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毕业论文。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它也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应用意识比较薄弱,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活动阵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   1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七年级数学课本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引言中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话: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人们的吃、穿、住、行都与数学有关。这句话精辟地阐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例如通过人们吃的糕点、冰激棱可认识到丰富、精美的几何图形;在商场购物时的打折问题,乘车的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等,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2 教学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 概念从实际生活引入。如学习《在三角形的认识》,学生对围成的理解有困难。老师可让学生准备10cm,16cm,8cm,6cm的小棒各一根,选择其中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在拼摆中,学生发现用10cm、16cm、8cm,10cm、8cm、6cm都能拼成三角形,当选用16cm、8cm、6cm和10cm、16cm、6cm三根小棒时,首尾不能相接,不能拼成三角形。借助图形,学生不但直观感知了三角形两边之本文由收集整理和不能小于第三边,而且明白了三角形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而应该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使学生三角形的定义有了清晰的认识,领悟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所不有。 毕业论文   2.2 公理、定理从实际需要提出。在学习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可以提出这样问题:平面上三个点A、B、C(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以点A为起点,C为终点,现有两条路线,第一条是从A直接到C,第二条是A到B再到达C,两条路线哪一条短?当学生回答是第一条路线短时,又提出问题:这是根据什么来说它是最短的呢?这样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公理来证明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通过这样的实例,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易于接受,又能领悟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所不用。   2.3 公式、法则结合实例。结合实例抽象提出,既容易对其作出通俗易懂的解释,又容易对其自身作出本质的揭示。在学习有理数减法法则时,可以这样引入新课:某一天白天的最高气温是12℃,最低气温是—3℃,这一天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并通过投影仪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出高多少?在让学生考虑如何列算式及怎样计算,并换例让学生验证探究出来的结论,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而且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情感。   3 精心编制问题,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教育创新是老师的职责,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与所学的数学知识互相结合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在深入钻研教材时,要挖掘教材本身蕴藏的创造因素,对知识进行精心加工,使课堂教学融入到生活实际中去。   在学习不等式时,可编制实际生活中有关产品的生产、销售与利润问题,旅游选最合算的购票方案问题等。例:某汽车经销公司计划经销A、B两种不同品牌的轿车50辆,A品牌轿车成本是24万元/辆,售价是27万元/辆,B品牌轿车成本是26万元/辆,售价是30万元/辆,该公司经销这两种轿车成本不少于1240万元,也不超过1244万元。①问该公司经销这两种轿车有哪几种方案,哪一种方案获得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②根据市场调查,一段时间内,B品牌轿车售价不会改变,A品牌轿车售价将提高a万元(0 a1.2),且两种轿车全部售出,问哪一种经销方案获得的利润最大?   这个例题的教学,可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组,然后由解集和实际要求设计经销方案;其中第二问也涉及到函数知识的实际应用,对后面函数知识的学习作。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