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送礼发红包毫无诚意【职场送礼,重在诚意】

2008’职场送礼篇”      佳节到来,沿袭了几千年的“礼尚往来”的传统在职场中继续盛行。

虽然是职场每年的必经阶段,但兹事体大,给谁送礼、送什么礼、怎么送礼、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深奥的职场哲学。

国内知名人才媒体《职业》杂志联合智联招聘,特别推出“职场送礼调查”,为您送上一份职场送礼指南。

送礼态度 该VS 不该      给亲友送礼――关键是心意的表达   有人说,离得越近的人,越容易被忽视。

在忙碌的职场中,又有多少人记得在节日或纪念性的日子给亲朋好友送上礼物呢?此次调查结果显示,39.4% 的被调查者会经常和亲友互赠礼物,48.5% 的人较少和亲友互赠礼物,相比仅有12.1% 的人从不和亲友互赠礼物职场人对亲情友情用心程度还是不低的。

虽说在这两年的结婚高峰年,办公室中为“红包”破产的抱怨声不绝于耳,但抱怨归抱怨,“送礼还是被不少职场人视为甜蜜的负担。

超过四成的人认为给亲友送礼是增进感情的必要方式,另有超过四成的人认为在一些重要的日子还是应该送礼以表祝贺,57.6% 的人还曾因忙于工作忘记了给家人朋友送礼物而感到愧疚。

家人朋友始终都是最坚固的后方,与他们的关系是工作与生活平衡艺术的重要内容,赠送礼物就是一个很好的处理方式。

送什么礼不重要,关键是心意的表达。

有送旅游项目的,有送DIY 作品的,还有的就是一个拥抱而已,但这些都传达出让人心安、踏实的信息。

每年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时,也别忘了在亲友重要日子上划个圈,挤出时间为身边的人准备一份小礼物,收获亲友的笑容,也会收获自己的幸福生活。

提到职场送礼,人们可能会想到:贿赂、拍马屁、不正之风等等……其实,职场上不可“无   礼”,职场也需要礼尚往来: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礼、同事之间的礼……礼是一种联络感情、表达真挚情谊的重要沟通方式。

是繁文缛节,都成了过节的负担了, 3.00%没必要讲究这些感情不靠礼物,3.00%无所谓, 6.10%是增进感情的必要方式, 42.40%   视具体情况而定吧,在一些场合或日子还是需要送的, 45.50%      职场送礼――一分为二   “礼尚往来”,是职场的一条重要潜规则。

对此潜规则,认同声还是高过反对声,实践者还是多于抵制者。

在此次调查中,有21.2% 的人从不送礼,他们的理由各有不同,有傲气者不屑于送礼,有胆小者不敢送礼,还有职场新手不知道送礼

送礼者中,有给上司/ 老板送礼经历的人最多,超过四成;其次是给同事送礼;第三是给合作伙伴送礼,有给客户送礼经历的人最少。

明确对职场送礼表示反对的人只有6.1%,更多的人一方面认同送礼这一中国传统的交流方式,另一方面反对破坏公平竞争的暗箱操作,还有一部分人为送礼所累,感到无奈却又不得不随大流。

职业顾问指出,送礼上司老板,是因为很多人都认为他们掌握着“生杀大权”,但对客户的关注也是重中之重。

其实客户是最能坦率地指出不足之处的人,也是真正给职场中人发薪水的老板,对这些客户应该抱着一颗感恩的心,这样比单纯地空喊“客户就是上帝”有意义得多。

另一方面,送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一种表达、沟通方式,要正确认识其作用和效果,如果抱完全依赖送礼解决问题的态度,甚至滥用送礼手段,或索取礼物,轻则让对方尴尬或反感,重则断送自己的职场前程。

我们还对上司老板给下属送礼的态度进行了调查,但只有不到三成的人收到过上司老板礼物

如今,上司给下属送礼越来越流行。

礼物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上司老板送礼的态度。

身为上司,如果将自己的一片心意融在礼物中,管理自然就会事半功倍。

一位公司老板要求每位员工写一个愿望,丢进圣诞晚会上的许愿玻璃瓶中。

大家只当是个游戏,却没想到,在圣诞节晚会上,每位员工都收到了惊喜:希望更漂亮的,收到了美容年卡;希望业务能力更上一层楼的,收到了培训课程卡;希望到海南旅游的,收到了双飞机票……有员工甚至说,“我不想再跳槽了,因为老板是个圣诞老人,能为我们创造惊喜。

”这样用心的老板无疑是值得每一个企业学习的。

送礼目的 急功近利VS 感情铺垫      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送礼动机是职场中的敏感话题。

面对别人的送礼,84.8% 的被调查者表示会视情况决定接受还是拒绝,这里的“视情况”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送礼目的。

在商场和人情中“千锤百炼”的职场人,对礼物都有一种本能的警惕,一方面一口回绝显得不近人情,容易伤了和气,另一方面又要小心翼翼避开违反法律、违背职业道德,“贪了便宜丢了饭碗”的陷阱。

在此次调查中,大多数被调查者也都表现出了不急功近利的目的倾向。

中国人比较喜欢先谈感情再谈事情,因此24.2% 的被调查者将单纯为了增进感情作为第一要义,21.2% 的被调查者也计划先进行感情投资,为以后有求于他人时做铺垫。

那么礼物送出,是否就能得偿所愿呢?除去21.2%“从不送礼,总是靠自己努力实现目标”的被调查者,只有9.1% 的送礼者达成了愿望,57.6% 的人达到了部分目的,还有12.1% 的人无功而返。

急功近利和加深感情,本质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为了个人的、短期的索取,另一个是为了长远的并肩作战、心心相印,后者显然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智联招聘的职业专家认为,为加强感情沟通而送礼,与诚实、正直、勤劳、与人为善的人品并不冲突。

但需要注意的是,送礼这一沟通方式不能逢事必用,而要对症下药,才能达成目标。

无论客户老板还是同事,要用的是你这个人,而不是你的礼物,再重的礼物也不能取代你的才能、诚意给客户、企业带来的贡献,因此急功近利的送礼者,往往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送礼内容 价值VS 心意   职场送礼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在此次调查中,只有9.1% 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已经掌握了送礼技巧,24.2% 的人认为自己还差点火候。

而大部分人(66.7%)坦承自己还是新手,在送礼上大伤脑筋,礼轻了怕表达不到位或对方不领情,礼重了自己招架不住又怕对方不敢收。

在选择礼物上,接近六成的被调查者还是认为“体现的用心程度”是送礼的关键,还有18.2% 的人认为礼物价值最重要,另有15.2% 的人认为礼物实用性最重要,此外各有3% 的人认为外观和新颖性最重要

在选择送礼时机上,61% 的人会选择节假日或重要的日子,15% 的人则比较现实,选择在“要求助于他人时”,还有一些人会选择需要帮助时、对方暗示时等其他时机。

在选择送礼方式上,更多的人还是倾向于“单独相处的工作场合”或“视情况而定”,毕竟被人撞见容易生出不必要的误会,公司内部送礼则尤其容易让同事关系产生微妙的变化。

职业顾问指出,中国有句古语说得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送礼的目的不在于礼物,而在于借礼物传达、沟通,最高境界就是送到对方的心里,让受礼者既高兴、感动,还能明了送礼者的意图。

上司老板送礼,比起礼物,他们更看重的是工作业绩,如果想表达感谢之情,选一份实在的礼物就可以了,送礼的时候也要注意“避嫌”。

同事一起准备一份给老板的感谢礼也是不错的方法,甚至发个祝福短信也能很好地传达心意。

如果给同事送礼,尽量选择外形小巧的礼物,如果是有选择地送,礼物不要很贵重,实用一些,尽量低调,否则没收到礼物同事会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

上司老板给下属送礼,则尤其要避免礼物成为员工的负担,有意义或者带有人情味的礼物是不错的选择。

客户送礼也是一个难题,只要谨记客户最看重的还是实力和服务精神,那么诚意就自然能在礼物中流露,并让客户产生信赖感。

学习送礼规则 要VS 不要      从“新鲜人”到“老手”,每个人都会经历职场送礼的历练。

不少职场人士都谨记前辈经验,小心翼翼,只有27.3%的被调查者送礼问题上犯过错误或栽过跟头。

不过如果在送礼上过度小心或在意,则有可能带来心理问题。

独之秀职业咨询机构首席职业顾问张平指出,一到送礼的高峰季节,一些职场人会出现紧张、不安、情绪低落、失眠多梦的症状,表现出“送礼焦虑综合征”。

一般来说两类人更容易患上“送礼焦虑综合征”,一是性格内向的人,这类人平时较少与周围人交际,想借送礼来联络感情的动机也特别强,越是寄予高期望,越容易患得患失,从而引发焦虑;二是那些特别在意别人评价的人,这类人太重视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经常要揣测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往往由于不自信引发焦虑。

此次调查中,73% 的被调查者都赞成,掌握职场送礼规则对个人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助力作用,也有15% 的人认为提升能力才是个人职业发展的保障,与是否掌握职场送礼规则毫无关系。

资深职场人士指出,职场中不仅要靠工作业绩说话,一些软性沟通技能也非常必要,送礼就是必学技能之一,在平时可以多留心观察、学习送礼经验丰富者的做法,适当运用一些技巧,至少也能给自己营造一个舒心和谐的职场人际氛围。

本刊电话变更通知   因办公室调整,本刊电话有所变动。

编辑部电话:010—64932424、010—64892588 转508、510、503 征稿热线:010—64932424、010—64892588 转501、502   传真:010—64953387 发行部电话:010—64953387,010—64892588 转533、535   广告及活动部:010—64951835,010—64892588 转505、507   本刊地址、邮编、电子信箱及汇款账号不变。

2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