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逛商场”] 逛商场

普通人逛商场”一般是为了购物,记者逛商场”目的是为了观察经济现象,了解消费动态,更准确地把握和反映市场变化的动向。

这篇文章,很早就想写了,但一直有个问题没想好:记者逛商场”与普通人逛商场”有什么不同?显然,肯定是有不同之处的。

最大的不同,恐怕是目的不同

普通人逛商场”一般是为了购物,记者逛商场”目的是为了观察经济现象,了解消费动态,更准确地把握和反映市场变化的动向。

有的记者会说自己对逛商场没有兴趣,靠逛商场了解信息不如通过有关经济部门来得全面和准确。

还有一些男性记者逛商场看成是包袱,说偶尔陪夫人去商场是不得已的事,还常常因逛商场的事与夫人闹别扭。

作为记者,尤其是专门做经济报道工作的记者,不了解熟悉市场是不行的。

记者深入社会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深入大众的消费生活领域。

商场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窗口”,又是生产、消费水平变化的“晴雨表”、“信号灯”。

商场里,记者可以看到消费者对国内外商品的选择意向;可以看到什么商品最受欢迎,什么商品受到冷落;可以看到商品价格高低与消费者购物热情大小的变化;可以看到不同收入群体在同一档次商品面前的不同态度;可以看到工商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工商企业之间的利益协调与冲突;可以看到生产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等。

种种“益处”足见记者逛商场”的必要性。

当然,记者也有作为普通消费者的一面,比如在逛商场时也会买些家用的东西,而买这些东西的过程也是熟悉商品性能、价格,了解市场动向的机会。

“一举两得”的事,记者何乐而不为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变化是很快的,企业的命运与市场的兴衰紧密相连。

市场风向,甚至决定了企业的兴衰。

作为记者,双脚踏进的是商场,察看到的却是国家经济发展前进的足迹,听到的是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衔接与磨合的声响。

只有不停地到市场的海洋里游泳,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才能在市场风云变幻中做到胸有成竹,掌握做好新闻报道工作的主动权。

记者当然也是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消费行为,有普通人一样的衣食住行问题。

这其实就是记者观察、认识市场,发现新闻线索和报道题目的生活基础。

因为从普通人的感知中,记者便能拥有与广大读者、与广大观众、与广大听众相互沟通的共鸣点。

这就是记者逛商场”最容易采写出叫座报道的重要条件。

当然,记者还是“特殊顾客”。

记者逛商场,是为了“看门道”而不是“看热闹”。

既然如此,从进商场大门始,记者就要悉心留意商场里的买卖氛围,关注买卖双方的一举一动,比较不同商场相同商品的前后左右,等等。

记者的眼睛,记者的耳朵,记者的鼻子,在商场里都有了“特异功能”,要看到、听到、嗅到普通消费者看不到、听不到、嗅不到的一切。

这就是记者的职业本能。

市场,尤其是生活资料市场,记者走近些,走进去,没有坏处。

市场经济生活的“晴雨表”、“信号灯”,这对于记者来说,难道不重要吗?提倡记者逛商场,目的是要让记者经济生活熟悉熟悉熟悉,对市场变化了解了解了解,做到耳聪目明鼻灵,使记者在做经济报道时,多说“内行话”,少说“外行话”,看问题更深些,更全面些,更有眼光些。

(作者为经济日报总编辑)。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