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26例分析

【关键词】 白内障

晶状体后囊破裂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3.8%~5.5%[1,2]。笔者对在本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囊膜发生破裂的26例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5月~2006年5月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患者421例(447眼)。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破裂26例(26眼),占5.8%。男16例(16眼),女10例(10眼)。年龄27~81岁,平均62岁。老年性白内障19例(19眼);并发性白内障3例(3眼);先天性白内障3例(3眼);外伤性白内障1例(1眼)。术前均无眼科手术史。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5个月。

1.2 手术方法 手术采用表面麻醉;透明角膜切口或巩膜隧道切口;环形撕囊;水分离;劈核法超声乳化晶状体核;吸除晶状体皮质;植入人工晶体。   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者,立即停止超声乳化,使用BBS灌注液维持前房,迅速注入黏弹剂以稳定前房压力。破口小,玻璃体未进入前房者,避开破口,改用注吸头手工注吸残存晶状体皮质,将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破口大,玻璃体进入前房者,行玻璃体切割的同时吸除晶状体皮质,将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或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

2 结果。

2.1 晶状体后囊破裂发生时间 超声乳化晶状体核过程中晶状体后囊破裂17例(65.4%),其中2例为上方悬韧带断裂;注吸晶状体皮质时后囊破裂7例(26.9%);植入人工晶体时发现后囊破裂2例(7.7%)。3例玻璃体脱出于切口外行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全部患者均同期植入人工晶体。其中晶状体囊内植入14例,睫状沟植入10例,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2例。

2.2 并发症 术后角膜中度水肿者6例(23.1%),10天内缓解;一过性眼压升高者3例(11.5%),服用醋氮酰胺,术后4天内眼压恢复正常;黄斑囊样水肿者1例(3.8%)。无人工晶体脱位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发生。

3 讨论   晶状体后囊膜为胚胎上皮细胞的产物。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悬韧带逐渐老化,晶状体后囊膜皱缩,弹性降低[3]。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受热能、机械力作用时,高龄白内障患者更易发生晶状体后囊破裂晶状体后囊破裂可引起一系列相关并发症,术中处理方法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患者术后视功能的恢复。Yap等[4]报道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晶状体后囊破裂患者中,术后视力≥0.5者占85.7%。在本研究中,术后视力≥0.5者占76.9%。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