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的会计治理(1)

摘 要:利益相关者理论已成为现代企业理论的主流观点,其反映在会计领域就是会计的服务对象在不断地扩大。

公司经营中利益相关者可以是相互补充的或和平共处的,但是他们也经常是不相容的或甚至是极端冲突的。

而且这种冲突经常表现在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及其处在强势的利益相关者利用会计信息对称侵害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上。

因此,为了消除会计信息对称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侵害,必须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构建相应的治理机制。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信息对称;治理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会计及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进一步从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中围绕着股东知情权、利润分配权等一系列公司内部运作事务而发生的纠纷中显现出来。

各种利益纷争几乎都无法离开公司的财务报表,以至于公司法领域出现的最新观念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语言是会计”。

也就是说,在现代公司中,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无法脱离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系统来加以构造。

公司治理的广义概念认为,“广义地讲(公司治理)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决定公司的目标,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企业成员之间分配等这样一些问题。

”而会计信息则是实现“风险和收益分配”的基础,是企业收益分配的重要(甚至往往是唯一)的依据。

利益相关者理论已成为现代企业理论的主流观点,其反映在会计领域就是会计的服务对象在不断地扩大。

即由单纯地向企业的所有者报告反映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的财务会计信息,转而向投资者以外的,包括债权人、政府部门、企业职工以及社会公众等企业利益相关者报告。

财务会计信息既是解决两权分离条件下建立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中,委托方和受托方信息对称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信息对称产生的重要源头之一。

因为,作为受托方的经营者,在取得企业的实际控制权的同时,也就充当了会计信息的生产、发布和传播者的角色。

这样,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之间的信息对称就是不言自明的了。

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在现代企业理论的指导下,构建治理信息对称,缓解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冲突的新机制。

二、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其会计信息对称 现代企业将一群利益相关者组合到一起,以期谋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尽管现代利益相关者理论描述了一幅企业为所有关联者带来利益和福祉的美好图景,但残酷的现实常常将“梦想”击得粉碎。

现实中,公司经营中的利益相关者可以是相互补充的或和平共处的,但是他们也经常是不相容的甚至是极端冲突的。

例如,消费者想以低价购买高质量的商品;所有者想使回报最大化;雇员想使收入最大化;财经分析者想公司提高其股票价值;媒体想要有内容的故事;环境活动分子想终止污染或要求工厂关门;社区想得到各种工作岗位并让公司融合到社区生活中;各个政府部门要求遵守规则、缴税和良好社会关系,如此等等。

这些利益要求许多是与公司经营目标一致的,有些却是相左的。

上述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在现实中突出表现为处于强势的利益相关者利其在委托一代理关系中的强势地位和信息优势为自己谋取私利,从而损害其他弱势地位利益相关者利益

这在现代企业的代表——上市公司中更是如此。

在上市公司中,当公司的股份被广泛地分散持有时,股东和上市公司管理层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对称:第一,前者不知道公司在发生什么事,不知道公司披露的信息(主要是财务会计信息)是否属实,也不知道公司是否隐瞒重大信息;第二,股东不敢肯定公司管理层和控股大股东是否会“掏空”上市公司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是否正趋于融合试论国有财政资金的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