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肆虐 中国公共卫生岌岌可危

慢病肆虐 中国公共卫生岌岌可危

全世界正面临着一场持久的心血管疾病疫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不断增加和复杂化在西方国家已经持续了几十年。而现在,中国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杨文英等人在早期《欧洲心脏病学杂志》上刊登的研究所提供的强有力证据显示,心血管危险因素也同样威胁着中国。   心血管危险因素不断增加,其背后也暗藏着巨大的公共卫生危机。在杨文英等人的研究中,30%的样本量同时存在3个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编辑。而在中国,超过3亿人口同时存在3个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这对中国的公共卫生服务来说已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如果不采取措施,日渐增长的人口和不断增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将会加速中国公共卫生服务负担。   因此,为减轻公共卫生服务负担,在考虑采取措施阻断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①真正的问题在于哪里;②决定因素;③战略和设计;④实施的可能性。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已有经验,中国可以从西方国家的数据中获得经验或证据。   杨文英等人清楚地描述了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已经开始转变成心血管疾病的流行因素。过去的100年中,从传染病与慢性疾病成为死亡的主要因素肥胖成为多种疾病的诱导因素,这已经揭示,流行病学因素在不断改变。   肥胖作为流行病学的一个研究因素也经历了相当长的阶段,50年前,肥胖流行病学研究中不被人承认的一个因素;40年前,已有研究证实肥胖和死亡率的增加有关;30年前,有研究证实肥胖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的关系;20年前,研究显示肥胖和残疾以及生活质量受损有关系。而在刚刚过去的10年中,研究者已经发现肥胖和癌症也存在关联。诸多的研究已经表明,肥胖除了增加早期死亡风险,还和健康的生命年限有关。很显然,肥胖已经与2型糖尿病、高血糖、高血压一样成为发展中国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迄今为止,50%的慢性疾病都是由于不健康的行为引起的,但是对不健康的行为进行干预时却发现,认知因素和环境因素才是对健康行为产生重要作用的因素。因此,个体化的干预相比公共卫生服务这一群体化干预措施,收效甚微。   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旨在改善健康行为,为了防止慢病危险因素逐渐威胁公共卫生,当前亟需把慢病危险因素管起来。   公共卫生状况恶化最有可能在新的流行病转型阶段发生,如果不做重大努力,中国的心血管疾病疫情将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并加速其负面影响。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公共卫生的恶化速度要比西方国家快。(Eur Heart J (2011)doi:10.1093/eurheartj/ehr217)。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