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镇发展乡村旅游交流材料

z镇发展乡村旅游交流材料。

打造花城果乡发展乡村旅游

——z镇打造花城果乡观光区交流材料。

花城果乡”是z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精心打造的集休闲娱乐,观光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区示范区辖联丰、红武、六合、兴隆、竹园、太平等6个村,幅员面积41平方公里,农户3554户,总人口8341人,水果、花卉种植规模达7800余亩。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人均12762余元,乡村旅游服务和花卉水果收入就占人均收入的53%。

一、固成果、再提升,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区

2009年,我镇联丰、红武等6个村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经过三年的努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着的成果,实现了预定目标。通村路、入户道路实现网络化,山坪塘、引水沟渠得以有效整治,并新建了小二型水库一座,改建扩建提灌站1个,新建集中供水站6处。

蛋鸡养殖实现工厂集约化、水果花卉种规模化,近8万平方米的集中养殖基地年生产肉鸭500万只,“农超对接”得以实现。村两委活动阵地全部得以新建,村民住房风貌全面统一提升,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农民公园、农民广场、农民培训等设施竣工投入使用,农民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农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综合素质得到显着提升。

三年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和各级领导的共度肯定。2012年7月,省专家组对z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检查验收。z的新农村建设不但被确定为“合格”工程,还被验收组组长宋全安赞为“如果z新农村建设不是先进的话,全省再也找到先进了。

为巩固和提升新农村建设成果,拓宽农民致富渠道。z镇决定以此为契机,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以联丰、红武为核心,辐射边4个村,将其打造成为川西北地区集餐饮娱乐、休闲度假、观光游的乡村旅游示范区

二、做规划、强推进,建设花城果乡观光带。

为实现预定目标,z镇党委、政府集全镇智慧,决定将乡村旅游示范区命名为“花城果乡”,同时按照规划先行、产业发展、基础配套、强力推进,使“花城果乡”闻名遐迩。

一是规划先行,高位启动。为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建设花城果乡乡村旅游区,借鉴先进经验,经过反复考察,决定以联丰和红武村为核心,以“国家AAAA级景区”为标准,将“花城果乡建设成为绵阳周边最具特色的乡村休闲体验度假旅游目的地,通过竞争最终确定成都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专为“花城果乡”量身规划。确保了乡村旅游发展高位启动。

二是产村相融,特色明显。围绕“产村相融”、“城乡共融”、“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路径,结合“花城果乡”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了花卉苗木、有机蔬菜、高品质水果种植,形成千亩优质猕猴桃种植基地、3000亩桃、3000亩梨、1000亩柚有机水果种植基地、1000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1000亩花卉苗木种植基地。真正使“花城果乡”成为了绵阳及周边城市的“菜园子”和“后花园”。

三是基础配套,完善设施。按照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对“花城果乡乡村旅游公共基础设施进行重点建设。投资2000余万元,对入口广场、标志景观、公交站点、自行车停靠点、民俗文化传习室、星级旅游厕所、节点景观、小品景观、标识标牌系统、生态停车场、游步栈道、景观大道沿线可视范围的农房和农家乐风貌改造等公共基础设施进行重点建设

四是公开竞争、强力推进。“花城果乡乡村旅游建设项目不但是z的重点工程,更是安县的重点工程。为确保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我们采取了公开竞争,分段定施工单位,定任务质量、定完成时间的“三定”方法,于2013年3月初顺利地完成了“花城果乡乡村旅游景区的打造,并承接了绵阳市第二届乡村旅游大会开幕式的召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轰动。

三、壮产业、住增收,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

花城果乡打造的成功,使观光区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农产品附加值在幅提升,既形成了“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又巩固和提升新农村建设成果。特别是绵阳市第二届乡村旅游大会的隆重举行,使“花城果乡观光区享誉遐迩,“订单农业、农超对接”成为现实。各景点的形成和“农家乐”的兴起,使农民从单一的田间收入,扩展到了田间与三产服务收入并举,农耕种植与产品就地销售相融生辉。

农民抗风险能力大大提高,农民参与积极不断增强。拒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花城果乡观光区新发展“农家乐”8家,新设各种摊点15处,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35人,接待各路游客300余万人次,“花城果乡观光区农民产业收入人均达12762余元,乡村旅游服务和花卉水果收入就占人均收入的53%,达到6763元。

对“花城果乡”而言,目前还属起步探索阶段,下一步,我们将创新经营机制,延长产业链条,拓宽综合效益,完善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让游客来得了、尽得兴、留得住、多回头,让农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效益。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