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出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即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文献翻译,“五四”运动前后的西学翻译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出现了第四次翻译高潮。

这次翻译高潮从规模到质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毕业论文网   翻译出版有着不解之缘,大部分翻译成果是通过出版发表的。

近年来,翻译出版图书中国出版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但品种数量日益增长,且内容丰富新颖,弥补了国内原创市场的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中国原创畅销书类型。

一、中国翻译出版图书的数量与主要来源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出版图书数量剧增。

1978年至1990年十多年间,中国翻译出版图书2.85万种,年均翻译出版图书2192种,2003年增加到每年上万种,2013年这一数据已达到1.82万种。

图书版权引进数量排名来看,2004年至2013年,位列全国图书版权引进数量前三甲的国家一直是美国、英国和日本,从这几个国家引进图书版权占据了全国图书版权引进的半壁江山还多。

从表1可以看出,十年间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品种一直保持在4000种上下,2013年突破5000种,占全国引进版权总数的30%多。

美国引进图书无论品种规模还是码洋规模,都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一直是引进图书的主流,品种主要有文学、科技、经管、计算机、少儿等类。

英国是中国第二大引进图书源头,从近十年的走势看,从英国引进图书品种比较稳定,一直在2000种上下,占引进总数的15%左右;码洋比重也比较稳定。

从英国引进的英语类图书表现最为突出,码洋比重达到了50%以上;少儿类由于“哈利—波特”6本图书的巨大贡献,码洋比重达到了16%左右。

从日本引进图书版权从2004年的694种到2013年的1852种,增长较为迅速,与英国的差距越来越小。

品种主要为小说、动漫、时尚、美容和生活等类。

其中,卡通漫画图书码洋占整个日本引进图书的1/4。

从韩国引进图书版权的数量十年来突飞猛进。

2004年,从韩国引进图书版权品种只有250种,排在德国、法国之后名列第六。

2005年就翻了一番,达到554种,排名超越德、法,位列第四。

此后基本是连年递增,稳定保持在第四的位置,到2013年,增加到了1472种。

韩国引进版权图书除在时尚、美容上比较强以外,更多的是青春文学类图书

二、中国翻译出版图书品种与结构   数量增加的同时,近年来翻译出版图书品种也越来越丰富。

全球最大规模中文图书市场零售数据连续跟踪监测系统的建立者“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监测数据显示,自2003年以来引进图书的市场码洋总体结构呈现文学、社科、少儿、语言的“四强割据”之势,四者的码洋比重之和基本保持在75%左右。

品种结构来看,社科、文学、少儿和科技为引进品种最多的四个细分类,2007上半年四者的品种比重之和超过了75%。

引进版文学图书是虚构类畅销书榜上的常客,引进版文学类畅销书除了国际上的超级畅销书外,重要文学奖获奖作品也常榜上有名。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除了个别外,其主要作品都有了中译本,美国普利策奖、英国布克奖、法国龚古尔奖、西班牙塞万提斯奖也大体是这样。

社科类图书中也不乏重量级著作。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学术名著丛书》,是近年来中国汉译学术名著的突出代表。

丛书自1981年编辑印行,至今已达400多种,涉及的科目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历史、社会学、法律、地理、语言等领域。

一些出版引进的管理类图书也进入畅销书排行榜。

少儿图书一向是引进版表现突出的类别,从近年来少儿引进图书的表现来看,系列图书已经是少儿畅销书排行榜上的常客。

引进版的系列图书中,近年来首屈一指的应该是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引进的《冒险小虎队》系列丛书,是引进少儿图书中最成功的一个案例。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英语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在国内也相应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使得英语成为引进图书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三、当前中国翻译出版图书的主要问题   有一位诗人曾说,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与风度,这种魅力与风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质量上乘、丰富多彩的译著。

优秀翻译家的译笔与国外的经典作品珠联璧合,交相辉映,将无数求知若渴的年轻人带入阅读的狂欢时代,也造就了中国出版业的黄金时代。

已故作家王小波曾坦承他文学上的“师承”得自翻译家查良铮和王道乾先生,他说:“假如没有像查先生和王先生这样的人,最好的中国文学语言就无处去学。

”王道乾先生和查良铮先生都曾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后来因种种原因都不能写作,只能当翻译家。

当时有一批这样学贯中西的老辈学者文人在从事翻译工作,他们学养深厚且精益求精,使译文真正做到了“信、达、雅”。

很多译本至今光彩照人,常销不衰。

这些优秀译著的产生除了上述独特的历史背景,也得益于相关的措施与制度。

当时中国实行过外国文学翻译出版准人制,必须有外文编辑的出版社才能出版外国文学,同时这些出版社都有一套较为严谨的翻译出版流程。

著名作家、诗人北岛回忆说:“记得八十年代中期我翻译《北欧现代诗选》时,作为出版者的湖南人民出版社有一套严格的选稿与译校制度。

首先要和主持这套‘诗苑译林’丛书的彭燕郊先生协商,提出选题计划,再由懂外文的资深编辑对译本作出评估,提出修改意见,并最后把关。

”   由中国社科院外文所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丛书”“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外国文艺理论丛书”等“三套丛书”更为典型。

“三套丛书”由当时中宣部副部长林默涵牵头,组织了一大批专家多次论证选题,还建立了翻译、编辑、出版的一套监督机制,保证了翻译质量。

现在外国文学翻译出版准入制等规定已形同虚设,重复出版严重,翻译质量下滑。

有的出版者为了抢先上市,拉来不合格的译者,或者由多人分译,甚至还采取边翻译、边发排的“流水翻译法”,粗制滥造。

一些外国文学古典名著,因为无需买版权,一本名著常有多种中译本,很多译本东拼西凑,抄袭他人,质量更无从谈起。

四、中国翻译出版的发展方向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出版业也经历着新一轮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决定了中国出版业会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翻译出版会更加开放、有序。

第一,翻译出版会更加多元。

近年来随着中国出版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国翻译出版的自主性、开放性更高,从版权引进地,到作品的品种、题材、形式都更加丰富,不拘一格。

第二,翻译出版也会更加规范有序。

当前中国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翻译出版中出现一些无序竞争、跟风炒作、粗制滥造的现象在所难免。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将“依法治国”方略提到新高度,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新闻出版业的法治化水平也会大大提高,违犯法律、侵权盗版的现象会进一步受到遏制。

第三,翻译出版的质量会逐步优化。

当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都不遗余力地向国际市场推广本国文化。

2009年,法国驻华大使馆资助设立了“傅雷翻译出版奖”,用于奖励中国大陆译自法语的中文译作。

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与歌德学院(中国)联合设立中德文学翻译奖,推动中德文学、文化作品翻译水平的提高,以及翻译人才的培养。

韩国成立了“韩国文学翻译院”,积极向海外推荐翻译书目并资助出版,2002年开始资助在中国大陆翻译出版

中国,“中国图书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彩虹翻译奖”中,都设有优秀翻译图书的奖项。

这些奖项的设立,对于优质翻译书的出版,无疑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