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对比分析

【摘要】 目的 研究国产瑞替普酶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 130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 各65例。

瑞替普酶患者使用国产瑞替普酶静脉注射10 MU进行治疗, 并每隔30 min进行1次等剂量注射;尿激酶患者使用尿激酶150万U溶栓静脉滴注30 min。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各项激发症状。

结果 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患者临床再通率与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死亡率、心源性休克等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临床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瑞替普酶, 可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可进行推广使用, 在对并发症状方面, 仍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实践来确保本药的确切疗效。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国产瑞替普酶尿激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11—5547/r.2016.26.138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一种凶险病种, 有超高死亡率, 治疗关键便在于及早发现并进行有效治疗, 及时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并挽救濒死心肌, 从而完成治疗, 目前最多的治疗办法就是使用药物来完成心血管的溶栓

在进行临床治疗中, 传统药物尿激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而国产瑞替普酶在使用过程中, 与尿激酶的差异性, 需要进行试验对比。

本次研究目的在于使用两种药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符合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30例, 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属于无溶解禁忌患者, 本次入选标准以持续胸痛>30 min, 硝酸甘油治疗无缓解;心电图显示相邻ST段有抬高;发病在6 h以内, 接诊常规护理6 h后, 心电图ST段仍明显抬高;年龄56~70岁。

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 各65例。

1. 2 方法 瑞替普酶患者使用国产瑞替普酶静脉注射10 MU进行治疗, 并每隔30 min进行1次等剂量注射;尿激酶患者使用尿激酶150万U溶栓静脉滴注30 min。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各项激发症状。

在此治疗基础上, 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处理方式, 其中包括了卧床、供氧、观察心电、血压等变化, 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各300 mg, 病情稳定后将阿司匹林降为100 mg, 氯吡格雷降为75 mg, 其他镇痛、硝酸盐等药物均按照常规使用标准。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观察患者溶栓后2 h的临床再通情况, 溶栓后2 h胸痛缓解情况, 溶栓后2 h心电图抬高恢复情况, 溶栓2 h内段血管再灌注心率失常率及肌酸激酶 (CK)高峰前移症状。

标准中有2条或2条以上表现, 则为临床再通, 如仅有2 h再通、2 h短暂再通, 则不作为符合情况。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2周后心血管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及两组患者溶栓后1个月死亡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

两组死亡率、心源性休克等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因冠状动脉急性狭窄导致的闭塞性心肌缺血或者坏死[1, 2], 属于一种凶险病种, 有极高的死亡率[3]。

治疗关键便在于及早发现并进行有效治疗, 及时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并挽救濒死心肌。

在现今临床治疗中, 主要以再灌注治疗来完成溶栓, 并对溶栓治疗的基础进行静脉熔铸, 通过缓解冠状动脉血栓来辅助冠状动脉再通。

瑞替普酶属于第三代溶栓药剂, 作为重组人体组织型纤溶媒衍生物, 兼具蛋白选择能效, 不仅拥有rt—PA所具备的所有效果, 并且对出血率方面均有优势存在[4—7]。

尿激酶对比中, 本次研究采取国产瑞替普酶静脉注射10 MU进行治疗, 并每隔30 min进行1次等剂量注射;尿激酶150万U溶栓静脉滴注30 min。

治疗后的疗效分析, 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患者临床再通率与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死亡率、心源性休克等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本次研究, 可以认为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 通过静脉推注瑞替普酶治疗方法简单, 治疗时间短, 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在临床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瑞替普酶, 可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在出血率、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方面, 有轻微疗效, 但仍旧可进行推广使用, 不过介于本次试验中对不良症状的效果无显著差异, 在今后试验中, 仍需要进行更多病例样本的统计分析, 才可进行临床治疗的确定。

参考文献   [1] Simes RJ, Topol EJ, Holmes DR, et al. Link Between the Angiographic Substudy and Mortality Outcomes in a Large Randomized Trial of Myocardial Reperfusion Importance of Early and Complete Infarct Artery Reperfusion. Circulation, 1995, 91(7):1923—1928.   [2] 张明亮, 靖树新. 1150国产瑞替普酶尿激酶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比较研究.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22):50—51.   [3] 蔡继锐, 毛艳, 张国耀, 等. 国产瑞替普酶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3, 11(10):823—825.   [4] 刘波, 王文志. 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重组缺失变体瑞替普酶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对比研究.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 2(7):393—396.   [5] 于捷. 溶栓药物治疗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10):157—158.   [6] 彭丽华. 瑞替普酶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27):55—56.   [7] 石根萍. 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19):2109—2110.   [收稿日期:2016—05—05]。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