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同步辅导

【课标要求】。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单元分析】。

从19世纪中期开始,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打开产品销售市场,掠夺原料,瞄准了政治上腐朽、经济上远远落后于世界的中国,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列强对中国侵略不断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国的国势日益沉沦,而中国人民却顽强抗争,他们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知识结构】。

一、列强的侵略

【典型题例】。

例1: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中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 )。

ABC D。

解析:本题以图片形式考查学生对帝国主义侵华罪行的掌握情况。A选项中虎门销烟发生在鸦片战争前;B选项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園;C选项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居民;D选项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仓皇出逃。所以,应选D。

例2: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左宗棠收复新疆 ②邓世昌抗击日军 ③林则徐虎门销烟。

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①③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是在1878年;邓世昌抗击日军是在1894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是在1839年。很明显,本题正确答案应是B。

【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2年“6·26”国际禁毒日“万名干部普法行”禁毒宣传活动走进某中学,通过演讲宣誓、挂图展览(如右图)、“禁毒我参与”征文等活动,倡导学生远离毒品,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争做文明青少年。在19世纪上半期,领导中国禁毒运动的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孙中山。

2.林则徐说了一句光耀古今的名言:“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是对下列哪位皇帝说的 ( )。

A.同治帝 B.乾隆帝 C.道光帝 D.光绪帝。

3.2012年暑假期间,八年级学生小敏去东莞旅游,在东莞停留期间,小敏将会见到( )。

林则徐塑像 ②鸦片战争博物馆 ③虎门遗址 ④太平军发动起义遗址。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对于下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这是一个平等条约 ②这是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 ③该条约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 ④该条约中国近代史上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标志性事件。火烧圆明园的是( )。

A.英法联军 B.俄军 C.美军 D.日军。

6.有一首诗是这样描述圆明园的:“似挥残臂戟天呼,痛说当年劫火馀。留得千秋家国恨,让人来画卧薪图。”此诗句中“当年劫火馀”说的是 ( )。

A.近代中国大门开始被打开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7.19世纪60年代初,中国遭遇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太平军起义。为镇压太平军,当时的满清政府,不得不调离了北方的守边部队。某国趁火打劫,大军压境,胁迫清政府割让东北地区大片领土。该国是。

( )。

A.英国B.美国C.俄国D.法国。

8.今天的人们也许很难相信,最先想出雇佣西洋人组织洋枪队这个主意的人,竟是中国近代大思想家王韬。他向上海当政者献计:组织洋枪队,“以西人为领队官,教授火器,名曰洋枪队”。洋枪队当时的头目是 ( )。

A.华尔 B.阿古柏  C.西摩尔 D.赫尔利。

9.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虎视眈眈想争夺新疆的国家是 ( )。

A.英国和法国 B.俄国和美国 C.法国和美国 D.英国和俄国。

10.左宗棠为收复新疆采取的策略是 ( )。

A.先南后北,急进急战 B.先西后东,缓进急战。

C.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D.先东后西,缓进急战。

11.下列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 ②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③中俄签约,中国收回伊犁 ④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12.小强在学习了“收复新疆”知识后,进行了概括(见下图)。你觉得他应在图中A处填写什么呢?

( )。

A.宣政司 B.行中书省。

C.行省D.驻藏大臣。

13.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

A.把朝鲜变为殖民地 B.向中国东北扩张。

C.解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 D.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14.“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口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5.《辛丑條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说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 (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地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进程。

二、非选择题。

16.下面知识图表中有几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进行改正。

错误一: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三: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小娟准备暑假外出游玩,于是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她对右图所示的建筑很感兴趣,准备邀请同桌一起前往。如果你对此比较熟悉,就来做小娟的导游吧!

(1)这幅图反映了哪一次战争中的情景?

(2)残垣断壁还隐约可见当时之豪华,这座壮观的园林叫什么?后被哪些国家洗劫?

18.第八款:中国为保证认真实行约内所订各款,听允日本军队暂占守山东省威海卫。又于中国将本约所定第一、第二两次赔款交清,通商行船亦经批准互换之后,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确定周全妥善办法,将通商口岸关税作为剩款并息之抵押,日本可允撤回军队。倘中国不即确定抵押办法则未经交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仍不撤回军队。

(1)上述条款出自哪一条约 ?签订该条约的是中国的 和日本的首相 。

(2)这个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

(3)请列举出这个条约中有关割地的内容。

(4)这个条约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19.在学习了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后,某校准备举办一系列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全员参与,畅所欲言。现在也邀请你参加进来,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形式:请你设计一个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2)活动目的:你觉得此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3)活动探究: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参考答案:

一、1.A 2.C 3.D 4.B 5.A 6.B 7.C 8.A 9.D 10.C 11.D 12.C 13.D 14.B 15.C。

二、16.(1)“进一步”改为“开始”;“第二次鸦片战争”改为“甲午中日战争”;“《北京条约》”改为“《辛丑条约》”。

17.(1)第二次鸦片战争。(2)圆明园。英国、法国。

18.(1)《马关条约》。李鸿章;伊藤博文。(2)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中国甲午战争中战败;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胜利;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4)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9.(1)举行演讲比赛、举行主题班会、出黑板报、观看影片等。(2)重温本单元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心等。(3)略。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课标要求】。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单元分析】。

所谓近代化,即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中国近代化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孙中山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知识结构】。

【典型题例】。

例: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请你依据四幅图片材料,分别写出与之相对应的运动(或事件)的名称。

(2)请简要回答与图3相对应的运动(或事件)突出的历史功绩。

(3)请说出以上四幅图片反映的时代主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联系能力、概括能力。解答的关键在于能够根据图片标题,找出与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准确链接所学知识。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