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制度化:现状与展望

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制度化:现状与展望

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不能持续经营,其原因之一在于民营企业主要依靠不稳定的个人的因素而不是制度因素来管理企业管理制度化程度偏低。民营企业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个人和重家族,即以自己为中心,按差序格局进行经济活动,但这种基于关系的信任基础之上的活动难以延伸至该社会网络之外,并与基于普遍规则为基础的制度化管理之间有着内在的矛盾。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的制度化管理方式是现代企业必然的选择。  [关键词]民营企业;家族制;管理制度制度化 论文代写。

周 燕(1979),女,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理论和商业企业管理;庞 毅(1954),男,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书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商业企业管理。(北京 100048)  本文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批发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和北京市高校学术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项目编号:PHR201007124)的研究成果。    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中活跃的企业形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生命周期短,不能持续经营,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主要依靠不稳定的人的因素而不是制度因素来管理企业管理制度化程度偏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管理制度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我国民营企业必须提高竞争力,采取制度化管理的方式,并在管理上进行不断创新。    一、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成为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成为对外贸易的生力军。  关于民营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情况,有关政府部门至今没有十分规范和准确的数据。但不管怎么看,民营企业诞生30多年来在GDP中的比重有了明显提高,民营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已被普遍承认。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九五末期的2000年,我国内资民营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约为42.8%,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的比重约为12.6%,两者之和约占GDP的55%。到十五末期的2005年,内资民营企业在GDP中的比重约为50%,外商和港澳台经济比重约为15%~16%,两者相加约占65%左右(见表1)。  根据全国工商联的2010年8月29日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家分析报告,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刻,民营企业积极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表现出了抵御危机的能力。许多民营企业坚持不裁员、积极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成为国民经济一支重要的稳定力量。在企稳向好的2009年,民营企业500家营业收入、资产占总资产收益率高于其他企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突出的重要驱动力。这些都说明民营企业不仅在顺境中有较强的发展动力,也有逆势而上的发展活力和能力。2010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达4 812.66亿美元,较2005年增长223%,年均增长26.4%。 作文 /zuowen/   各种数据和现象都足以表明,在未来的经济体系中,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将逐渐减弱,而民营企业将会逐渐占据主体地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国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无疑已经成为主要趋势。这也是本文选择民营企业进行研究的主要原因。    二、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发展中的制度化    作为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民营企业可以说是汇聚了我国社会制度企业制度变迁中的各种矛盾。民营企业管理管理制度化经历了一个从不规范规范、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  (一)民营企业管理发展]变从不规范规范  在民营企业创立初期,企业的员工少、资金少、产品少,企业还没有一个严密规范的组织结构。其组织结构非常简单,一般可分成两大阶层:拥有所有权的管理者和员工群体。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一般是高度集中的,创业者是真正负责企业经营的企业家,他们完全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家庭观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模仿着家庭内部的上慈下从,用血缘地缘人缘关系作为企业内部的凝集力。这种简单、高度集权的管理与这一时期的企业状况是比较适应的。它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对市场的反映、决策和实施都非常快,此时的资金运用效率是非常高的,资本回报率也往往最高。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当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特别是企业有了稳定的产品、项目,进入成长期以后,家长式管理将不再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这时企业的创业者们一般会在不放弃家庭管理方式的前提下,让更多的家庭成员或准家庭成员来分担部分工作,这就形成了家族式管理制度。创业者一般以自身为核心,把家族近亲放在监督财务、采购、销售等关键职位,使家族成员分布在生产、技术、管理的各个环节。这一阶段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家长式管理相比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只是稍加改进而已。在领导制度方面,民营企业依然采取集权制,以个人为中心,但增加了小圈和中圈的管理层。核心层以外由一个近亲组成的小圈子,就决策事项向核心层提供意见。小圈子之外,由远亲和朋友组成的中圈负责日常运作事务和一次性决策活动,个别企业还吸纳了专业人士进入中圈。在组织结构上,生产、销售、财务等职能部分开始出现,但其根本的组织形式依然是集权的。  在规模进一步扩大时,企业会进入现代企业的公司化管理阶段。一旦建立公司化管理制度企业内部会形成决策、执行与监督制衡的治理结构,能有效推动企业快速、高效发展。与前两种管理制度相比,实行公司化管理制度企业在组织形式、领导制度、组织结构和财务结构等方面都会进入规范管理阶段。 代写论文   从管理发展历程来看,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往往是一种松散结构(如作坊式的经营),没有规范管理,靠着老板拼命和个人经验随机处理,也取得了成功,甚至是不小的成功。随着企业发展,依靠个人经验已经不能胜任企业管理,这时有部分创业者意识到管理薄弱,或者管理水平低,感觉到强烈的危机,开始进行管理改革,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经验。管理改革首要的就是建立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不依赖个人意志的制度。  民营企业管理制度的]变是在一定的内在动力推动下实现的。民营企业从成长期到成长后期或成熟期阶段,规模越来越大,光靠个人能力已经不能胜任企业管理,家族式管理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为了进一步发展企业必须更好地融资、吸收大量的优秀人才,内部就自发地产生压力,要求管理体系结构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所以,企业发展内部要求促使民营企业采取制度化管理方式。  (二)民营企业管理制度化程度普遍偏低  我国民营企业是在特殊的体制环境下创业和成长起来的,目前已经有一部分民营企业获得了成功,有的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但大多数民营企业还是具有一些天生的弱点。民营企业制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首先是产权制度缺失,企业产权与企业个人产权混合在一起,界限划分不清,产权结构是完全意义的单一结构,摆脱不了血缘关系的干预。其次,在管理上,大多数企业制度建设极不健全,缺乏最基本的理性素质,不是靠制度来保证效率,而是依赖个人领导才能,依靠偶然的市场机遇,依靠员工的个人经验和自觉性进行管理。组织制度管理制度缺失,造成管理程序简单化、人格化现象严重。民营企业通常与家族制联系在一起,明显的家族化痕迹,很难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 论文代写。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