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水稻各生育阶段水浆管理技术

机插水稻生育阶段水浆管理技术。

近几年,笔者对规模化机插水稻水浆管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先后在仪征市大仪镇路南村、刘集镇百寿村等地针对当地中后山区不同土壤类型,如黄杂土、黄白土、淤泥土等,通过种植武运粳23、南粳5055、通粳981等品种进行规模化机插水稻大田水浆管理生产实践,采用科学的稻田节水灌溉技术指导生产实践,通过机插水稻和常规育秧人工栽插水稻不同种植方式,在育秧、水管环节上采用不同的水浆管理方式,经多年实践总结出水稻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的水浆管理模式。  1 育秧期  在落谷前铺好软盘内底土,应保证底土论文联盟水分饱和,且喷水均匀,保持盖土后2 cm土层水分饱和不流淌,确保播完且盖种土覆盖后能很快把底土湿润。播种盖土后应及时覆膜,覆膜后盖适量稻草,用量为2 250~2 700 kg/hm2,为了保湿保温,盖草后灌1次平沟水,湿润苗床,保持膜下软盘内外土壤墒情一致,以利于防灼伤、促齐苗。揭膜前天旱时要保持盘土湿润,苗床保持盘土湿润不发白,可灌平沟水。播后5~7 d齐苗后要于傍晚及时揭膜,揭膜后灌平沟水以弥补水分不足;2叶前保持盘土湿润不发白,使得土壤透气且含水适宜;2~3叶时看天勤灌跑马水。为确保起秧后机插时不散盘、不粘连,移栽前3 d秧苗控水炼苗。在秧田期水浆管理还应注意几点:一是每次灌平沟水时,为防周边盘土干旱,避免缺苗或生长不平衡,要求秧床沟边洇足水分,并用泥土伏边,防止出苗时或幼苗生长期间缺水。二是盖土时底土水分不足,易造成盖籽土不返潮,如若补水,补后露籽增加或盖籽土顶端出现结盖现象。三是灌跑马水时,要求前水不干,后水不进,原则上盘土不发白不灌跑马水,防治长期水层灌溉造成烂根倒芽死苗[1]。 毕业论文   2 大田移栽至返青期   要求耕整栽插时水深要适度,为适应插秧机的作业性能和机插秧苗小的特点,要确保整地平整,土壤上烂下实,全田高低差不超过3 cm,施肥时做到肥料均匀撒施,机插时田间无水层或薄水层,最低处水深也不宜超过3 cm。以防止机插时水深处飘秧、倒秧,水浅处日晒伤秧,减少空插,降低漏穴率,保证足量基本苗。栽后及时灌薄水层护苗,水层深度也应根据栽插秧龄长短有所不同,秧龄短宜浅;秧龄长宜适苗体高适当加深。水层深度以不淹没全出叶的叶耳为宜。栽插时如遇高温天气或基肥施用量过大的田块,应适当加深水层,以防伤苗。机插后至活棵期忌长期深水灌溉,以免造成秧苗根系缺氧发黑,生长缓慢,叶色发黄,甚至僵苗。机插保持田间薄水层3~4 d后应及时脱水露田2 d左右,使土壤透气增温,促进产生新根下扎和秧苗活棵。如整地质量不好,易出现全田高低落差大,低处深水难扎根,高处受旱死苗加重。生产实践中水浆管理应从全田整体出发,根据天气、秧苗情况灵活采取水管措施,促进秧苗尽早活棵、分蘖[2]。  3 有效分蘖期  机插秧苗苗体小,活棵时间相对较长,活棵后一旦进入分蘖期后,水浆管理就要实行浅水勤灌,保持田内水层清新,有利于分蘖节处于较适宜的土壤表层,新的根系周围温度高,水气协调,有利于促进低位分蘖的发生,达到清新活水促蘖早发的效果。具体浅水勤灌方法是,除黏土土质或中低肥力稻田采用田间灌1次1~3 cm的浅薄水,保持3~5 d,以后让其自然落干,待田面无明水、土壤湿润后再灌1次浅水,如此周而复始,达到地上部与地下部协调、根系与叶蘖生长协调、群体与个体协调的生长环境。黏土地、肥力水平高或施肥量大的田块采用天晴白天上水、夜间露田的湿润灌溉水浆管理方法,可有效促进分蘖的早生快发,有利于促进足穗和大穗的形成。

毕业论文。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