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垅弯隧道施工技术

摘要:小垅弯隧道是渝怀线为数不多的偏压隧道之一,隧道地质结构破碎,裂隙水极发育,V级围岩偏压47m,最浅埋深仅1.8~4m。

本课题结合小垅弯隧道地质偏压情况,对地质偏压隧道施工方法、支护衬砌结构等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总结出一整套地质偏压隧道设计和施工理论方法。

为今后同类工程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偏压隧道,软弱围岩施工技术   一工程概况    小垅弯隧道位于渝怀铁路三十三标段贵州境内,里程+475间,全长352m,偏压段为进出口两端,里程分别为:进口DIK562+123~DIK562+138,偏压15m,出口DIK562+472~DIK562+440,偏压32m,出口外设3m明洞。

此两段地表层为2m厚的陈旧性坡积石,极其松散,裂隙水发育;其下为褐色麻岩加页岩,岩质破碎,风化极其严重,自立性差属V级围岩

隧道进出口段埋深较浅,且都处于偏压地段,最浅处埋深仅为1.8m~4m。

隧道地质结构复杂,断面形式变化多达7次。

根据设计提供的资料,黔东南地质灾害较多,极易发生滑坡事故,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反复优化施工方案,确保万无一失。

偏压段的施工方案    为确保隧道进、出口段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对进口段长度15m和出口段长度32m采用地表加固和增设超前小导管联合钢格栅加强支护的双重措施,尽量保证围岩应力的平衡,以保证洞门的顺利施工

地表加固:采用L=2~4m长的Φ22锚杆挂网喷砼厚10cm。

洞内支护:采用Φ40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固结地层,四肢钢格栅及锚网喷砼厚20cm初期支护

2.1地表加固    洞口仰坡约为45度,最薄处距洞顶1.8m,覆层为层厚5~15cm褐色泥岩夹杂有坡积碎石,整体性极差。

采用2~4m长锚杆挂网喷砼加固,锚杆间隔1m梅花形布置共128根。

见图1、2:   2.1.1施工重点    ① 地表锚杆主要作用抵抗偏压应力,通过自身的锚锁力,使地表偏压层与尽可能深的基岩连成整体,在基岩上生根,将偏压应力通过锚杆传至深层基岩。

因此锚杆施工时务必与地面垂直,锚固剂填塞长度以杆长二分之一为宜。

锁门锚杆主要作用抵抗松散围岩的前倾力,增强正面边坡的稳定性。

② 经过准确放线,在洞门口立第一榀钢格栅,锚杆固定。

钢筋网片向下拉通与第一榀护门格栅及正面锁门锚杆焊接,喷射砼厚10cm,使仰坡、洞门成为一个整体,增强洞门抗位移能力。

立护门格栅的积极意义在于为打超前小导管开挖洞门提供了一个刚性骨架支撑。

③ 把地表锚杆、锁门锚杆、护门格栅、钢筋网片所焊接而成的巨大钢支护体系,喷射砼厚10cm,形成了一个坚固的壳体,又通过锚杆深层固结与基岩上,这就把松散的偏压围岩固结成稳固的整体。

基本上杜绝了滑坡事故的可能性。

2.2洞内施工    经过开挖围岩现状的分析决定:开挖采用微短正台阶法;衬砌为先拱后墙法;选用超前小导管及锚喷钢格栅作为施工支护

2.2.1开挖   上导坑由于V级围岩比较松软,为保证进洞安全,在开挖时先对洞门进行预先加固。

沿护门钢格栅外轮廓线打入Φ40小导管进行预先注浆加固。

注浆压力0.5MPa,浆液为1:1的水泥浆,小导管间距30cm,L=4m,外插角5?~10?,纵向相邻搭接。

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0cm,注浆后待浆液硬化后使较松软的围岩形成一个硬化的加固圈,在此圈的保护下进行开挖

由于洞口围岩比较松散,开挖时以风镐为主要作业手段。

上导台阶开挖长度为3m,开挖高度为2.5m,以方便人工施工为易。

开挖时先沿护门钢格栅内轮廓掏进,核心土坚决不能动,开挖后立即进行施工支护,安装四肢钢格栅。

注意用虚渣盖住格栅拱脚垫板,以方便与下导格栅相连。

① 安装前三榀格栅时一定要把格栅、超前小导管、伸入洞内的地表锚杆焊成一个整体,整合三者不同的支撑作用形成一个立体的钢筋骨架,牢牢地锁住洞口。

② 打小管棚时由于风枪的结构尺寸和格栅架立作用的影响,管棚往往向上斜挑,以致开挖后在纵向削切力的作用下行成扇形临空面,格栅顶部与管棚面总有15~50cm的间隙(图5)。

对此间隙的处理要高度重视,绝对要挂网分层喷填密实。

太多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大多数事故的根源源于拱部的持续变形!    ③ 对于特别软弱的泥石段要采取逐步支护法,如DIK562+468段。

此段为软泥夹石段,植物根系在竖向形成一个个贯通的滑动面,整个侧壁几乎无自立性。

支护时把格栅分成几段来安装,先稳固两拱脚再逐渐向拱部合围。

事先要准备木排架做支撑用。

④ 要保证小导管超前支撑至少2m以上,充分发挥小管棚立杆见影的支撑作用。

因为此时浆液凝固形成强度尚需时间,而刚性管棚却能立即承受上部荷载,在刚性管棚的保护下施工不需任何停顿。

⑤ 注意保留核心土1.5m以上,以加强对掌子面的支撑力。

对较硬的岩层以    松动爆破为主,周边眼不装药间距20cm,爆破后以便沿周边眼形成断裂面,新掌子面形成后立即喷砼封闭以阻止掌子面的变形。

大腰线、下导坑施工    软弱围岩侧壁自立性较差,故分大腰线、下导坑两部施工

下导坑滞后大腰线7~8m。

大腰线开挖时两侧壁要前后施工,间距最小保证3m。

一侧一次开挖长度不能超过2个拱脚。

拱脚暴露过多极易造成上部格栅受力不均匀,问题严重时可引起喷砼表面开裂、变形以致失稳。

开挖后立即安装格栅支护,Φ22锚杆锚固,格栅相互间用Φ20钢筋焊接。

喷射C20砼,喷砼前应对沙子、米石进行清洗,现场试验速凝剂的掺入量。

喷射时自下而上,先喷格栅间的凹处再喷网后,纵向按蛇形进行喷射,喷头转动半径一般在15cm左右,喷射2h后要洒水养护。

第一次先喷成肋条状,待下一榀格栅喷砼时回头喷平。

下导开挖时也分两侧壁前后施工,间距最小保证3m。

一侧一次开挖长度不能超过2个拱脚。

开挖后立即安装格栅支护,Φ22锚杆锚固,格栅相互用Φ20钢筋焊接,喷射C20砼。

下导部分地段已先露出青灰色粗粒花岗岩,布炮时周边眼间距以30cm为宜,炮孔直径32mm,炮眼长度L=2m,装药集中度=0.09Kg/m,Φ25乳化炸药间隔装药,周边眼以松动开裂为目的最后起爆。

由于地层情况变化很大,甚至每一米都不一样,要用工程类比法随时调整周边眼设计参数,在保证“爆的下”的前提,力求扰动最小。

2.2.2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偏压隧道施工的重中之重,因此施工支护应紧跟开挖,每开挖0.8m,支护0.8m,同时支护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能侵入二衬断面。

上导开挖时,我们采用Φ40超前小导管注浆、四肢钢格栅及喷锚、挂网支护

四肢钢格栅由Φ22罗纹钢筋制成,安装后沿每米高度两榀间设Φ22拉接筋一道,使钢格栅形成整体。

锚杆用Φ22罗纹钢筋,L=3m,间距0.8m*1m,(纵向*环向)树脂锚杆

挂Φ8钢筋网片,间距20cm*20cm,喷射砼厚25cm,以包住钢格栅为易。

支护时要加强喷射砼的厚度,使钢格栅、网片、锚杆形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它们的联合支护作用。

2.2.3二次衬砌    仰拱成型后立即进行二次洞身衬砌,在二衬内设Φ14双层钢筋网片,边墙、拱部一次成型。

网片间距20cm*30cm(环*纵),钢筋保护层厚30mm。

二次衬砌紧跟开挖面,容易受到围岩收敛应力的影响,二次衬砌未达强度就承受过大压力,容易造成砼损伤。

衬砌内合理布置钢筋就是积极的预防措施,用钢筋骨架来抵抗早期的收敛应力,确保偏压隧道施工安全。

三几点体会    偏压隧道通过软弱地层采用地表加固法,我们认为对平衡偏压应力、固结岩体都有非常好的作用,不但保证了施工安全,而且对多雨地区的地表防水也有良好的作用。

施工时必须做到“短开挖、少扰动、强支护、早成环”的施工原则,随开挖,随支护

以策安全。

初期支护是保证偏压隧道通过软弱地层的关键所在,只有加强初期支护,保证小导管的搭界长度,加强砼喷射厚度,才能更充分发挥钢格栅、锚杆、网片的联合支撑作用。

隧道施工监测是一项繁琐而细致的工作,施工能否在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施工监测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