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归来谈印度

(一)   今年2月到3月,我到印度作了5个星期的背包旅行

孟买经果阿再折回北上,跑了北印度和中印度的十几个城市,包括这次核试验基地所在的拉吉斯坦州。

印度是背包旅行者的天堂,到处都游荡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但给我的感觉是,其中人似乎就只有我一个。

谁知时隔两个月,印度竟成了中文网上最大的话题之一。

我想,在网上慷慨激昂议论印度民族性等等的网友,可能有一部分并没有到过印度本土,所以在此介绍一下我在印度的观感,希望能有助于网友们了解一下真实的印度,更冷静地思考我们和这个邻国的关系。

我到领事馆申请签证时,被告知中国人的旅行签证必须经由印度本国政府的审查,前后耗时两个月,而实际上等了3个月。

所幸我的辞职和旅行计划也有所变更,正好和签证相吻合。

但是由于我在申请书上的照片用的是一张较老的,给签证领事抓住,差点把我的签证给枪毙了。

可见中国人到印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印度,我不知道是没有中国人,还是中国人出于种种原因不敢或不愿自称中国人,反正,除了在最后出境那天在机场见到两个商人以外,我没有机会说一句国语。

常常是,印度人听我说来自中国,惊讶程度不亚于面对火星人。

但物以希为贵,正因为少,颇受到特别优待,比方说,在巴士上能得到一个最佳座位之类。

印度一般民众,大多本性善良温和,至少在表面上,丝毫看不出对中国人有什么特别不友好的地方。

记得在帕特那郊外坐巴士的时候,遇见一个桥梁工程师,见我是中国人,大赞中国有魄力抵抗美国压力搞独立自主,说印中应该联手对抗西方,印度也要学中国,不唯唯听命美欧,要搞自强。

如今人民党倒是兑现他的宿愿,只是和其初衷相距十万八千里,不知此公得知核爆消息,作何感想。

还有不少印度人,喜欢问我:印度和巴基斯坦你喜欢哪一个?答曰印度,则大欢喜,邀我到家作客,说来了个喜欢印度甚于巴基斯坦的中国人,家人便也大欢喜,好象以我一句话,巴基斯坦就没有中国的导弹援助,印度也便可以一举拿下可什米尔。

可见中巴关系,在印度人心目中是占多么重要的地位。

更多僻地土著,则是拼死不信我是中国人,说自毗湿奴神开天辟地,没有中国人来过此地,尔必是日本人冒充中国人无疑。

我说如是日本人,为何要冒充中国人呢?答曰日本人老实,到处被骗被斩,尔必是被印度人斩得怕了,不敢再自称日本人。

这番话倒也算得语出惊人,不过也有其正确之处。

在观光地,日本人确实被某些精明的印度贩子斩得血淋淋,我与日本人交谈,无不有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

不过,贩子们一听我来自中国,就犹疑不敢下手,可能心里颇有些62年战争留下的余悸,知道中国人并不同日本绵羊一般容易剃毛。

印度民族,热情好客有余,好奇心极其旺盛。

有一段,我与一韩国女孩结伴,到中部小城英度尔,坐在火车站候车室外,竟引来数十闲人围观,可能从来没有见过东方男女,而那个韩国女孩又是穿着裙子,在长裤莎丽的印度属于奇装异服,更是看得闲人们两眼发直。

很让人想起;十数年的中国

印度人又很讲男女大防。

我和韩国女孩从芒都坐巴士,上车后我发现身边穿莎丽的女孩是一日本人,便交谈起来。

不想此举竟引起车中印度男士一致的愤慨,对韩国女孩说:你丈夫和别的女人说话,你竟不闻不问吗?韩女答曰:他并非我丈夫。

印人便问:是男朋友?韩女答曰:不是,相识才两天,结伴而行,如此而已。

满车印人尽不再作声,视我等三人如怪物。

毕业论文   (二)   印度的,至少就表面看来,似乎落后于中国不少。

孟买印度第一大都市。

孟买类似于上海南京路的最大商业街上,居然没有一家商场是装有空调的,全是老式大风扇,博物馆等等也都是如此。

印度对外开放程度很差,路上的重型卡车和巴士,几乎都是由一家印度国营公司制造(公司的名称好象是dada)。

据说发动机很不错。

我不太懂技术,只知道那发动机吼声震天,不知道好的发动机是否都以这种吼声来自我表白,不过颇可省去按喇叭的麻烦,也算是一长处。

印度人很引以为自豪,认为是印度自给自足的象征。

好象我们在20年以前也是这样。

不过,我已有多年未到国内内地旅行,基本是以沿海城市与印度比较,所以可能感觉有偏差。

印度大城市的民居,看上去装空调的也不多,且多是窗式,中下流宾馆也是如此。

火车有A/C车厢,是最高级的,而头等二等卧铺,则全部没有A/C。

不知到了夏天,印度人如何旅行

我以前公司是做家电部件生意的,空调部件占了大头。

部长很想到印度,说印度这么热,空调定热销,所以我也特别注意了一下空调

看来部长太过于一厢情愿。

彩电似乎是刚刚开始成为流行热点,宾馆店铺,如有电视,也以黑白占绝对多数。

自动扶梯等等,更是少见。

跑出租车的只有孟买,且都是不带空调的中古国产车,计数器不是电动的,没有液晶显示,好象是机械制动,我至今不知怎么理解上面的数字,可能造这玩艺和装这玩艺的公司,根本没打算让乘客搞明白它。

孟买以外,包括新德里,多是跑的机动三轮车,没有门,没有计数,新德里三轮司机的奸滑,公认世界第一,讨价还价没有阿庆嫂的智商水平是不行的。

愚虽不才,基本没有坐过比日本人价钱贵的车,自己觉得很为中华民族争了一把光。

加尔各答我没有去,据说还有人力车。

当然以上都是浮光掠影,不足为中国人自大的依据。

印度的工业据说还是很有基础,只是怎么看都类似旧苏联,民生工业不太重视,市场也不够发达。

举一个小例子,印度小孩总问外国人要圆珠笔,圆珠笔印度并非没有,并且也不贵,所以我总觉得奇怪,想或许印度小孩读书认真过度,笔不够用。

后来和一日本学生谈到,他说自己买了一支印度笔,没一天就写不出了,可见印度小孩的要求自有其道理。

后来我也买过一支印度笔,当时没有在店里试写一下,回到旅馆才发现根本没法写。

可见此言不虚。

不过印度的高应该是有长处的,这可以从其搞核武看出来。

印度人也很有一些以机软件技术为自豪,据此说印度是高科技国家,我在印度是不敢和印度人辩,老实说,这就有点井蛙的意思了。

当然明白印度真实境况的占多数。

我在瓦那拉西,一个印度小伙问我:瓦那拉西是不是世界上最穷的地方?这倒让我答不上来。

我一楞,他忙补充:当然泥泊尔不算,俺知道那里比这里还穷,泥泊尔以外,俺这里是不是最穷?看来他也不太读书看报,不知道非洲中部的人民大众过的什么日子,单看从外国来的红男绿女个个财神模样,就成了自卑狂。

自信过度和自卑过度,都是不了解外界的结果。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