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论纲

打开文本图片集。

建国以来,国企的巨大历史作用在于,它消除了资本对雇用劳动的剥削制度,解放了千百万被压迫、被剥削的工人阶级,巩固和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奠定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构建了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完整工业体系和主要物质基础。

1978年以来,国有企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逻辑起点和主要推动力量。国有企业克服重重困难、负重前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贡献,为中国和平崛起及中国道路的探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对于国有企业地位作用议论纷纷,莫衷一是,谤随誉至。怎样认识和处理国有企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作用,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本期组织的独家策划,试图进一步比较全面系统地讨论这一问题,以推进对此的认识和实践。

策划人郝幸田。

国有工业企业的现状特征。

国有企业的功能与作用

□ 对国有企业性质、地位作用的再认识。

□ 妨碍国有企业作用发挥的因素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有企业的柱石作用与改革方向。

国有企业不仅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体现特征,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对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是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主要经济基础。本文将围绕上述论点展开论述,并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经验与教训,分析阻碍国有企业作用发挥的各种因素,探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提出宏观性的政策建议和理论主张,供有关方面决策参考。

国有工业企业的现状特征。

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交通和金融领域中。由于统计资料收集的限制,本文以国有工业企业的现状来进行表述。

2009年,全国国有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和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私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1 国有企业外资港澳台私营工业企业的横向比较。

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0》《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年鉴》。

表2 1978年国有企业和2009年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的纵向比较。

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出版社《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

从表1和表2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国有工业企业有如下现状特点:

1.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有工业企业单位数量和从业人员总量均大幅下降,但国有工业企业的产出总量、经济实力、社会经济贡献均有了巨大增长。2009年与1978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加了43.6倍,工业资产总量增加了346.7倍,利润总额增加了12.4倍,年税金总额增加了17.6倍。纵向统计资料表明:国有工业企业经济实力在不断发展壮大。

2.与国有企业相比,私营企业外资港澳台企业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发展更快。1978年,国有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占78%, 2009年已降为32%。其他经济指标也相应下降,2009年,国有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净值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比重为56.31%,所有者权益为47.37%;主营业务收入为33.08%,利润总额为32%;应交增值税为45.12%;外贸出口额为15.87%;从业人员为24.96%。

从横向比较来看,国有企业已从1978年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演变为现时的主导地位中国工业企业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港澳台企业三大部分构成。

3.从产业结构来看,国有工业企业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钢铁为代表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及热力生产、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烟草制品业等七大工业行业中占据着优势地位和主体地位。这七大行业基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命脉。在工业企业外的金融领域,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在银行业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和优势地位

表3国有优势行业。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计算而得。

除上述七大工业行业和银行业外, 统计局统计分类的39个工业行业中,另外32个行业均属私营外资港澳台工业企业,占产出和资产的主体地位

表4:代表性私营外资企业占主体行业。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表4的数据显示出在一般制造业和电子、通讯设备等高科技产业中,国有企业的产出比重和资产比重均已很低,已是外资私营工业企业占主导地位国有企业仅在基础性行业和国防工业中占主导地位和优势地位

4.从产业组织结构看,国有企业的规模远大于外资私营企业,平均每个国有企业的资产在10.5亿元;而年均每个外资港澳台企业的资产规模在1.65亿元;平均每个私营企业的资产规模在0.356亿元。也就是说,大企业中的国有企业多,中小企业外资港澳台企业私营企业多,这种产业组织结构有利于以国有企业为核心和依托,组建各种类型的企业集团。

5.在9万亿元国有固定净资产中,全部122家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在7.5万亿元以上,占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净资产的82%左右。在央企中,公司制企业约占70%。“十一五”末,央企资产的52.88%,净资产的68.05%,营业收入的59.65%在上市公司。

上述五大国有企业的现状特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而发生变化。也会随着国有企业政策的变化而变化。

国有企业的功能与作用

国有企业作用可以概括历史作用与现实作用;已经发挥的作用和尚未发挥的潜在巨大作用;在经济领域的作用和在政治、文化领域的作用。下面分别予以论述。

国有企业的巨大历史功绩。

国有企业的巨大历史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消除了资本对雇用劳动的剥削制度,解放了千百万被压迫、被剥削的工人阶级,巩固和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奠定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二是构建了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主要物质基础;三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逻辑起点和主要推动力量。

消灭资本对雇用劳动的剥削制度,奠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尽管欧美发达国家都有国有企业,但是他们的国有企业中国国有企业建立的初衷和目的是根本不相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建立国有企业的初衷是为了弥补市场的不足,把国有企业作为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和措施。中国国有企业从一开始建立就是为了消除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消除物对人的统治,实现“人的解放与发展”,以人为本。

中国国有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剥夺”剥削者,以国家的名义代表全社会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另一方面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和改造民族工商业资本家,消除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特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有民族工业企业12.3万家,职工164万人,民族商业资本13万家,从业人员99万人,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民族工业约占45%。而代表官僚买办资本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财富约为200亿美元,其控制的银行为2 448家,占全国3 489家银行总数的三分之二;其掌握的工业资本也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在工业交通的固定资产总额中,则占80%,官僚买办家族控制掌握了全国钢铁的90%、电力的67%、布机的60%以上,还垄断了全国的铁路和航空。官僚资本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和特征。没收他们的资本并改变为国有企业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消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主要经济特征与制度基础,将国家的经济命脉控制到了人民手中。国有企业的另一个渠道是对民族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改造。1956年上半年,全国实行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占全部私营工业企业的97.3%。1956年,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国营经济占32.2%,合作社经济占53.4%,公私合营经济占7.3%,个体经济占7.1%,从而奠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关热词搜索: 国企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