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糖尿病患者的隐形杀手――夜间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因为血糖过高所致的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可能发生低血糖

低血糖状态一旦出现在夜间,尤其是患者熟睡后,由于不能及时发现,而无力自救或向别人求救,延误抢救时机,可危及生命,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为何会发生   正常情况下,夜间人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皮质醇等拮抗胰岛素的内分泌激素水平处于低谷,因而夜间胰岛素的需要量比白天减少,这给夜间低血糖提供了生理基础。

对于广大的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常见原因可简单归纳如下:1、常用的第1代降糖药――磺脲类药物,作用强、吸收快、作用时间长,如服用方法不当或药量过大,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便是低血糖;2、注射胰岛素后不按时进餐、推迟晚餐时间;3、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的心、肝、肾功能不全,使降糖药胰岛素在体内长时间蓄积;4、有些患者过分限制碳水化合物致使摄入不足,也是夜间低血糖常见诱因。

危害有多大   有患者会说,糖尿病治疗就是降降血糖,只要血糖不高起来,就万事大吉。

孰不知,低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是非常危险的,甚至远远比血糖稍高要危险得多。

低血糖的标准是:血糖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