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气虚血瘀阴伤是高脂血症的终极病机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症之一,高脂血症是指:胆固醇(TC)≥6.5 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1.54 mmol/L[1],由于大部分脂质与血浆蛋白结合而运转全身,故高脂血症常表现为高脂蛋白血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事业的进步,我国疾病谱和致死致残病种发生了重大变化,45岁以上人群中血脂增高者达57%,60岁以上者17%[2]。

1 高脂血症的主要并发症。

高脂血症及其引起的并发症的危险性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广泛的重视,也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进行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高脂血症的潜在危险包括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及总死亡率等多种健康结局的评价。

高脂血症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见于遗传性脂代谢紊乱性疾病;继发性多见于未控制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脂肪肝、痛风等症。

2 体内参与脂蛋白代谢的主要因素。

脂蛋白:主要的载脂蛋白有A、B、C、D、E、F等几十种。A又分为AⅠ、AⅡ、AⅢ、AⅣ等亚组,B又分为B48、B100,C又分为CⅠ、CⅡ、CⅢ亚组。

细胞脂蛋白受体:有LDL受体或apoB、E受体,apoE受体或乳糜微粒残粒受体,β—VDLD受体或乙酰LDL受体,清道夫受体,HDL和乙酰HDL受体

脂蛋白代谢中主要的酶:脂蛋白脂酶(LPL)、肝脏三酰甘油酯酶(HL)、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换酶(LCAT)、脂质转运蛋白(LTP)或称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

3 中医古籍中关于高脂血症的描述。

中医虽无“高脂血症”这一病名,但与其相关的论述并不少见。《灵枢—卫气失常》中曾把肥人分为脂人、膏人、肉人。《灵枢》曰:“脂者,其血清,气滑少”。

《灵枢—血络论》曰:“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其中“其血黑以浊”形象地说明了气血津液代谢失调,导致痰瘀胶结于血脉之中的状况,与现代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的概念非常相近。

《生气通天论》中提出:“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提出了饮食不节,味过甘肥,损伤脾肾功能,影响肝胆疏泄,以致精汁不能泌输,而转化为痰浊,这与现代医学提出的高脂高糖饮食和脂代谢紊乱的病因学说是基本一致的。

《证治准绳—蓄血》首论污血:“夫人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滞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汤本求真》中亦有“污秽之血”之云。后人将污血定义为瘀血、蓄血,指水谷不化之痰湿、过盛入脉之浊气及瘀滞之血在脉中结聚而成,并不单指瘀血,亦含有脂质代谢紊乱的病理产物。

《素问—通评虚实论》说:“消瘅、仆击、偏桔……肥贵人则膏梁之疾也。顾松园《医镜》载:“消痹、扑击、偏枯痿厥、气逆喘满,肥贵人之膏梁之疾。”。

4 高脂血症的中医病机

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3]归纳、整理90年代以来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的65篇文章,把其基本病机概括为痰浊凝聚注入血脉;脾失健运,肾精亏虚是导致痰瘀形成高脂血症的内在原因;嗜食肥甘厚味是化生痰浊,促成高脂血症的外在条件;痰瘀互结,沉积血府,脉道失柔是高脂血症发展为心脑血管疾病和机体衰老的必然转归。

丁氏等[4]认为高脂血症病机主要与肝、脾、肾有关;主要病位在血脉;病灶为本虚标实,其本为肝、脾、肾三脏的虚弱,其标为痰浊、瘀血内生;诱因为饮食不节,起居失常,情绪失畅等。

5 高脂血症的终极病机气虚阴伤血瘀

高脂血症主要与肝、脾、肾三脏有关,病性为本虚标实。治疗上有理脾、疏肝、益气、化痰、利湿、祛瘀、温补脾肾、滋补肝肾等法。本病中后期出现气虚血瘀阴伤共同存在的情形居多。

但通过大量文献检索,很少能发现系统阐释气虚阴伤血瘀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三者联合引起高脂血症病机。同时也很少阐明益气、养阴、活血三法同用治疗高脂血症的原理。以下探讨高脂血症病机殊途同归于气虚阴伤血瘀

5.1 血瘀 《诸病源候论·诸痰候》指出:“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

《明医杂著》言:“津液者,血之系,行乎脉外,流通一身,如天之清露,若血浊气滞则凝聚而为痰。”。

本病的病位在血脉,而兼及其他脏腑。高脂血症多为痰、浊、瘀阻于脉络而成。痰瘀互结,沉积血府,脉道失柔是高脂血症演变为心脑血管疾患的必然转归。淡浊膏脂伏于脉道,积久不去,妨碍气机,血行不畅,滞而为瘀,痰浊瘀血混结为患。

5.2 气虚 王清任《医林改错》言:“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而留瘀。”周学海《读医随笔》亦谓:“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瘀血内停,亦能生痰致高脂血症。心主血脉,传输油脂,心气虚,则传输不利,脂凝血脉

西医学认为造成血管内血流不畅或停滞的主要原因有三:即心脏性、血管性、血液性。中医学认为心气不足,推动无力,胸阳不振,心脉挛急造成高脂血症的原理与之非常相似。痰、瘀、脂质胶着心脉形成心脏疾患是高脂血症影响心脉的重要因素。

《景岳全书》谓:“人之多痰,悉由中虚使然”。《证治汇补》言:“脾虚不分清浊,停留津液而痰生。”。

吴氏[5]认为高脂血症中医症状积分以乏力最高,提示该病患者不同程度存在着脾气虚弱的病理表现。

高脂血症的基本病机是脾气虚弱、湿浊内蕴,因而健脾除湿泄浊应贯穿于高脂血症治疗的始终。脾虚失运可化生痰浊,痰浊中阻又可使脾失健运,形成脾虚与痰浊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导致痰浊脂质不断凝聚,血脂增高。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