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摘要: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方面有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保护意识不强、资金投入不足、创新力度不够、人才相对匮乏等问题。

必须在提高保护意识、加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加强民族文化人才培养、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和借助旅游平台等来建设发展广西民族文化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广西民族文化保护发展   一、广西民族文化建设的特点   (一)加强民族文化保护的同时打造了民族艺术精品   广西非物质文化保护成就斐然。

如刘三姐歌谣、布罗陀口传史诗、壮族歌圩、京族哈节等25个项目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

少数民族民间歌舞、音乐、建筑、工艺得到进步的传习,如瑶族的铜鼓舞、侗族的芦笙曲和故楼建筑、毛南族的花竹帽编织等都得到了传承和光大。

建立了5个自治区级的文化联系点和14个地市级民族各种联系点。

利用民族文化打造了如新编壮剧《瓦氏夫人》等批艺术精品。

(二)民族图书、民族音像以及民族古籍等的出版取得卓越成效   广西少数民族古籍办搜集各民族古籍手抄本、印件共计1000多件(册),共整理出了进20000多条民族简目,填写各民族卡片5000张。

《壮族民族古籍集成.嘹歌》荣获中国民族图书奖等奖;《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获得国家图书提名奖。

电视剧《苦株树开花的季节》,不仅荣获国家“五个工程奖”,还荣获“金鹰奖”、“神农奖”、“飞天奖”、“骏马奖”等五个国家级的大奖。

《大地飞歌》、《美在广西》、《山歌年年唱春光》等18个产品分别获广西优秀音像出版物等、二等和三等奖。

二、广西民族文化建设发展在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意识不强   些地区的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意识不够强,存在着“经济发展在先,文化保护在后”的思想意识。

他们在处理经济建设民族文化保护上,还存在着种种偏差,如为了当地经济发展或眼前利益,忽视了民族文化保护,甚至以牺牲或毁坏民族文化为代价,如些地方竟然拆毁些不可再生的典型民族古建筑,修建所谓具有现代化气息的高楼大厦,或者随意设置一些不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的开发区,导致民族地区的地域风貌受到毁坏等。

(二)民族文化的创新力度不够,经不起外来文化的>中击   民族文化要生存并向前发展,必须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与趋势,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否则将遭到淘汰。

而我区   些地方的民族文化,从形式到内容十年不变,难以应对外来文化的>中击与挑战。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加强,信息交流的频繁,以及多元文化的重合和交融,我区部分民族文化正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一些少数民族青年对本民族文化认识不深,对本民族文化已经不感兴趣,却对强势文化充满着崇尚心理和猎奇心理,影响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也制约少数民族文化发展

三、广西民族文化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工作   当前我区在民族文化上必须组织专业人才队伍,大力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精品题材,并加以新时代元素,努力打造批优秀文化产品,用产品激活市场,用市场支撑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传承

努力把民族优秀文化挖掘整理出来,使无形的文化资源变成文字、曲谱、舞谱、图片、图表和录音录像等有形文化财富进行保存,对那些濒临湮灭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抢救,保护不可再生的艺术资源。

(二)加强和促进群众性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开展   当前,应该大力开发和挖掘具有典型特色的民族文化开展活跃的民族村落,政府支持改善他们的基础条件,发挥它们的带头、影响和辐射作用,可在文化局(馆)专门设立民族文化管理科(室),重点加强民族文化的管理和研究,建议各市县(区)应该每年都从财政拿出一些经费来奖励搞得好的民族文艺团体和个人。

民族地区要根据本地民族的情况设立民族生态村,加强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工作。

(三)鼓励、扶持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创作   要按国家民委下发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把“民族知识、绘画与手工、演讲、民族歌舞”等内容在我们的民族学校开展起来,逐步扩大到其它学校。

从年轻代开始抓民族文化教育,确保民族文化发展后继有人。

要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加强民族文化骨干的培训工作。

建议每2到3年,要组织“民间艺人”培训班,或选送他们到艺术院校进修,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民间艺术家”们提供帮助,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信心,不断创作出新的艺术形式,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需要。

建议各地设立“民间艺术家”奖,每几年评比一次,奖励那些热爱、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作出贡献的民问艺人。

(四)以产业化发展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长期性和持久性   牢牢把握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建设统、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培育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形成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少数民族资源优势,鼓励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多样化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与教育、科技、信息、体育、旅游、休闲等领域联动发展

建议各市县(区)要确定重点发展文化产业门类,推出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一批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在重点领域取得跨越式发展,确保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持久性和长期性。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