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尝试:城市厨房里的农庄

返乡青年郭锐一天的生活是从菜园里开始的――每天清晨,郭锐农场的菜园里溜上一圈,观察各种蔬菜、瓜果的长势,查看有没有严重的虫害。

毕业论文网 /2/view—12128859.htm  郭锐一年前正式开始“社区支持农业”的实践。

他在乡村农场里采用有机方式种植各种果蔬,将农产品直接供应给远在广州市区的订购客户。

这群与农场有着稳固信任关系的城市消费者,在郭锐农场遭受水灾之后,也曾自发地捐款帮助农场灾后重建。

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社区支持农业理念,在近些年被实践者引入国内。

理论上讲,这种基于相互信任与风险共担的城乡互助关系,既能保障城市消费者享受到健康的有机农产品,又能帮助有机农业的生产者打开城市市场。

近几年,一些机构与农户也开始了“社区支持农业”的有益探索。

不过,这一理念要真正发挥实效,实践者仍须突破资金支持、市场开拓等多重困境,而城乡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也非一朝一夕之功。

返乡青年   新型农业理念的实践者   在“社区支持农业”的模式框架中,社区消费者将以较市场价更高的价格预订农产品,农民则要保证以有机生态的方式生产农产品,在此期间,消费者与农民将共同承担可能的生产风险。

在这一框架中,郭锐正是扮演了农业生产者的角色。

郭锐在2005年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此后成为江西一家大型生物实验室的实验员。

工作3年之后,郭锐辞了工作回到广州从化,一头扎进了自家的小农场

生物技术专业出身的郭锐正是在2008年接触到“社区支持农业”的理念,他很快被这一理念所吸引,并由此返乡成为一名农民。

社区支持农业理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瑞士的一些城市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农民建立直接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承担生产风险并分享有机生活的好处。

这一理念此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2008年,中国开始有机构以此理念为目标,探索“社区支持农业”在国内的可行模式。

郭锐占地40余亩的生态农场位于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

不过,在最初开办农场的几年里,郭锐更多的只是一个生态农产品的种植户。

他当时种植蔬菜和瓜果,喂养当地品种的黑土猪,“但都要自己去找销售渠道,很困难,也没精力。

郭锐说。

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基本要素,是在农民与社区消费者之间建立联系。

对于郭锐而言,这一模式的真正实现,是在2013年11月与沃土工坊合作之后。

后者是一家以“社区支持农业”为理念,专门为城市消费者与偏远地区的小农户牵线搭桥的社会企业。

按照双方约定,郭锐农场必须完全以有机的方式生产农产品,而沃土工坊则负责为其寻找销路,并在城市消费者与农场之间帮助建立信任关系。

农产品完全按照有机方式生产,这是“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一个基本前提。

沃土工坊有机农产品寻找市场,也必须监督农场的生产必须是有机方式,但这不仅仅只靠沃土工坊的监督。

沃土工坊负责人郝冠辉表示,目前,在有机食品的生产方面缺乏成熟的监管体系,而在认证方面,有机食品的第三方认证费用往往达到数万元,一般小农户也很难承担。

因此,有机农业一般都采用消费者参与式的保障体系,来解决信任问题。

郭锐农场,原本就有一些农家乐的项目,不时有些城里人来此体验乡村生活。

郭锐农场沃土工坊合作之后,双方都会不定时地邀请城市的消费者来到农场,实地参观农场的种植过程。

郝冠辉说,这几年,沃土工坊除了通过网站和食物单不定期推出内部小报,让购买者能了解食物背后的故事和更多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之外,还组织城市消费者参加各种下乡活动,比如农耕播种收割活动、亲子乡村游。

农业经营者   高成本之下靠理想支撑   在广州,目前仍在起步阶段的“社区支持农业”实践,更多是依靠理想者的坚持下才得以延续。

困厄他们的,是有机产品的高成本运作。

从长远来看,如何突破市场需求的困境,实现有机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这是考验这一模式能否维系长久的关键。

仅靠理念,是不能在田野上长出禾苗的。

广州市从化区长流村23岁的青年农民杨锐堂是在绿耕中心支持下,成为从事“农业支持社区”服务的返乡务农青年。

当时,绿耕中心已在长流村开展以城乡合作为主旨的驻村社工服务,其中一个项目正是引导村民生产有机农产品,并负责为其在城市打开销路。

在家赋闲的杨锐堂加入了绿耕中心农产品小组,与村民一起种植青梅,加工梅酒梅汁。

绿耕中心的销售主要依靠其在大城市的直销店,以及机构的人脉资源。

一年下来,杨锐堂的小组可以通过绿耕中心卖出300多公斤青梅加工品。

尽管杨锐堂对于绿耕中心所倡导的生态环保与城乡互助的精神十分认同,但每年1万多元的收入,还是让他感到有些偏低。

中小农户收入不足,既是因为有机产品的市场销路仍未打开,也与有机种植的高成本投入相关。

有机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往往是一般农产品的2―4倍,但其生产成本同样是一般农产品的两三倍。

与此同时,由于有机种植不能施用化肥、农药,且耕作过程更加精细,其所需要的人工数量往往是一般种植的3倍,而最终的产量则相对较低。

郭锐农场为例,他每亩地一年的租金是800元左右,雇请人工成本大约在每天65元,核算下来,每斤菜心的平均成本大约是8元,而其通过沃土工坊销售的市场价大约为13元每斤,最终郭锐分到的只有销售收入的一半。

也就是说,种植菜心的收入甚至还赶不上生产投入。

对此,郭锐的指望是,只要坚持有机种植,土壤条件能够慢慢改良,在几年之后,农产品的产量能够逐渐提升,亏本种植的现状或许有望扭转。

深耕社区   城乡合作的多种可能   小农场郭锐有深耕城市社区的强烈愿望,但一些具备资金实力的大农场主已开始尝试

深耕社区,是推广“社区支持农业理念并真正打开城乡互信互助和市场营销通道的必要尝试

绿耕中心专业督导张和清看来,对于“社区支持农业”的实践效果,不应该只是用经济的标准来考量。

他更愿意从一种新的生活观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个理念的未来。

谢章杰是“中国农场主联盟”的发起人,这是一家坚持有机农业实践的农场主抱团发展的互助平台。

谢章杰说,目前的国内市场,专门销售有机农产品几乎不可能赚钱,而成立农场主联盟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解决销售问题,同时提升加盟成员的产品技术与质量,最终形成品牌营销。

谢章杰与郭锐持同样的观点,深耕社区,是推广“社区支持农业理念并真正打开社区销路的必要尝试,“最初肯定是要亏钱,但这是未来的一种方向。

”谢章杰说。

对于中小农户而言,他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打开市场销路之外,还包括基础性的资金与技术支持

对此,沃土工坊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

随着近些年和郭锐一样的返乡青年越来越多,沃土工坊的工作重心也从和小农户合作,逐渐倾向于扶持返乡青年参与有机农业,并为此专门成立了“返乡青年支持项目”。

该项目为平台内部的返乡青年,提供1万至2万元1年内免息的小额贷款,鼓励其进行有机农业的生产项目。

郝冠辉说,为了建立内部成员的风险保障机制,沃土工坊还计划建立“返乡青年互助基金”,由每个返乡青年共同拿出小额资金,作为内部成员的风险和发展基金。

绿耕中心专业督导张和清更愿意从一种新的生活观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个理念的未来。

他在2008年刚来到长流村时,看到的是一个近乎衰败的村庄,青年村民离家打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童。

山坡上原本生态多样的农作物,有的荒废,有的被强行改种同样的经济作物。

绿耕中心社工驻点服务的几年里,他们试图保护和重建正在被遗忘的乡村文化与传统,唤起村民对于村庄的文化认同,此举吸引了部分青壮年村民返乡安居。

与此同时,绿耕中心引导村民进行有机种植,并逐渐恢复了长流村多元化农业种植的面貌,梅子树、洛神花等当地农作物在漫山坡地上再现生机。

在张和清的愿景里,这是一个至少要驻村10年的计划,而“社区支持农业”的城乡合作理念,将在这样一个漫长的时间里融入村民的生活当中。

在张和清看来,这种实践未必会带来经济效益的极大提升,但它或许能为未来的生活提供一种未知而另类的可能性。

名词解释   社区支持农业   “社区支持农业”的理念在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瑞士,并在日本得到最初的发展。

当时一些城市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食物,使城市和农村直接发生联系,建立城乡之间的互助互利的关系。

此后,这一理念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并延伸出更多内涵――社区消费者与农民相互支持,农民承诺带来健康的食物,社区则与农民共同承担农业生产风险,比如自然灾害。

社区支持农业理念在2008年传人中国,一些以此理念为目标的机构和个人,正在摸索适合中国实情的经验与模式。

1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