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40例临床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40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给予氨甲喋呤,米非司酮片,配合口服活血化瘀中药治疗1—2周。对照组35例异位妊娠患者单纯使用氨甲喋呤,米非司酮。结果:保守治疗成功率:治疗组90%,对照组71.4%。结论:应用氨甲喋呤、米非司酮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异位妊娠 保守治疗

一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自2005年1月到2009年1月,我院共收治异位妊娠201例,75例选择保守治疗,入院后均做B超、尿孕试检查,确诊异位妊娠,要求保守治疗,符合下列条件[1]:1,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3cm。 2,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或流产。 3,无明显的内出血。 4,血β—HCG<2000IU/mL。5,无急慢性器质性疾病,肝肾功能正常。 6,同意接受按本方案保守治疗及追踪观察者,有生育要求者,熟悉自己的病情,并在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1.2 临床表现  75例异位妊娠患者均有停经史,闭经38—50天,尿孕试阳性,B超显示宫腔内未见妊娠声像表现,可见增厚的内膜,一侧的附件区见回声不均的混合型包块,下腹疼42例,30例盆腔有少量液性暗区。阴道淋漓出血36例。年龄17岁到40岁,平均年龄27.5岁。按就诊前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治疗组40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使用MTX针0.4mg/kg/日(1、3、5、7天),四氢叶酸钙50mg/日(2、4、6天)肌注,七天为一疗程。米非司酮片75mg/2次/日,空腹,口服,共3天。治疗组同时加用活血化瘀中药:以活血化瘀、杀胚消瘕为治疗原则,结合虚实兼顾,以补气、摄血、止痛为主,方药为(我院中医科提供):当归12克,党参12克,桃仁9克,元胡12克,没药12克,蜈蚣10克,蒲黄15克,黄芪1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丹参9克,赤芍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7天为一疗程。必要时输液加抗炎止血药物,用药期间观察血象,肝肾功能,生命体征变化。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1.4 疗效观察  用药后每周测定血β—HC2次,复查B超1次,以判断治疗效果,用药为两周。有效:血β—HCG下降至正常,B超检查异位妊娠包块缩小或消失,生命体征正常。失败:用药后β—HCG持续升高,患者出现腹疼加剧,腹腔内出血增多,异位妊娠包块增大,心管搏动持续存在或出现原始心管搏动。  二 结果  在治疗有效率方面治疗组40例,36例治愈,治愈率90%;失败4例,其中1例为治疗第七天,β—HCG下降大于15%,B超示包块缩小。另一例在治疗的第五天无信心,中途放弃,改为手术治疗,术中见腹腔极少量积血,输卵管壶腹部紫蓝色增粗,挤压出陈旧性积血块。保守治疗成功者18例有生育要求者行治疗输卵管通液术,13例显示通畅,4例显示有阻力,1例不通。对照组35例中,26例治愈,成功率为71.4%,两组成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  三 讨论  中西药保守治疗仍是我国目前治疗输卵管妊娠方法之一,优点是免除了手术创伤,保留患者输卵管并恢复功能,尤其对尚需保留生育机能者更有临床应用价值。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异位妊娠属于血瘀少腹,不通则疼的实症,故以活血化瘀,消瘕为主治则,主方为桃仁、三棱、莪术,破血逐瘀,行气消积止疼为君,蜈蚣行气通经络,丹参凉血化瘀为臣,赤芍引清药下行直达病灶,甘草缓急止疼调和药性,减轻毒性反映,全方和用有清血化瘀止疼,消瘕杀胚,清热凉血之功效。中药与化疗药物合用,对促使胚胎死亡效果显著[2]。以往对胎儿存活的治疗方法曾用中草药和其他措施,不加化疗失败率高,为此我们探索中西药治疗,不仅能发挥各自的效用,而且能起到协同及互补作用,大大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疗程[3]。 论文代写。

参考文献[1]乐杰 妇产科学(M)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89—291[2]宋鸿钊,高耀洁 实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1990 244—246 [3]袁智民 ,尹甦,徐金霞,项圆圆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9,25(03):182 论文代写。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