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性贫血的临床分析

【关键词】 双相性贫血

【摘要】 目的 探讨双相性贫血病因以及病因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38例双相性贫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痊愈出院(60.5%),10例明显好转(血红蛋白达90g/L以上)后带药出院(26.3%),4例血红蛋白上升不明显20g/L(10.5%),1例因重度营养不良、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2.6%)。结论 (1)营养不足、需要量增加和胃肠疾病是双相性贫血的三大致病因素。(2)双相性贫血预后病因相关,单纯营养不足者,贫血易恢复。继发于其他疾病者,取决于原发疾病能否根治。(3)年龄是影响预后的一个因素。(4)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做好孕期、肿瘤性疾病和慢性出血性疾病的人群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双相性贫血病因预后   双相性贫血是指体内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同时又缺乏铁引起的混合性贫血临床较少见。现将我院1998年6月1日~2004年6月1日收治的38例双相性贫血患者病因诊断及预后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8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男14例,女24例,男∶女=0.583∶1,年龄22~69岁,中位年龄47岁,其中22~30岁有9例,皆为青年女性。

1.2 诊断标准 (1)有贫血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明显低于正常(60g/L以下);(2)骨髓涂片检查可见巨幼红细胞和(或)中性巨晚幼、巨杆状核粒细胞及分叶核粒细胞存在核分叶过多现象;(3)用叶酸和维生素B12以及铁剂治疗血红蛋白明显上升。

1.3 临床表现 38例患者均有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其中27例伴有食欲减退,10例伴有腹胀、腹泻、恶心、呕吐,6例有间断性上腹部疼痛,3例只伴有腹胀,2例伴有嗜睡、反应迟钝,1例有大小便失禁。38例均有皮肤黏膜苍白,2例血压增高(140/90mmHg),下肢水肿15例,剑突下有压痛者3例。

1.4 实验室检查 (1)末梢血象检查:38例患者血红蛋白最低29g/L,最高60g/L。白细胞数正常(4.0~10.0)×109/L、血小板正常(100~300)×109/L者27例,7例末梢血象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38例中有24例末梢血涂片报告: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2)骨髓涂片检查:38例患者皆行骨髓穿刺,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增生程度,21例活跃,10例明显活跃,38例骨髓涂片中均可见巨幼红细胞、中性巨晚幼粒细胞、巨杆状核粒细胞或分叶核粒细胞核分叶过多。23例骨髓涂片亚铁氰化钾染色可见细胞内铁减少或消失。

1.5 治疗 38例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均应用叶酸、维生素B12及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或右旋糖酐铁治疗,且贫血程度严重者(血红蛋白45g/L)给予输血,治疗时限最长56天。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23例痊愈出院(60.5%),10例明显好转(血红蛋白达90g/L以上)后带药出院(26.3%),4例血红蛋白上升不明显20g/L(10.5%),1例因重度营养不良、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6%)。

2.2 病因总结 38例中营养不良15例(39.5%),其中4例为家庭经济困难,3例因为减肥而长期限制进食,8例长期素食。产后2~4个月者5例(13.2%),萎缩性胃炎4例(10.5%),胃溃疡3例(7.9%),胃癌3例(7.9%),胃大部切除术后4例(10.5%),胃肠功能紊乱(食后呕吐、长期腹泻)3例(7.9%),慢性肾衰竭1例(2.6%)。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