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问责应当在国家行政问责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摘 要以“审计问责”现行行政问责体制作用现状提出要切实履行法律赋予审计监督职责准审计监督行政问责体制着力并对审计问责制、机制、方法、容不断加以完善以确立审计问责行政问责体制应有地位并取得良问责效。

关键词审计问责 行政问责制 作用。

以003年“非问责”起始凡发生重特事件必有相关责任人受到责任追究标志着我国行政问责制初步建立。

这从实践角诠释了“权民所用情民所系利民所谋”深刻涵。

也是003年任审计长李金华全国人会议上《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收支审计工作报告》引发了被媒体称“审计风暴”。

但是与重特事件强势行政问责所不是“审计风暴”并出现人们所期待“问责风暴”。

审计风暴年年刮屡审屡犯现象依然严重”。

面对审计机关诸多审计成社会反应越越平静审计机关也显得越越无奈。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步伐加快建立和完善审计问责机制让审计监督行政问责体制建立与健全准位置并发挥更作用是当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课题。

、基概念界定及其关系。

问责制简而言就是责任追究制。

问责目不仅事责任追究更主要是监督、督促促进权利政府责任政府变从而成效率政府

行政问责制是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或不当行及其追究责任制。

行政问责是现代社会对政府基要也是政府身建设迫切要。

审计问责机制是对政府审计结涉及人或组织使用产流向、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种社会交待和责任追究制。

它是有关部门基审计出问题而对相关责任追究和惩戒制。

我国《宪法》确定了审计行政体制地位。

审计问责必然是行政问责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从现行实践上看两者关系首先审计问责行政问责前提。

问责要有前提这就是要明确责任责任确定。

而长期以审计机关以财政财收支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基础、以“错纠弊”重审计目标恰恰反映了审计当前行政问责体制“侦察兵”、“守门人”角色。

其次行政问责审计问责归宿。

审计出问题较多是通审计移送方法由相关职能部门追究相关责任审计结运用。

行政责任追究行政问责价值实现运行保障和践行归宿。

现实当这种归宿往往与审计问责所确认前提有定距离。

二、现阶段审计问责行政问责体制作用现状。

般认基行政问责分体问责和异体问责两类前者是指行政系统部上下级问责而者是行政体系外问责主体对政府官员问责

基这种理论基础审计问责则处相对边缘化两难境地。

行政关系上看审计机关政府行政部门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审计对象基集级政府部门、单位而这些部门单位与其是平级单位所以将审计问责归属体问责即“行政系统部上下级问责”显然并不完全准确。

审计问责又明显不属异体问责

审计问责主体不确定性使得审计出问题要通审计移送方式才能得到追究和处理。

也许这也就是当前审计问责相对“弱势”原因。

以客观分析审计问责行政问责体制作用情况认尚存明显弊端和不足。

责任追究容上看存“三重三轻”情况

是重重事故追究轻财责任追究

“重突发性事件”、“重安全事故”以及“环境影响事故”等追究相关责任部门(单位)相关人责任已常态化。

而连续数年“审计风暴”则有相关责任追究消息见报端;二是重违纪违规问题处轻损失浪费责任追究

某单位“侵占、挪用或是贪污、私分国或集体金”哪怕是区区几万元也必然要受到严肃处而数万甚至上千万元损失浪费只要不是“下口袋”也就“难究其责”;三是重结责任处轻策责任和管理责任追究

情况下凡产生严重特别是产生重性、社会性影响了必然要有人责不然对上对下都难以交代;而对其结形成前策不正确、管理不严格责任则基不追究追究不到位。

责任追究对象上看存“重事轻人”现象。

各级各类审计报告披露总是“某某部门、某某单位挪用金、违规收费”等而隐晦“事”实施者——人。

即使是必须要有人事“责任责任追究也往往是“追下不追上”、追执行者不追策者、追当事人不追管理者。

三、审计问责行政问责制着力。

审计监督行政问责重要环节这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所定、并二十多年实践所证明。

前任审计长李金华志曾指出审计成效就是促进建立问责制。

审计有着众多审计对象和多方面职能其相对量被审计事项永远是稀缺。

让稀缺审计发挥作用途径就是要到推动民主与法制建设着力这着力就是责任

()关政府及其部门公共财政支配和使用责任

政府预算分配是国权力集体现而审计预算权力人民如不能明确责任预算分配程就有可能产生权利寻租使人民权力落空。

审计机关应当充分运用预算执行审计这平台关政府及其部门预算执行责任审计反映和揭示预算收入完整性、真实性公共支出围规性、支出结构合理性、金使用有效性专项金使用、分配和管理真实性、有效性以及政府采购行公开性、公平性和真实性等。

(二)关社会有效支配责任

审计应当走出“账簿”位观实现从微观审计向宏观审计层面变迁。

要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高关社会有效支配。

就我们基层审计机关而言要通审计监督重揭示和披露脱离地方实际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从而造成重复建设和浪费甚至付出了人力、物力、财力、生态、环境巨代价给地方持续发展带了长期包袱现象。

促进提高财政金和公共配置、使用、利用济性、效率性和效性促进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型社会。

(三)关领导干部职责履行情况责任

实践表明济责任审计具有其特有责任调、评价与监督功能。

因围绕领导干部行使济策权、济管理权、财政策执行与监督权通对权力运行情况审计监督从领导干部济责任履行情况入手关由管理不善、策失误造成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产侵蚀问题维护国有产安全有效促使各级领导干部使用人民赋予权力刻不忘对人民承诺责任

(四)关政府工作效能、政府投效益责任

近日公布《审计署008至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明确“将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到0年每年所有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

政府有以济、有效办法使用和管理各项并使其限地达到目责任

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不仅有利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

更重要是绩效审计是实行行政问责制前提和基础有了绩效审计行政问责才有可靠依据。

四、审计问责如何更地行政问责制发挥作用。

《检察日报》曾发表社论提出“行政问责不妨从问责审计结做起”。

审计机关推进行政问责制进程开辟了条思路。

审计问责现行体制条件和制框架下要发挥更、更作用准着力力行政问责提供准确信息基础上应该也可以做以下几。

()建立健全审计问责法律法规。

日前迫切也是切实可行是加快《审计法实施条例》修订和《济责任审计条例》制定步伐。

审计法》确定法律框架力《审计法实施条例》和《济责任审计条例》等法规明确审计问责容、方式和问责主体进步增强审计问责法律地位。

(二)凸现审计问责法律特征。

“依法审计”涵不仅定了审计监督法律地位以及审计评判法律依据也定了审计结法定性。

因实施审计问责要从行政问责向法律问责

法律追究原则就是坚持谁违法谁担责加法律事惩戒审计介入能够起到事前威慑作用。

外实施审计问责要从组织问责走向人问责

确保所有相关责任人应承担责任都得到追究才是行政问责制真正体现;实施审计问责还要从行问责问责

问责行政问责前提和基础是追究责任种快速反应方式而问责则应是进步纪律追究和法律追究

(三)充分发挥和利用济责任审计平台作用。

从999年开始实施济责任审计以通组织、纪检、审计等相关部门探与实践是现有问责机制制基础和运作机制、部门协调及问责效佳模式。

审计机关要限地运用济责任审计这平台不断研究和深化济责任审计容和方法努力使济责任审计更合、更贴近干部监督管理要;不断完善和巩固席会议制推动和促进济责任审计结利用和成化。

(四)充分发挥“审计结公告制”作用实现审计结全部公开。

审计结公告要让所有信息者具有相信息量不能像以往样针对不报告对象设计不报告版。

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信息可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要使审计结公开成“常态”成审计机关必须履行义通审计结公开、透明“让应该进步追究责任事诉诸公众让阳光和社会问责导航。

(五)完善审计追踪报告制促进审计整改和落实。

温宝总理指出审计“不仅要揭露问题而且要重整改要给老姓责任交代”因对审计结公告出现问题应实行续追踪审计审计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形成审计—公开—整改—制补救审计整改模式。

是建立审计整改情况报告制。

加《审计定》执行情况跟踪监督要被审计单位对审计见和建议采纳情况及采取改进措施对有关责任部门、责任人处理情况以及整改尚到位原因等做出面报告和说明。

二是完善审计整改情况督制。

要强化对审计整改情况监督检并建立向人提交《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专题报告》制觉接受人法律监督

三是探和尝试审计整改情况公告制。

探和尝试审计整改情况公告制促进审计发现问题得到积极有效整改

(六)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弥补审计机关处理处罚权不足问题。

强化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动配合促进审计行政监察工作利用追究些单位和人政纪责任;强化审计监督与司法机关动配合将审计发现涉嫌犯罪线及移送司法机关或邀请司法机关适介入审计工作展开步调将构成犯罪人绳以法;加强审计机关与舆论监督机构以及社会公众协调配合要通舆论宣传不仅让社会各界知晓审计了什么更要让社会公众知道审计出问题整改、纠正和责任追究情况

温宝总理强调“按照权责统、依法有序、民主公开、客观公正原则加快建立以行政首长重行政问责制并把行政问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结合起有责必问有错必究努力建设责任政府”。

只要我们增强责任感切实履行法律赋予职责对审计问责制、机制、方法、容不断加以完善审计问责不仅能行政问责体制确立其应有地位而且定能取得良问责效。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