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调查证实:乙肝用药多而滥

生活实例   张先生患慢性乙肝,前后用甘草甜素类药物7个月。

近日,他感到头痛,服止痛药不见效,逐来到医院,复查肝脏功能有变化,血压达150/100毫米汞柱。

他觉得奇怪:肝炎没治好,怎么又添高血压?其实,张先生的高血压是甘草甜素惹的祸。

甘草甜素类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保肝药,如甘利欣、强力宁、甘平、美能等,虽然有较确切的保肝作用,但有保钠排钾副作用,影响水盐代谢,长期应用可引起高血压。

而高血压所致头痛,再服用止痛药,这在肝病基础上可加重肝损伤。

郝镇长患慢性乙肝曾用了好多药,粗略算一算有41种,有增强免疫药、保肝药抗病毒中草药、保健品、补肾药酒、抗纤维化药、调脂药等。

可惜的是,他的肝功能不但没有好转,转氨酶还长期处于正常值上限。

医生仔细分析后也感到奇怪,郝镇长用了这么多药,可就是没有一种药是我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下称《指南》)推荐的抗病毒药。

近日,我们曾对第一次来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用药调查,结果惊奇地发现,在180名患者中,没有1名患者是规范、系统用药治疗乙肝的,并存在下列用药问题。

1.用药品种多。

在180名患者中,应用20种以上药物的患者有98人,应用10~19种药物的患者有78人。

专家解析:大多数药物在肝脏代谢,用药品种多,必然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肝损伤。

乙肝用药同其他疾病一样,宜少而精,尤其是应坚持用抗病毒药,有了抗病毒药的“保驾护航”,即使肝脏功能没有恢复正常,也可依靠再生能力和自身免疫功能得以恢复。

2.反复滥用降酶药。

100%的患者都曾使用过降酶药,滥用现象很严重。

专家解析:大量、长期应用降酶药,表面上患者转氨酶可降为正常,但体内的病毒载量(HBV DNA)仍然在活跃复制,肝损伤继续存在。

目前认为,轻、中度慢性乙肝不必使用降酶药。

患者应用抗病毒药之前,不可擅自服用降酶药。

3.未用抗病毒药。

在180名患者中,109名患者未使用《指南》推荐的抗病毒药。

专家解析抗病毒治疗乙肝治疗之“纲”。

乙肝治疗必用抗病毒药,患者对此不得有丝毫疑虑。

,草药中的清热解毒类药物不能替代《指南》推荐的6种抗病毒药(干扰素类: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核苷类: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

4.保肝药应用时间过长。

在180名患者中,95名患者认为长期使用保肝药无害,有的患者直到出现副作用才悔之不及。

专家解析:只有在黄疸明显、转氨酶较高等情况下才应用保肝药,使用保肝药一般不超过3个月。

患者在使用保肝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尤其要关注“不良反应”“禁忌证”和“警告”项目。

有的药品说明书写得不明白,看不懂,此时应请教医生,不要不懂装懂。

5.滥用免疫调节药。

在180名患者中,94名患者曾滥用免疫调节药。

专家解析:我国《指南》在免疫调节药中只推荐胸腺肽α1(Tα1),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酌情使用。

治疗乙肝疫苗”正在研制中,我国和世界各国药监部门都未批准用于治疗乙肝,不建议应用

灵芝菌类、冬虫夏草、螺旋藻类等对调节免疫功能没有确切作用,况且价格较高,不用为好。

6.把保健品当药物服用

在180名患者中,有91名患者保健品当药物服用,有的患者还同时服用多种保健品

专家解析保健品是一种有保健作用的特殊食品。

不过,许多鼓吹有治疗肝病作用的保健品并没有真正的治疗肝病的作用,甚至有的保健品还有损害肝脏的作用。

还有,保健品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因此,若家庭条件允许,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适当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一种保健品服用即可。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