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与结肠透析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关键词】 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 CRF )是在各种慢性肾实质性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致肾衰竭时所表现出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病情一般是不可逆的,预后差。在 CRF 氮质血症期,如何延缓其进展为尿毒症,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中药内服结肠透析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 28 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及分期”[1]选择慢性肾衰竭Ⅱ期(血清肌酐Scr为178~442μmol/L )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32~68岁,平均(43.2±3.56)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2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病5例,多囊肾2例,梗阻性肾病1例。对照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28~70 岁,平均(41.6±5.48)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4例,糖尿病肾病5例,高血压肾病5例,多囊肾2例,梗阻性肾病2例。两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延缓CRF的标准方法,包括休息,避免感冒,优质低蛋白饮食,必须氨基酸,ACEI或ARB(Scr<265μmol/L 者应长期给与),控制感染,降血压(ACEI或ARB联合CCB),降血糖(糖尿病患者),调节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等。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补肾降浊汤。处方:党参12g,黄芪30g,山萸肉15g,当归12g,川芎12g,丹参15g,益母草20g,生大黄8g,猪苓10g,大枣10g。根据中医辨证适当加减:腹胀呕吐者加佛手、竹茹,水肿者加茯苓、泽泻,阳虚者加菟丝子、淫羊霍。大黄剂量以每日保持大便1~3次且无水样便为宜。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予结肠透析,处方:生大黄3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蒲公英30g,丹参20g,益母草30g。水煎至200ml制成结肠透析液备用,利用结肠透析机清洁肠道,然后将透析液灌入肠腔,保留2h左右,每日1次。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

1.3 检测项目。

治疗期间每10天检测1次血肌酐(Scr)、血尿素氮( BUN )、血尿常规、血糖及电解质,同时观察乏力、浮肿、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及体征的改变,观察3个月为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x±s),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