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十年,反腐剧或迎新格局

去往机场的高速公路上,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侯亮平截住了汉东省委常委、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的专车,并出示了传唤证。

毕业论文网   画面定格在这短短几秒钟,身穿检察官制服、手持证件的侯亮平英气逼人。

李达康坐在专车后座上,缓缓摇下车窗,冷冷地凝视着侯亮平,一言不发。

虽然李达康脸上毫无表情,但眼镜后面竖起的川字纹,表明他此刻正强压着怒气,目光森森,充满了压力。

这时,沉默表达出李达康的权威。

与此同时,侯亮平也冷冷看着李达康,直面对视,毫不避让。

侯亮平知道,自己绝不能避让,这是法律与权力的较量。

一秒、两秒、三秒、四秒……直到李达康的妻子欧阳菁下车才打破了这种沉默。

看过电视剧人民名义》的读者大概都会对这一片段记忆深刻,整个反腐进程能否有突破,这一步异常关键。

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权衡,“政法系”和“秘书帮”的较量,反贪局的魄力等都集中体现在这部反腐剧中

有人说:“十年沉寂反腐剧终于重现舞台。

”有人说:“从这部剧中看到了正义的力量,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也有人说:“真为反贪局的人着急。

”   突破“真实”之门   对反腐剧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早在2004年,由于反腐剧泛滥,广电总局压缩了这类电视剧的立项,随后,又通知电视台不得在黄金时段播映这一类型电视剧

于是,反腐题材电视剧渐渐消失。

直到13年后的今天,电视剧人民名义》播出,瞬间大火,其单日收视率破3(收视率突破百分之三),网络平台累计总播放量超40亿人次,豆瓣评分高达8.5分。

电视剧人民的名?x》是由同名小说改编的,其作者周梅森被称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他潜心八年,六易其稿,终成这部著作。

让其成为电视剧的是导演兼总制片人李路。

李路公开表示,真实是打动观众的关键,而且这部电视剧观众产生了“共振”,“我们想要表达的是百姓和观众想要表达,却不曾表达出来的。

”影视是遗憾的艺术,电视剧塑造的人物、表达的思想、说的台词,都尽量让这种遗憾最小化,并且接地气,讲真话。

比如“有权不能任性,但可以谋私”“现在老百姓对干部的感觉,就是无官不贪”等。

人民名义》讲述的是以一位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被人举报受贿千万,牵扯出汉东省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进而挖出整个汉东省腐败体系的故事。

不可否认,《人民名义》是一部具有文化内涵的上乘影视作品。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马同斌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其超现实的情节和表现手法弥补了多年来电视剧市场的缺失,也满足了观众对现实生活不满的表达。

”比如,反腐尺度的突破,涉及副国级领导的贪腐问题;剧中贪官的豪华别墅中,2.4亿元的贪污款被垒成一堵墙,摆满一张床,塞满一冰箱,“这在以往的反腐剧中很少见。

”   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反腐题材电视剧一度非常盛行,《大雪无痕》、《绝对权力》、《忠诚》、《至高利益》、《大法官》、《国家公诉》等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成就有目共睹,但随着创作“跟风化”的趋势,也出现了大量的平庸之作。

这些作品或多或少涉及以下问题:第一,情节套路化严重,先是由一起重大案件切入,检察机关介入调查,涉及国家干部,办案期间陷入僵局,最后出现转机,案件告破,腐败分子“落马”,在这一过程中穿插主角纠葛的感情线;第二,人物性格过于简单。

将正面人物塑造为“伟光正”的干部形象或党员身份,反面人物则被设置为十恶不赦的大贪官;第三,反腐剧沦为“清官剧”,每到危急时刻,总是依靠更高级别的领导发出“一查到底”的指示,反腐才能继续,这种“人治”的思想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现代政治的根本要义;第四,细节处理失真,编剧脱离现实,胡编乱造,比如,《至高利益》中,就出现了“市委常委会直接任免公安局长”的常识错误。

塑造“活”人物   不可忽视的是,人性始终是相通的。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吴飞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传播学角度来说,《人民名义》符合西方的新闻传播学里面的“坏事、女人、武器”特点,中国学者讲的“星、腥和性”特点。

马同斌分析说,《人民名义电视剧制作精良,在拍摄手法上,具有电影感;在叙事层面,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几乎每半集或一集都有关键转折点;在人物刻画方面,该剧演员阵容强大,汇集了许多实力雄厚的资深戏骨,尤其吴刚所扮演的“李达康书记”,把人物演活了,个性鲜明,让人印象深刻;在社会心理层面,剧中“包青天”式的检察官办案,公正执法,让一批贪官污吏锒铛入狱。

整部剧中观众最喜欢的当属李达康书记,圈粉无数。

电视剧一开始让观众以为其是独断专横的贪官形象,实际上他是一个一心为公毫无私心的清官。

最后,情节紧凑,叙事跌宕起伏,环环相扣。

李达康的饰演者吴刚也的确付出了很多,可以看出,李达康的戏份不算多,“但每一次的出现都很讲究,比如,每次到办公室开会,应该用怎样的步伐,有怎样的心理等。

吴刚公开表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最大官是剧场老板,但如何演出市委书记的范儿,是他一直在琢磨的事情。

为了表现出这个级别干部的威严,吴刚还从网上找了很多领导到地方视察的视频,学习其中的举手投足。

此外,不同于普通电视剧的一个演员一个演员拍,吴刚表示,为了更好地表现情节的张力,整个班组在表演过程中,与其搭戏的对手就站在摄影机旁,随时配合。

“这样才能搭得上,情感的表达也能更流畅。

”   在细节上,吴刚也力图表现细腻,把原著中没有表达出的东西揣摩出来。

比如,剧中李达康书记送别自己的妻子时,有一个伸手的动作,而其妻子甩手的动作,都是很人性化,很立体的。

“如何把一个人物演活,关键就在细节的表现。

吴刚说。

紧扣时代基因   评论一部文艺作品是否优秀,在于其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传播真善美。

“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

马同斌说。

当下的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力度加大,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重大成效。

反腐剧的出现正当其时。

观众角度来说,他们更想看到真实的反腐情况,他们想知道腐败背后的利益纷争与人性纠葛,而不是见诸报端的零星片段。

这两年来,影视剧行业的“小鲜肉”现象一直成为热点话题,表演差、片酬高、不敬业、拍戏用替身等负面消息一直不绝于耳。

在影视剧题材中,近些年大IP、玄幻片居多,真正的现实主义大戏少。

观众也想看一些好剧本、好表演的作品,观众也需要一些正能量,而这些恰恰《人民名义》都具备了。

这部剧除了有些年纪的“鲜肉”陆毅,其他全部用的“老腊肉”,“其结果狠狠抽了‘小鲜肉’现象一个耳光。

”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吉向《经济》记者分析说。

他进一步分析说,观众剧中能看到政治中的派系现象,能看到中国各级政府之间的“府际关系”。

剧中表现为,省市两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如汉东省公安厅和京州市公安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央地关系,侯亮平在剧中是最高检的检察官,可以视为是代表中央对地方进行监督或控制。

“这也是对我国的国家结构单一制的一种表现。

”还能看到不同的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如检察系统和公安系统之间的关系。

人民名义》的热播,作为一个媒介事件,是创作意图、政治因素和观众接受的三方角力,观众通过作品可以窥测国家政治反腐的决心和力度,给人以振奋人心的力量。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

”陈吉说。

反腐剧的命运   在采访中,影视圈的编剧告诉记者,自《人民名义》大火之后,就他自己知道的,身边已经有三部反腐剧开机了。

的确,一大批反腐剧蓄势待发。

这是电视剧市场规律使然。

但一部影视作品到底能否脱颖而出,还是有很多条件的。

马同斌认为,首先,故事情节和细节要经得起推敲。

故事情节既要紧张、曲折、紧促,同时细节处理要扎实,谨防严重脱离现实的“反腐神剧”。

其次,人物设置要复杂、立体、深刻,刻板、单面的人物形象会使观众审美疲劳,复杂、深刻的人性刻画能使观众对主人公的困境感同身受。

再者,要坚持政治正确的反腐理念,反腐是“法治”的胜利,而不是“人治”的胜利。

同样让观众期待的是由《人民名义》的原班人马将打造的一部反腐剧《天上人间》。

天上人间》是青年作家张一一创作的文学小说,涉及曾经声噪北京城的天上人间的真实案例,不同于以往的反腐小?f,《天上人间》关注的是青年群体,青年作家本身也是“80后”代言人。

反腐剧这样的切入点也算比较新颖,目标受众准确。

但是,天上人间也是一个很敏感的政治问题,作品发行有一定风险。

马同斌表示。

对此,吴飞也持怀疑态度,这个剧能拍到什么程度,又能在过审之后达到什么尺度,都不确定。

未来反腐剧的命运真的扑朔迷离?   马同斌认为,未来反腐剧可以有这样几种发展方向:第一,反腐剧将更加注重对腐败分子心路历程的刻画和描摹。

其不仅要揭露腐败分子的犯罪事实,还要研究腐败分子的心理蜕变,揭露其堕落的真正原因。

第二,未来反腐剧的市场会更加细分,在反腐情节基础上,杂糅爱情、犯罪、侦探、伦理、家庭、成长、青春等类型元素,形成反腐剧的新格局。

第三,未来反腐剧也可在历史与未来方面增强探索,如历史溯源、历史印证、人物清单、未来预警、中外合作、跨国追逃等。

第四,未来反腐剧在艺术手法和制作方式上会更加注重创新,融入新的理念,情节的推进要考量观众的期待,这一方面可借鉴美剧的制作模式,采取边拍边播的方式,通过观众的反馈,规定人物命运和故事走向,最大化满足观众的需求。

当然,文学是用来唤醒沉睡的人的。

反腐题材电视剧是一把双刃剑,把握好了,能够增强政府和人民大众的血脉联系。

但如果夸大阴暗面,追求反腐雷人效应,对社会稳定就会造成负面影响。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