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市旅游产业与文化融合的优势分析

摘 要:没有文化旅游是灵魂出窍的旅游;没有旅游文化是魂不附体的文化。因此做好二者之间相互融合的文章对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蓬莱市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利用。 作文 /zuowen/。

关键词:历史文化神仙文化旅游产业融合 “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被上升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同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融合发展。文化旅游的灵魂,旅游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没有文化旅游是灵魂出窍的旅游,苍白的旅游;没有旅游文化是魂不附体的文化。如果不了解埃及文化,人们眼中的金字塔就是一堆墓地。“旅游文化融合”这一发展理念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将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撬动地方经济腾飞的重要发展方向。山东蓬莱把“旅游文化融合”的理念上升到战略的层面,立足本地实际,充分挖掘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做好结合的文章。下面具体分析一下旅游产业文化融合的优势所在。   一、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   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将山东蓬莱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蓬莱成为烟台市唯一一个、山东省第八个进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的城市。   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筑城至今,蓬莱已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唐神龙三年(707年)至民初(1913年)的1200多年间,蓬莱一直是登州(府)治所所在地,是古代胶东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明清海防遗存廊道的重要节点,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 作文 /zuowen/ 1、州府文化。自唐至清一千多年的时间一直是州府所在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登州辖一州九县(宁海州、蓬莱、黄县、福山、栖霞、招远、莱阳、文登、荣成、海阳),达到最大管辖范围。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州府文化或政治文化蓬莱曾建有州(府)署、县署、按察司署、兵巡道署、守备署、备倭都司府等行政和军事署衙。为了适应对外交流,加强涉外管理建有新罗馆、新罗坊、开元寺等朝鲜、日本涉外街区、建筑群及寺庙,设立过勾当新罗所等涉外管理机构。 2、港口文化蓬莱水城是登州古港的所在地,是“海洋之国”齐国的出海口,是古代胶东半岛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隘。汉武帝时期,中国对外关系有了空前发展,尤其以“丝绸之路”为纽带,成为西汉时期对外关系的一大特色。汉武帝时代不仅开辟了陆路丝绸之路,而且开通了和朝鲜、日本的联系,开辟了以登州蓬莱)港为起点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即登州和朝鲜、日本的海上联系,要早于和西方沟通的北路陆路丝绸之路,以及南路海上丝绸之路。唐代登州古港与明州、泉州、广州号称四大通商口岸,有过“沿岸皆水榭,笙歌达旦,商贾云集,富甲六郡”的繁荣景象。   3、教育文化蓬莱作为华北地区最早的北美基督教传入地,建有第一所教会学校—登州文会馆,标志着蓬莱是接触西方文化最早的地区之一。建有府学、县学、书院等官办学堂及抡材之所。建于明崇祯十一年的登州考院影响更为深远。明代的辽东都司在行政上虽不规登州附管辖,但其所辖的金州卫、复州卫、海州卫、盖州卫参加乡试的考生都要在登州考院应试。因此,民间流传有“金复海盖”辽阳在外的说法。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4、建筑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蓬莱形成了“一府三城”独特的建筑格局,堪称一绝。“三城”即府城、水城、沙城。“府城”始建于西汉。唐神龙三年,登州治所迁到这里,始为登州城。明洪武九年,升州为府,并设立了登州卫,城池开始不断扩大。“水城”是我国现存最好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建于宋庆历二年,位于府城北。水城依山傍海,靠城通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不仅是重要的水军基地和商业码头,而且在海上建筑技术和结构布局方面独具匠心,在海港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沙城”建于道光年间,在城北海滨,是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 5、精武文化蓬莱地处胶东半岛北端,扼京津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汉武帝时代多次通过登州港对辽用兵。隋唐时期,多次通过登州港对辽东和朝鲜半岛用兵。宋代建“刀鱼寨”,设刀鱼巡检,屯水兵,明朝设登州卫所,在“刀鱼寨”的基础上修筑“备倭城”。明永乐年间设备倭都司府,节制山东沿海三营二十四卫所。清代统辖山东全省军备。中日甲午战争这里是主要防地之一。戚继光抗倭事迹及军事思想影响深远。   (二)五彩斑斓的神仙文化   由于海市蜃楼的影响,出现了“三神山”,八仙过海传说等令人心驰神往的“神境仙界”。这就是东方神仙文化的主要内容。蓬莱作为东方神仙文化的起源地,被誉为“东方神仙之都”。 蓬莱仙人中较著名的有安期生和吕洞宾等八仙。现在,八仙已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论文代写   蓬莱神仙文化的孕育和形成,实际来源于海上偶然出现的海市蜃楼奇观。苏东坡《海市诗》:“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海市蜃楼幻景曾吸引了大量信奉黄老之术的术士、方士。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苏轼等人的传奇故事组成,更为蓬莱蒙上了一层厚重的神秘的面纱。蓬莱神仙文化,或正史、或野史、或流传口头,丰富斑斓,不一而足。但其主题特色显著,或与神话有关、或颂天子之德、或赞除暴安良、或歌忠孝节义,反映了蓬莱人民爱和平、尚自由、重礼教的淳朴民风。   (三)浓郁飘香的葡萄酒文化 2005年8月蓬莱市政府与世界其他六大产区的代表共同签署发表《蓬莱宣言》确立了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的特色产区地位。是亚洲唯一的海岸葡萄酒产区。“十一五”期间市政府把葡萄与葡萄酒作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着力打造,蓬莱已经成为国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聚集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先后获得中国葡萄酒名城、最具竞争力葡萄酒产业之都、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全国农业标准化优秀示范区等荣誉称号。2011年种植基地面积发展到16万亩,全市取得生产许可证企业70家,葡萄酒年产量达到14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亿元、利税5.7亿元。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及消费结构的省级孕育了浓香的葡萄酒文化。 论文代写   (四)旅游产业日益壮大为融合文化内涵提供了产业支撑   文化要素要有产业支撑,旅游文化内涵要通过旅游产业来彰显和扩张。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