸿宝:泛指珍秘的书籍

14、博览古今:博:广博。广泛阅读古今书籍,通晓古今学识。形容学问渊博。

15、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16、朝经暮史: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17、黄卷青灯:黄卷:古代书籍用黄低缮写,因指书籍;青灯:油灯发青色的灯光,指油灯。灯光映照着书籍形容深夜苦读,或修行学佛的孤寂生活。

18、百读不厌:厌:厌烦,厌倦。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十分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19、丹铅甲乙:指点校书籍,评定次第。

20、鲁鱼亥豕:把鲁字错成鱼字,把亥字错成豕字。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21、插架万轴:插架:将藏书安放在书架上。轴:古代书卷中的杆,借指书籍形容藏书丰富。

22、握素披黄:犹言握铅抱椠。素,白绢,古代用以书写。黄,雌黄,古代用以校点书籍

23、牙签玉轴:卷型古书的标签和卷轴。借指书籍。牙,象牙;玉,美玉。形容书籍之精美。

24、滴露研朱:滴水研磨朱砂。指用朱笔评校书籍

25、充栋盈车:堆满屋子,装满车。形容书籍很多。

26、别风淮雨:这是列风淫雨的误写,因别和列淮与淫字殂相似。后称书籍中因错别字而以讹传讹为别风淮雨。

27、名标青史: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28、积案盈箱:案:桌;盈:满。堆满书桌,塞满书箱。形容书籍文稿卷宗等十分多。

29、名垂青史: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30、堆案盈几: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很多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十分多。

31、河东三箧:指亡失的书籍

32、马中关五:犹言鲁鱼亥豕。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33、故纸堆:指很多的古旧书籍资料。含贬义。比喻人埋首研读古书,不知人情世故。

34、充栋汗牛:指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

35、残章断简: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零散不整的诗文字画。编,用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简,竹简,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片。同断编残简。

36、豕亥鱼鲁: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37、牙签犀轴:卷型古书的标签和卷轴。借指书籍形容书籍之精美。同牙签玉轴。

38、残篇断简:残缺不全的书籍

39、金题玉躞:金题:用泥金书写的题签;玉躞:系缚书卷的玉别子(又称插签)。指极精美的书画或书籍的装璜。

40、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41、断简残编: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编:穿简的细长皮条。指残缺不全的书籍

42、万签插架:形容书籍极多。

43、凿楹纳书:指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44、手不释卷: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关于书的成语(三):

1.牛角挂书。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jiān)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所以就倾心结交李密。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2.负薪读书

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3.带经而锄。

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

4.挟策读书

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5.高凤流麦。

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6.温舒编蒲。

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终博通经史。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

7.凿壁偷光。

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

8.映月读书

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典故。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9.囊萤映雪。

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10.悬梁刺股。

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11.韦编三绝。

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形容刻苦认真读书典故

12.下帷读书

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13.三余读书

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形容抓紧时间学习的典故

14.焚膏继晷。

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来源)。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习),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15.十年窗下。

形容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形容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16.学富五车。

形容书多或学识丰富的典故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17.三十乘书。

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的典故语出《晋书张华传》:(张华)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受此典影响,后人论书之丰富,也每以三十为数,不必须必是乘或车。如果形容书少,则用无乘书。

18.枕中秘宝。

形容不愿示人的珍贵图书。典出《汉书楚元王传》所附刘向条:上(汉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后人于是以鸿宝、秘宝、秘枕书、枕函书、秘之枕中、枕中之秘、枕中秘书等来指道术书或珍贵而不愿示人的图书。

19.开卷有益。

勉励人读书典故典出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指《太平御览》,该书原名《太平编类》,因宋太宗以往通读而改名)三卷,因事有阙,睱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的句子。后人也有写成展卷有益的。

20.读书种子。

比喻世世代代的读书人象种子一样播撒开去,衍生不息。语出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裴度常训其子云:凡吾辈但可令文种无绝,然期间有成功能致身万乘之相,则天也。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云:四民皆坐世业,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似祖(效法)裴语,特(只可是)易文种为书种耳。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书种、读书种。

21.束之高阁。

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此典本不指书,但之后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22.三坟五典。

指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官职名,倚相,人名)趋过(快步走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好好对待他)。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后人便以三坟五典、典坟、坟典、坟籍、丘坟等词来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23.寻章摘句。

形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24.断章取义。

常指随意摘取诗文中的一部分为己用而不管作者的愿意如何。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春秋时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活动时,使节们往往以赋《诗》为表达己方意愿的手段。然赋诗者与听诗者能够对诗的文句有自我的理解,而不必管诗的本义。此典形式常有:断章取义、断章取谊(古谊同义)、断章载句。现今还用,可是已转为贬义之辞。

25.藏之名山。

形容作品很有价值因而十分值得珍视的典故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山、藏诸名山、藏版名山、名山藏、藏名岳、藏述著等。

26.文不加点。

形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加任何修改。语出张衡《文士传》(唐徐坚等编《初学记》引):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坐,文不加点。此典的主要形式有:文不加点、不加点、万言不加点、不加点窜等。

27.著述等身。

形容读书或著述很多的典故典出《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中幼父名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后人遂用等身书形容读书很多,只是之后是说将书册摞起来有身子高,与典源中所指有所不一样。也能够用来形容著述极富,多作著述等身、等身著作。

28.一字千金。

形容诗文作品精心创作、极有价值的典故。事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千予千金。此典的主要形式有:一字千金、千金字、金悬秦市、悬金等。

29.洛阳纸贵。

形容著作风行一时,人人争相传抄的典故典出《晋书左思传》: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拜访)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世说新语文学》也有: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与《二京赋》鼎足而三,与《三都赋》并列而四)。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30.梦笔生花。

比喻文人文思大进,文笔优美俊逸。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所以,后人多以梦花、梦生花、彩笔生花、笔花入梦、花从笔生等比喻文思大进。

关于书的成语(四):

1、博文约礼,博学多才,博学多闻,博学洽闻,褒衣博带。

2、博而不精,博而寡要,博古通今,博览古今,博览群书。

3、旁求博考,旁收博采,旁搜博采,旁征博引,洽博多闻。

4、繁征博引,高冠博带,兼览博照,兼收博采,米盐博辩。

5、博士买驴,博通经籍,博闻辩言,博闻多识,博物多闻。

6、无巧不成书,文弱书生,悬石程书,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7、博物君子,博闻强记,博物洽闻,博闻强识,博闻强志。

8、博览五车,博洽多闻,博识多通,博硕肥腯,博施济众。

9、有脚书厨,一介书生,博采众长,博采众议,博大精深。

10、博弈犹贤,沈博绝丽,沉博绝丽,地大物博,峨冠博带。

11、乡书难寄,学书学剑,殷浩书空,燕颔书生,有脚书橱。

关于书的成语(五):

1、徒读父书,由博返约,通书达礼,汪洋浩博,学识渊博。

2、读书三到,读书三余,丹书铁契,丹书铁券,大书特书。

3、黄麻紫书,洪乔捎书,衡石程书,衡石量书,据鞍读书

4、不刊之书,博览群书,闭门读书,白面书郎,白面书生。

5、书囊无底,书缺有间,诗书发冢,书声琅琅,书声朗朗。

6、家书抵万金,借书留真,尽信书不如无书,寄雁传书。

7、焚书坑儒,燔书坑儒,飞书走檄,黄耳传书,狐鸣鱼书。

8、书富五车,书通二酉,瘦羊博士,博古通今,汗牛充栋。

9、四书五经,书生之见,书通二酉,远溯博索,书香门第。

10、书香门户,书香人家,书香世家,三余读书,识字知书。

11、磬竹难书,罄竹难书,然荻读书,史不绝书,书不尽言。

12、读书种子,奋笔疾书,奋笔直书,废书而叹,燔书阬儒。

13、书读五车,书画卯酉,书空咄咄,识礼知书,十年读书

14、学富五车,博览群书,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书读五车。

15、知识渊博,多文为富,通儒硕学,秉笔直书,闭户读书

16、丹书白马,掉书袋,读书得间,读书君子,读书破万卷。

17、目不知书,牛角挂书,牛角书生,囊萤照书,飘零书剑。

18、伴食中书,刺股读书,咄咄书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9、曝书见竹,磬笔难书,通今博古,琴棋书画,弃书捐剑。

20、书不尽意,手不释书,书不释手,通古博今,世代书香。

21、临池学书,立地书橱,立地书厨,两脚书橱,目不识书。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