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症26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总结暑热症的发病规律和特征,为暑热诊断提供线索。方法 对26例暑热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暑热症在患儿年龄、季节体温、实验室检查、抗生素治疗效果等方面有其特点。结论 在夏季2岁以下婴幼儿有较长时间发热,而一般情况良好,且除外其他发热原因时,可考虑诊断暑热症。

【关键词】 小儿;暑热症;诊断

暑热症是婴幼儿特有的一种原因未明、尚无明确诊断依据的发热性疾病,在南方地区每年炎热季节多发,多于秋凉后自然痊愈[1],在临床工作中诊断颇难。为了解其发病规律和特征,现对我院2002~2007年收治的26例暑热症进行分析,以探讨暑热症的诊断线索,供同道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6例患儿中男21例,女5例;年龄4个月~11岁,平均1岁8月,其中<6个月3例,~2岁19例,~3岁2例,>3岁2例;发病季节主要为5~8月份,其中5月份2例,6月份7例,7月份14例,8月份2例,(2月份1例);入院前热程8天~4个月,平均35天;每天最高体温37.8 ℃~40 ℃,大部分(20/26)不超过39℃,大部分热型不规则,其中8例夜间体温高,下午低。有汗少1例,出生后青紫窒息史1例,营养不良3例,癫痫1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1例,脑发育不全1例。

1.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CRP、血沉、胸片检查正常、支原体、衣原体抗体、肥达氏反应、血培养、TORCH抗体检测均阴性,心电图示预激综合征B型1例,其余均正常,肝功能示ALT轻度异常2例(分别为:64 u/L,77 u/L ),其余均正。

常,检查头颅CT13例,正常4例,大脑沟较宽深,脑室丰满8例,右侧侧脑室旁软化灶可能1例,行PPD皮试16例,其中2例5 u“+”,腹部超声17例,腹腔淋巴结肿大3例,行腰穿脑脊液常规,生化及一般细菌培养检测4例,均正常,查ANA 5例,均阴性。所有病例经抗生素治疗均无效。2例置空调房后热退,1例出院后来院复诊,体温随天气转凉而正常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