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历史反思

一、问题的缘起。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不是文学思潮?问题的关键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能不能划为现实主义思潮。在对此问题的认识上,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不是一种自发的文学思潮,它并没有文学创作的自然基础,而是由政治权利结构按照国家意志制造出来并强制推行的文学模式,而是一种“新古典主义”。[1]P247。

然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在30年代,确实非常流行。俞兆平教授则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纳入到“向意识形态倾斜的写实主义思潮”。“写实与理想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点上的高度统一,历史发展趋势的时间流程具有了价值意义,历史发展趋势的时间流程具有了价值意义,文学作为巩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功能的强化,这一切因素聚成了新的写实主义的诞生。”[2]P190。

可见,以上二君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属性的分歧很大。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将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区别对待,回归历史语境具体分析。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确立为主流的文学思潮以后,事实上成了一种社会思潮,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疏远。而中国左翼文学理论与创作确是一种自发的文学思潮,随后步入了类似前苏联文学政治化。

二、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1932年第一届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做出的,官方代言人日丹诺夫(1896—1948年)宣布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前苏联文学唯一合法的创作模式。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来的,这无疑过于行政化,而违背了文学创作的本质。

苏联行政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对文学创作强权干涉,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与其说是现实主义的,毋宁说是社会主义的,所以,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思潮。“‘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及其变体‘两结合’以肯定性取代现实主义的批判性,从而使文学丧失了艺术真实,沦为粉饰现实的假现实主义。”[1]P260。

但问题是,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行政化之前,有没有一种近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出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为行政化文学意识形态,实际上,有其合乎历史发展的历史脉络。前苏联文学理论家苏奇科夫就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钻研的精神,认识的热情是十九世纪伟大现实主义作家极为突出的特性。这些作家既然要表现和认识生活,揭露资本主义的客观矛盾,就不可避免地要对私有制世界采取批判的立场。”[3]P163。

正是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企图认识社会关系的创作本质,使其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中显露批判,所以,批判现实主义又称为“资产阶级的革命的现实主义”。这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国家对现实主义的重新命名。因为社会主义不需要批判,这种社会制度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痼疾。事实上,社会主义革命以来,现实主义变成了一种理想主义或革命英雄主义,似乎合乎历史的必然。即使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人们更加欢欣鼓舞地向理想主义靠拢。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纯粹是现实主义的理想化创作。这或许就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资产阶级的革命的现实主义”的本质区别,即一方歌颂,一方批判;一方掩饰,一方暴露。

所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顺应了当时狂热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是当时较为普遍的一种心态,还不失为继批判现实主义之后的一种文学思潮。但是,自被前苏联官方加冕的那一刻开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性逐渐式微,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思潮

那么,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不是也可以做同样的理解呢?

三、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早期呈现出一种文学思潮的自觉。像瞿秋白、茅盾、蒋光赤和周扬等,在当时来说,是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当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还未传入中国之前,人们对现实主义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学理方面,并没有被行政化。此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的介绍和推广,可以称作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思潮

瞿秋白的《马克斯恩格斯文学上的现实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思潮的宣言书。此文也只是从学理上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现实主义的阐述,适应了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文学的理论建设方面的需要,为左翼文学运动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是早期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思潮的集中体现。瞿秋白提出辩证法唯物论的创作方法,从理论上促进了现实主义的意识形态化。

一方面,瞿秋白肯定了文学的倾向性。这为左翼文学的意识形态化提供了理论支持。但也为左翼文学的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瞿秋白认为,“马克斯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大作家,从亚里斯多德到海涅,都是极端有倾向的,然而这种倾向应当从作品的本身里面表现出来。”[4]P249另一方面,瞿秋白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阐述,认为世界观与艺术创作是统一的。“马克斯恩格斯……并没有把思想家的巴尔扎克和艺术家的巴尔扎克对立起来。”[4]P254瞿秋白肯定了左翼革命文学的倾向性,同时提出创作方法与世界观的统一性,要求撇开意识形态偏见,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这些促进了当时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思潮的自发萌动。

与前苏联相比,中国早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思潮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中国当时有较宽松的政治环境——国民党政权没有能力全面控制意识形态领域,现实主义向意识形态倾斜是必然的历史趋势。这是自觉的,而不是强迫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左翼文学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然而,中国左翼文学还未得到充分发展,就受到了前苏联行政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干扰,文学思潮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又过早夭折了。其标志是周扬的《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副标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之否定”。这显然是对瞿秋白马克斯恩格斯文学上的现实主义》的否定。如果说,瞿秋白是在学理上,为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寻求理论支持的话;那么,周扬则完全在前苏联官方的教条中,为中国自发的左翼革命文学思潮圈定了牢笼。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际上,一直是以对前苏联的想象化过程为动力,文学思潮也不例外。即使像左翼文学思潮那样有一定程度上的自发性,也很快在对前苏联的想像化过程中,服膺于前苏联行政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之下。所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人们的印象,也更多的是概念化的宣传,而不是思潮的自觉。

诚如韦勒克所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一个橡皮图章式的名词,人们的解释最为纷纭。”[5]P498但可以肯定的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有一个从政治的文学化到文学的政治化过程。如果说,政治的文学化是以文学来渲染社会主义革命或建设的政治追求,还不失为文学作品;那么,文学的政治化则彻底将文学掩埋于政治的口号之下,完全演成了宣传。前者尚可说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后者显然发生了质的改变。

注 释:

[1]杨春时.百年文心:20世纪中国文学思想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

[2]俞兆平.中国现代三大文学思潮新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3][苏]鲍·苏奇科夫.现实主义的历史命运[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8.

[4]瞿秋白.马克斯恩格斯文学上的现实主义[A].文学运动史料选(第二册)[C].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5][美]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七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