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生态畜牧业发展思路

文 李象鼎(陕西省商洛市畜牧产业发展中心)。

赵仓安(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畜牧兽医中心)。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境内洛河、丹江、旬河等多条流域属渭河、汉江主要支流,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保护区。随着畜禽存栏量增加,畜禽养殖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和生态资源破坏现象越来越严重。2014年商洛市被陕西省确定为生态农业示范市,为保证水源区生态安全,市政府提出发展生态农业战略,印发《建设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实施意见》,组织编制《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并制定相关生产技术规范。

一、商洛市生态养殖基本情况。

1.畜牧产业快速发展,生态养殖模式持续推进。2016年,全市生猪、家禽、牛、羊存栏分别为152.7万头、1721.5万只、14.8万头、54.9万只;年出栏量分别为233.9万头、4104.9万只、7.7万头、47.2万只;肉类总产量25.9万吨,禽蛋产量8.9万吨。养殖场户以规模化生产经营为主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大场大户的养殖存栏量占总存栏量的比例逐年增加。

全市生猪、蛋鸡、肉鸡产业已基本实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五化水平。先进生产工艺和装备不断得到应用,例如,商南县推广大跨度连体保温猪舍、防渗深槽式储粪、地下管网排污系统,粪污干湿分离,污水经净化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丹凤县建设肉鸡叠层养殖(机械传送带清粪+有机肥生产)模式;洛南县推广蛋鸡深槽储粪、全封闭式自动化养殖粪污添加有益菌堆积发酵后生产有机肥;柞水、镇安等县实行粪污减量化、推广生猪发酵床养殖等模式;山阳、商州等县(区)建设养殖生态农业园区,按土地消纳能力,推广畜一沼一茶(果)或畜一沼一粮(蔬菜)农牧结合模式,逐步实现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畜牧产业层次提升,养殖集约化水平稳步提高。从业者主体己由过去的散养传统模式逐步转变为以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养殖小区为主的规模化经营。2013—2016年,先后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10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35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385个。累计认证41个无公害畜产品产地或产品。形成了商州虫子鸡蛋洛南黑猪柞水土鸡华茂肉鸡陕南白山羊等优质畜产品品牌。全市存栏2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31个,存栏3万只以上的蛋鸡场29个,存栏5万只以上的肉鸡场25个。生猪、蛋鸡、肉鸡、牛、羊饲养大户分别达到5114个、572个、310个、733个和1524个。

3.利用地方区域资源,畜牧产业链结构逐步形成。畜牧产业发展已形成一批以畜产品精深加工、储藏、销售为主的企业,围绕生猪、肉鸡等产业或产品,组织农民按订购合同生产,提供全程服务,通过契约关系与养殖户结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济实体。生猪产业已配套建成种猪繁育场、育肥场及集生猪屠宰、销售和精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肉禽产业在丹风华茂公司的带动下,公司从商品鸡苗、饲料、药品、疫苗供应、商品鸡回收、屠宰等方面形成公司+生产基地+农户产、供、销一体化模式。

4.标准化生产普及推广,养殖区域布局得到优化。畜禽养殖已从千家万户、中小规模散养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通过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招商引资、引导广大社会资金投入、融资等方式指导建成了一批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设施先进、管理科学的现代化规模养殖场。全市生猪、肉鸡、蛋鸡集约化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到42%、90%、95%。2016年,市政府、市农业局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有效控制养殖规模,遏制畜禽养殖污染随意排放,建立起职责明确、服务到位、监管有力的工作责任体系。制订专项治理政策,落实分年度治理计划,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养殖污染治理联动机制,推进畜禽养殖业持续、规范、健康发展。先后制订了《商洛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商洛市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丹江等流域治理工作规划》等。

二、问题分析。

1.畜禽废弃物排放问题凸显,面源污染防治难度加大。2016年对全市7县(区)702户规模养殖企业进行调查,配套建设污水净化处理设施的养殖场28家,占调查总量的3.99%;建设沼气池等循环利用设施的养殖场165家,占调查总量的23.5%;配套建设沉淀池、干湿分离、有机肥厂及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的养殖场52家,占调查总量的7.41%;自然沉淀后直接排放的养殖场457家,占调查总量的65.1%。从调查数据分析,有50%以上的养殖企业缺乏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和有效的控制手段,含有畜禽血液、尿液和消毒剂等化学药品的污水直接排人沟、河、农田后造成污染。

2.畜牧业生产方式相对滞后,先进饲养模式应用比例偏低。

(1)散养户小规模生产经营比例较大。生猪存栏500头以下的猪场136家,占养猪总数的73.5%。存栏1万只以下的蛋鸡场60家,占蛋鸡养殖总数的37.7%。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由此造成的人畜混居、畜禽混养和粪尿等污染物随意排放等现象普遍存在。

(2)部分规模养殖场(区)、家庭农场、养殖企业因资金、技术的缺乏,设施设备和生产水平未能达到标准化要求。

(3)受传统养殖理念和养殖模式影响,养殖企业对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客观上产生消极、懈怠思想。

(4)畜禽废弃物、废水无害化处理成本高、投入大,加大养殖企业经济负担。例如,对商南县振兴养猪场污水处理费用进行计算,达标排放的污水处理成本为6~8元/吨。

3.投入品使用规范水平低。

(1)投人品生产环节。一是生产厂家生产假冒伪劣兽药、饲料添加剂以及含量不足或超标兽药、违禁药品等;二是饲料厂为了追求生长速度,超标添加部分微量元素和促生长添加剂、违禁药物等;三是原料采购控制不严,使用发霉变质和农药残留超标的饲料原料。

(2)投人品使用环节。一是非法使用违禁、淘汰或过期药物;二是不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养殖场户在肉用畜禽出栏、家禽产蛋和奶畜产奶期间,未能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

(3)业务不精和不良习惯导致盲目用药或滥用兽药。养殖户和部分兽医业务水平低,疾病诊断不准,习惯性使用大剂量的广谱抗生素,有的缺乏对兽药残留知识和兽药饲料行业管理有关规定的了解,不能正确选择药物品种或成分含量,导致超标或错用。

4.对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扶持力度不够。

(1)畜牧业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财政投入发展畜牧业的资金逐年增加,但与农业相比,所占比重不高,而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越来越大,直逼半壁江山。

(2)政府能提供畜牧业发展方面的公共资源少,生态畜牧业发展所需的用地、用水、用电、信息平台、公共设施等方面没有政府层面的通盘考虑。如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养殖用地无法落实、无专门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所等一系列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制约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因素。

(3)畜牧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有实力的畜牧企业不多,投融资手段落后。有部分养殖企业(如丹风华茂公司的肉鸡产业)尝试公司+农户等模式,涉及产前、产中、产后整个产业领域,但发展数量较少,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且投融资手段落后,多为自主投资或银行抵押借贷,引进吸纳外部资金的能力弱。缺乏专业的畜牧经济人队伍,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很容易在市场波动中被淘汰。

(4)技术水平和队伍建设不适应发展的需要。畜牧系统技术人员缺乏系统的后续培训,年龄知识老化,技术更新慢,不能及时解决生态养殖环节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无法为养殖户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

5.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难度加大。

(1)种养结合不紧密,畜禽粪肥还田难。农业生产重化肥、轻有机肥问题突出,耕地基础地力下降;一种情况是种养主体分离,无处可还。随着规模养殖的加速发展,养殖与种植分离成两个主体,养猪的不种地,种地的不养猪,客观上隔绝了粪便还田的通道。另一种情况是标准体系不完善,不会还。粪肥、沼肥等检测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不完善,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还田利用技术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推广普及。

(2)能源产品缺乏竞争力,市场利用难。终端产品销路不畅、竞争力不强是影响畜禽粪污能源化利用最主要的因素。在沼气工程商业化运行方面,沼气工程主要分布在广大农忖,铺设沼气管网投资大,安全风险高,养殖企业不愿发展。因此,大部分中小型沼气工程的气、电产品仍以养殖场自用和周边农户使用为主。

(3)支持政策不足,引导调控难。生物天然气、有机肥等产品的生产和使用缺乏扶持措施。例如沼气发电,虽然有生物质能源发电标杆电价补贴,但部分地区政策落实不到位。与此同时,粪污能源化利用产生的气、电成本较高,与天然气、大电网相比缺乏竞争力。

(4)科技支撑不到位,推广难。规模化沼气工程池容产气率和自动化水平低,难以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和运营模式,服务人员不稳定、技术水平偏低等问题致使现有的沼气服务体系难以维系。

三、对策建议。

1.合理调整畜禽养殖产业布局,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畜禽养殖业合理的空间布局、科学的种养结构、稳定的生产能力、与环境和谐的生态关系,是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合理调整畜禽养殖布局,划分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区,以生态环境承载为基础,稳定推进养殖数量发展,重点推进高质量高标准的生态养殖。借助旅游业的发展,着重开发一批代表地方特色的优良畜禽产品,如柞水土鸡、洛南黑猪、陕南白山羊、镇安腊肉等,既打造了品牌,又提高了经济附加值,实现了畜牧产业链的延伸。同时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规模养殖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建设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和利用设施,实现养殖环节减量排放、环保排放。

2.健全粪污资源化利用市场机制。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企合作PPP模式支持力度,鼓励支持第三方治理,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形成畜禽粪污收集、存储、运输、处理和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实施以粪污综合治理为重点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按照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营的方式,支持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一是提升基础条件,以种养结合为路径,建设相对完善的规模养殖粪污处理、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农用有机肥生产、沼液储运等配套设施,打通粪污肥料化、能源化利用通道,实现畜禽粪污就地就近消纳。二是探索有效的治理机制,以绿色生态为导向,落实各方责任,建立有效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机制,建立市场运营模式、政策支持体系和责任监督制度,因地制宜,因厂施策,推广符合当地实际的粪污资源化利用主导模式,探索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3.坚持监管并重的原则,推动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将畜禽粪便治理从末端治理转移到综合治理;从工程建设转移到建管并重;从单纯的畜禽粪便治理转移到治理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从单纯靠政府投资转到以政府为引导、养殖业主为责任主体,共同探索产业化治污、资源化利用新路子,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另外,实施果菜茶等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以水果种植、设施蔬菜、品牌茶叶为主,建立果(菜、茶)一沼一畜等资源化利用模式,促进畜禽粪污等有机肥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4.提高畜禽养殖业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控制面源污染。新、改、扩建畜禽养殖项目,必须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依法报批,经相关职能部门批复后才能开工建设,并在建设过程中按《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做到环保处理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5.完善部门联动协调配合,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和建设涉及多个职能部门,要形成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长效管理机制。对畜禽养殖业按规模实施分类管理,即对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制定政策和措施,规范发展,扶持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引导其逐步实现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对小型畜禽养殖场进行限制和调整,符合环保要求的,促使其逐步成长为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有计划地逐步关闭。

6.加大投入,政府从资金、项目、技术上加大扶持。商洛市地处秦岭复地,环境区域优势明显,畜牧业发展基础好,饲料饲草资源丰富,优良地方品种多,在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示范转型中具有带头和引领作用,可在建设现代生态畜牧业中实现率先突破。一是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畜禽标准化规模场建设的投入力度,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涉农企业、社会资本及农户投资建设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扶持秸秆加工、畜禽粪污处理等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农户大力从事标准化健康养殖。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参与畜禽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支持农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二是以农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加大招商、融资、项目争取力度,整合资金、资源,大力发展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健康循环养殖生态循环养殖。扶持一批基础好、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层次。

7.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推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模式。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尤其加大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兽药安全使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的宣传。加强畜牧系统队伍建设,理顺畜牧业管理体制,加大对畜牧专业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推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适用模式。以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产生、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加大混合原料发酵、沼气提纯罐装、粪肥沼肥施用等技术和设备的开发普及力度,全面提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水平。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