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威尼斯中国VR电影集体亮相海外

8月30日,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开幕,该电影节首个VR电影竞赛单元也随之露出真容。

毕业论文网   本次VR电影竞赛单元设立3个奖项,分别为“最佳VR电影”“最佳VR电影故事”以及“最佳VR体验”。

在22部入围作品中,从奥斯卡获奖级别导演拍摄的影片,到名不见经传的黑马团队制作,都有包括。

其中,中国有4部作品入围,既有名导演蔡明亮以HTC、Jaunt设备拍摄的《家在兰若寺》,还有Pinta工作室的《拾梦老人》以及Sandma工作室的《自游》,也有类似“独立开发者”的上海魏唐影视制作的《窗》。

中国VR电影制作与海外势均力敌   Pinta工作室制作的《拾梦老人》整体画风偏美式和日式,整体故事结构是典型的莎士比亚三幕剧模式:男子将吉他音乐梦丢弃,老人拾起吉他修补梦想,并将吉他作为圣诞礼物之一分发出去,男子的女儿收到由吉他改造而来的礼物。

Pinta工作室CEO雷峥蒙介绍,当下VR电影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展现视觉冲击力,如美国VR电影《HELP》;另一类偏重内容创作,《拾梦老人》属于此类。

雷峥蒙表示,这两类不同的VR影片,看似前者在制作技术上更精密复杂,但实则“没有差别”,“每家公司制作VR电影都用一样的游戏引擎。

”此外,中外VR电影制作都处在对这个领域的未知探索中,都是“一样的创意团队,一样没有经验”。

雷峥蒙认为,中国VR电影团队在创意方面并不输于国外,但“工业化”是中国团队的短板。

“如果VR电影片长拓展到90分钟,需要上百人甚至更多人组成团队共同完成时,怎样在工业化流程的基础上建立标准等问题将是中国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

”   对于中外VR电影的实力对比,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电子学会VR/AR分会委员曹三省认为,中国VR电影并不滞后于全球,某种意义上甚至位列前沿。

“从国家到地方的大规模、实质性政策驱动是国内优势,海外VR领域不太具备这种决定性因素。

”曹三省解释说,进入2017年以来,中央层面以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VR产业政策,推动力度越来越大,“这意味着中国会以自上而下的力量去推动VR产业的发展。

”   在影片版权收益的拓展方面,中外各有优势。

雷峥蒙透露,Pinta工作室在与欧洲最大VR电影院MK2洽谈合作时发现,MK2今年准备全球化大规模发展,要在全球5个地方开5家店,这与中国公司构想一个月开60家店、今年开2000家店的发展速度“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但MK2的业务范围很广,把全球最好的作品基本都收入囊中,加上欧洲VR影院的预约制度以及外??受众的预约习惯,能很大程度保证影院的上座率。

”   业内普遍认为,当下的VR电影商业环境并不成熟。

“如果是C端用户买单,欧美等国与中国一样,都没有多少收益,”雷峥蒙介绍,“如果是B端买单,对比中国公司,索尼、亚马逊等公司在VR电影的内容创作上有一定数量的投资,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中国VR创作团队积极寻找其他收益方式。

Pinta工作室在《拾梦老人》项目上尝试出版AR立体图书,联合20个商家以“助梦大使”头衔于8月30日在淘宝上进行众筹,并对片中小狗“罗小卡”进行了微博运营、毛绒公仔等IP开发。

雷峥蒙表示,公司希望此次衍生品的实际销售交易流水能达到百万级。

中外合作前景广阔   早期的VR视频内容无论在剧情体验还是制作水准上都无法满足观众需求。

随着近几年VR行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制作团队在10―15分钟片长中尝试推出更能打动观众的作品。

当下的VR电影普遍采用10―15分钟片长雷峥蒙表示,“一是因为VR电影商业化环境还不成熟,另一个原因是VR电影制作的科技水平发展太快。

”他解释说:“科技迭代速度太快,就一定要控制开发周期。

假设制作90分钟的片子,开发周期需要两年时间,很可能这两年期间,设备就都不适用了。

”   雷峥蒙还表示,“制作90分钟的长片,后期耗时会很长,开支非常大,而且目前还没有有效渠道收回成本。

”由于现阶段To C市场太不成熟,大部分VR电影团队都在用各种各样的镜头语言进行“VR电影世界里的最小化尝试”,“虽然10分钟还不能把故事讲清楚,但已经可以看出端倪”。

雷峥蒙认为,虽然此次威尼斯电影中国有4部VR电影入围,看似中国VR电影开始整体走出国门,面向世界,但现阶段国内VR电影创作还处于一个个团队“单打独斗”的状态。

他表示,VR电影行业还没达到标准化,“找外包公司制作很难,还不如全部都由自己团队制作完成,困扰中外团队合作的最大难点就在于此。

”但他对中外合作前景仍充满希望,“现在还属于打‘游击战’的阶段,等达到‘集团军’作战条件时,就会有各种分门别类的部署。

随着未来制作流程越来越清晰,制作方式越来越工业化,中外出品方就能联合投资,分账模式也能在更标准化后开始大范围的合作。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