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气雾剂在喉罩全麻手术中的问题和策略

[摘要]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气雾剂喷涂喉罩全麻腹腔镜手术中抑制咽反射和术后咽喉痛的效果。 方法 将12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石蜡油喉罩组(Ⅰ组,n=40),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喉罩组(Ⅱ组,n=40)和利多卡因气雾剂喉罩组(Ⅲ组,n=40)。分别将石蜡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利多卡因气雾剂涂抹于喉罩表面,均在全麻静脉诱导后以盲探标准法置入喉罩,并记录全麻诱导前、喉罩置入前、喉罩置入即刻、喉罩置入后5 min时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术后咽部不适或咽喉痛的发生率。 结果 与喉罩置入前相比,Ⅰ组患者喉罩置入即刻和喉罩置入后5 min时 SBP、DBP、HR显著升高(P0.05),Ⅱ、Ⅲ组患者的相应指标则无显著变化(P0.05)。组间比较,Ⅰ组患者喉罩置入后的SBP、DBP、HR指标均高于Ⅱ、Ⅲ组(P0.05),Ⅱ、Ⅲ组患者术中呛咳和术后咽喉痛、咽部不适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Ⅱ、Ⅲ组之间比较,患者的SBP、DBP、HR的变化及术中呛咳和术后咽喉痛、咽部不适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气雾剂使用简便,药效安全,可有效抑制喉罩全麻手术中引发的咽反射和术后咽痛。

作文 /zuowen/   [关键词] 利多卡因气雾剂喉罩全麻;咽反射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7—0090—02   作为新一代的气道管理装置,喉罩具有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全麻手术中[1—4]。但喉罩可对患者咽部产生刺激,常引发呛咳、咽喉痛、咽部不适等不同程度并发症,甚至可引发喉痉挛、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为降低手术风险、提升麻醉质量,本研究观察了在喉罩全麻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利多卡因气雾剂抑制喉罩引发的不良反应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择期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509.8)岁;体重(629.6)kg;18 kg/m2BMI30 kg/m2;张口度3 cm;ASAⅠ~Ⅱ级。排除标准:①对酰胺类麻醉药过敏者;②困难气道,需行明视法置入喉罩或清醒气管内插管者;③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史者;④手术时间短于1 h或长于3 h者;⑤患先天性或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及正在接受能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其他药物治疗者;⑥既往有慢性咽炎或咽喉手术史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石蜡油喉罩组(Ⅰ组,n=40)、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喉罩组(Ⅱ组,n=40)和利多卡因气雾剂组(Ⅲ组,n=40)。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1.2麻醉方法   入室后应用NIHON KOHDEN BSM—2303C监护仪常规监测ECG、BP、HR、SPO2,面罩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并输注乳酸钠林格液。喉罩选择:男性患者选用4号,女性患者选用3号(浙江海圣医疗器械公司)。Ⅰ组、Ⅱ组、Ⅲ组分别应用石蜡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北京清华紫光药业公司)、利多卡因气雾剂(广州香雪制药公司)均匀涂抹于喉罩前端和背面尖端。以咪达唑仑0.06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舒芬太尼(0.3~0.4) g/kg、罗库溴铵0.6 mg/kg行常规诱导后,均以盲探标准手法置入喉罩喉罩置入成功后调整位置,连接Mindray麻醉机行机械通气,通气参数设置为:潮气量(8~10) mL/kg,呼吸频率(10~12)次/分,吸呼比1∶2。术中吸入1%~3%七氟醚,静脉泵注丙泊酚(4~8) mg/(kgh)、瑞芬太尼(2~10) g/(kgh)维持麻醉,视肌松情况间断推注罗库溴铵(0.1~0.2) mg/kg。   1.3 观察指标   记录全麻诱导前、喉罩置入前、喉罩置入即刻以及喉罩置入后5 min时患者的SBP、DBP、HR,并记录术中是否发生呛咳反应。术后随访24~48 h,观察咽喉痛、咽部不适的发生率以及是否需接受相应治疗。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及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论文网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喉罩置入前后SBP、DBP、HR变化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患者喉罩置入前SBP、DBP均较全麻诱导前显著降低,HR显著减慢(P0.05)。但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喉罩置入前比较,Ⅰ组患者置入喉罩即刻和置入喉罩后5 min时的SBP、DBP、HR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患者的相应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Ⅱ、Ⅲ组患者喉罩置入后的SBP、DBP、HR指标均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之间比较,患者的SBP、DBP、HR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不良反应比较   在喉罩置入前后咽部反应方面比较,Ⅰ组术中呛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Ⅲ组(17%、3.5%、4.0%,2=12.758,P0.05),咽喉痛、咽部不适发生率也明显高于Ⅱ、Ⅲ组(33.5%、8.5%、8.2%,2=30.26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Ⅲ组之间呛咳、咽喉痛、咽部不适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有3例患者,术后进行了超声雾化治疗,Ⅱ组有1例,Ⅲ组有2例患者进行了超声雾化治疗,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毕业论文   3 讨论   喉罩最初仅在协助气管内插管和急救复苏中作为紧急气道使用,随着喉罩设计和置入方法的不断改进,ASA麻醉指南已将喉罩从气管道理的紧急路径调整到常规路径[5],继而使喉罩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全麻手术。同气管插管一样,喉罩置入过程中可对患者咽部黏膜组织产生摩擦和机械压迫,会导致咽部反射和术后咽部不适等应激反应。对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瘤的患者,这种应激反应会明显增加其麻醉和手术风险[6]。如果在术中对患者咽喉部黏膜进行充分麻醉,便能减轻咽喉部的应激反应[7]。目前临床多选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喉罩来行咽喉黏膜表面麻醉,在置入喉罩的同时可将局麻药物直接释放于咽喉部,利用其局部麻醉效应来抑制会厌感受器的兴奋性,从而减轻咽反射和术后咽喉不适。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主要成分是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二者均为酰胺类局麻药物,通过阻滞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 论文代写。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