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文化的当代表达

一提起“漆”,很多人对它的印象依然停留在一种工业涂料上,即使是对此有所了解的专业人士,也会首先想到“漆画”这一艺术种类。

相对而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漆器,尽管拥有着悠久绵长的发展历史,却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从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淡出。

毕业论文网   赵铭丹生长在有着悠久漆艺历史的福建福州,从小耳濡目染,关于漆的种子一直种在心中,在经历了从南到北,从舞蹈编导到媒体人、品牌高管等职业的转变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开始了漆艺的学习,并将传统与现代用“漆”这个元素连接在一起,开创了漆天手作设计艺廊,“手作,乐活”是她关于手作设计的理想,并为之继续努力着。

从外行到内行   尽管从小在福建长大、对漆文化耳濡目染,然而真正让赵铭丹对漆产生思考的却是在2013年保利秋拍现当代艺术设计专场的拍卖现场。

当时还是漆器门外汉的赵铭丹拍卖台上的一件漆家具所吸引,它华丽不失素雅,艺术感强却不失实用性。

这种前所未有的内心触动,促使她荫发了将漆与当代设计进行结合的想法。

之后,她创立了“漆天手作设计艺廊”,希望与大众分享漆器知识,交流漆器收藏,并推广现当代国际国内优秀的漆器作品、漆艺家和设计师。

在两年的不断摸索中,赵铭丹一直与著名的漆艺家和设计师进行着沟通与合作。

她从乔加(著名漆画艺术家乔十光的女儿)和中国当代著名漆艺家钟声那里得到了很多的支持和帮助,与自造社创始人宋涛一起合作的设计作品更是出现在了国际性的拍卖场和展览上。

在2014年保利拍卖现当代艺术设计专场,“漆天手作设计艺廊”与宋涛一起推出了“方圆”系列大漆艺术家具。

而在2015年国际性展览盛事“设计上海”中,“漆天手作设计艺廊”的作品也在此展出。

从看展到参展,赵铭丹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

然而,这些在赵铭丹看来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国际性的展览拍卖似乎依然传达出“漆器是艺术品,是奢侈品”的信号,而这与赵铭丹的初衷明显不符。

她希望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漆天手作”能够更多与艺术家和设计师,尤其是与产品设计师和室内设计师进行合作,让漆器以一种更具有设计感、更具有融合性的姿态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同时,“漆天手作”也将更多地参加一些比较商品化的展览,比如与老佛爷百货等商场进行合作,或者与漆艺家进行合作,为其代理一些优秀的作品,或者与当下的互联网热潮或众筹模式相结合。

这一系列的做法,最终是希望提高“漆天手作”的知名度并提升设计品的销售量,而这也是最为艰难的一部分。

因为漆器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的价格昂贵,工序繁琐,这决定了它的发展不能按照一般的“看过即买”的商业模式,而只能采取定制的途径进行产出和销售。

漆器技艺到匠人精神   多年奢侈品行业和媒体的工作经历,让赵铭丹拥有了十分丰富的品牌营销经验和市场策略。

然而,漆器商人并不是赵铭丹最终希望达到的目标。

在她看来,市场的介入只能让漆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大众接触,而这一切的前提却始终基于漆器自身所蕴含的艺术审美性、时代融合性和生活介入力。

漆天手作’在福建有专门的手作工坊,身在北京的赵铭丹会时常在两地往返,亲自去观摩器器形成的具体过程,包括选材、选色、工艺制作等等。

这是一个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甚至一度因为对漆过敏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注:天然大漆制作而成的器皿是非常安全的,虽然对部分人会引起良性过敏反应,但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然而赵铭丹却认为这是一个必须而且极其重要的过程。

她说,“只有对漆的过程和步骤进行全面的了解之后,才能建立起对于漆器审美和鉴赏力,才能区分是什么是‘好’和‘坏’,也才能更好地制定相关的市场和营销策略。

”   在赵铭丹看来,中国的漆艺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在技术和工艺上的差别并不大,而之所以中国的漆器并没有被很多人认知或者并不能满足人们对其产生的需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普遍缺乏“匠人精神”,而正是这种精神和意识层面的因素,恰恰决定了中国的漆器行业无法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状态。

好的一面是,相比着日本对漆器的颜色、形式和材质等形成了一定的标准和范式,中国的漆器反而能够以一种更加实验性和探索性的形象出现,也更能被赋予多元的视觉形象和时代内涵。

这样的实验性和探索性,让漆器文化的传播显得更具吸引力,也更具挑战性。

如同赵铭丹所说,这不是玩票性质的一件事,我希望将其当做一项事业。

这项事业融合了感性和理性的成分,也兼具微观和宏观的因素:既需要在漆器的材质、形式和工艺上有所创新,也需要重塑蕴含其中的思维、意境和格调:既需要把握产品的艺术性和审美感,也需要了解当下的生活方式、时代审美、社会潮和商业逻辑;既需要回望过去,吸取传统文化的精粹与营养,也需要立足当下,融入更符合当代的生活方式和时代审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尽管前路并不明朗且充满艰难,然而赵铭丹却早已做好准备,并奋力前行。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