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东干文学的研究现状\研究价值及意义_中亚朝鲜人现状

摘要东干学国外研究已有了多世纪历史,国研究虽然只有0年历史,但是已取得了丰硕研究成,亚东干人多年坚守着华化传统,比较完地保留着晚清国西北地区语言、风俗乃至化原有风貌,我们提供了非常难得化“活化石”。

研究东干学不仅可以发掘这化“活化石”,促进国化研究,而且增进国亚化交流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和义;世界华语学,亚东干学具有别华语学所不具备独特魅力,东干学独特性定了它具有较高研究价值与义。

对国外东干学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梳理,并指出其研究价值与义,对深化该领域研究非常必要。

关键词东干学;研究现状;研究价值;研究义。

图分类09献标识码编0060677(00)30006。

东干族是多年前陕甘回民起义失败(877年开始)迁居亚华人裔,现已发展到0万余人,主要居住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境。

俄罗斯人称他们“东干”族。

东干学由口头学与面学组成。

苏十月革命前,东干族没有面学作品,只有代代相传口头学。

东干面学是0世纪30年代随着东干创制与东干报刊发行而繁荣起。

从93年东干诗人Я十娃子部诗集《亮明星》算起,东干面学已有近80年历史了。

东干学发展程,涌现出了批批优秀作。

如Я十娃子、А阿尔布都、Ю杨善新、М哈桑诺夫、Э白掌柜、Х拉阿洪诺夫、М伊玛佐夫、И十四儿等。

其著名是亚斯儿V十娃子和阿尔里V阿尔布都,被并称东干学双子星座。

东干学独特魅力,引起了国外学者广泛关,成了他们研究对象。

、国外研究现状

东干学研究苏期就已形成了定规模,以俄罗斯汉学与东干学者主体,取得了丰硕研究成。

,日、德国、澳利亚、马西亚等国学者都参与了东干学研究

目前,东干学已成国际上颇具影响门学科。

东干学研究东干学分支,国外研究者主要俄罗斯汉学与东干学者。

对亚东干口头学研究始9世纪末0世纪初,当些俄罗斯汉学出对东方民族化奇,开始关东干族民口头创作。

系统地研究东干口头学是苏十月革命以,特别是0世纪300年代,出现了东干口头学研究热潮,发表了系列东干口头学研究

如Д阿布杜林《东干口头学》(《苏吉尔吉斯报》93年9期)学界引起了很反响;БА瓦西里耶夫考察基础上93 年发表了论《东干人(从东干考察看) 》(《东方化和》93 年7―8 期)及《东干口头学》(《苏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通报》93年卷);著名俄罗斯汉学АА 德拉古诺夫发表了论《三兄弟》(《东方民族故事》,列宁格勒苏科学院出版社,937年);东干学者X尤素罗夫发表了《东干民故事》(《哈萨克斯坦艺》9年期)等。

Ч张尚洛《两亲打架》(东干,伏龙芝,937 年)与X尤素罗夫、B沙赫马托夫《东干神话故事》(俄版,阿拉木图,96 年)两部民故事集出版,标志着这阶段东干民口头学收集与整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0世纪50年代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成立东干学部,对东干学研究走上了正轨,开始科学地、系统地收集、研究东干民口头创作。

许多东干学者与苏汉学起到东干民收集、记录东干民故事。

基础上, X尤素罗夫出版了《亚民人古今儿》(东干,伏龙芝, 959 年)、《回族古今儿》(东干,伏龙芝, 960 年)、《苏回族口传学样子》(东干,伏龙芝, 960 年)、《抒情曲子》(东干语,伏龙芝, 960 年)等。

哈桑诺夫整理出版了《苏回族口传诗上材》(伏龙芝,968 年)与《回族民人古今儿》(东干,伏龙芝,976 年),他还撰写了《东干日常生活神话故事妇女形象》(《苏吉尔吉斯科学院通报》968年期)等。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汉学、通讯院士БЛ李福清与东干学者М哈桑诺夫、И尤素波夫合编《东干民故事与传说》(莫斯科科学出版社,977年)是部极具价值著作,收集翔实,学术视野开阔。

近年,东干学者伊斯哈尔V十四儿出版了专著《亚回族口头散创作》(比什凯克,00 年),М马什哈耶夫整理出版了《奶奶古今儿》(比什凯克,005 年)等。

随着东干面学产生与发展,对面学研究也不断深入。

东干语副博士ФХ马凯耶娃教授早从事东干面学研究与批评。

她《春天歌手―――评抒情诗人亚斯儿V十娃子》(伏龙芝,967 年)与《亚斯儿V十娃子创作》(伏龙芝, 97 年)两部著作介绍了亚斯儿V十娃子生平及作品, 并高评价了其东干化发展作出巨贡献。

她另部著作《东干学形成与发展》(伏龙芝, 98 年),是迄今唯部东干学简史。

该著作介绍了东干口头学概况,着重论述了东干面学形成与发展,并详细分析了东干新、老两代作作品及创作性。

稍,她又出版了专著《阿尔布都V阿尔里V阿尔撒佐维奇》(比什凯克,997 年),对这位东干学师生活和作品作了全面评述。

另位东干面学研究者是吉尔吉斯科学院东干研究所所长、通讯院士、语博士МХ伊玛佐夫,他《亚斯儿V十娃子》(比什凯克,996 年)与《阿尔里V阿尔布都》(比什凯克,997 年)分别对两位作生平与创作给予了细致研究

伊斯哈尔V十四儿学评论专著《5070 年代东干散新人形象》(伏龙芝,986 年)细致、深入地分析、研究东干说人物形象,他以获得了副博士学位。

东干学研究者、兰州学常昌教授吉尔吉斯斯坦出版了俄版专著《亚斯尔V十娃子与汉诗》(比什凯克伊里木出版社,003 年),著作通案分析,透视了国化亚传承与变异,揭示了亚斯尔V十娃子作品丰富涵及其与国化关系,破译了其某些诗歌象,凸现了国研究者独特视角。

二、国研究现状

东干学研究是从90年代末才开始,“主要集东干历史、东干化、东干语言、东干学四方面。

” 近年,东干学研究国成热,并得到国、各部委及学校重视与支持。

兰州学常昌教授《世界华语学新陆―――东干学论纲》国社科基金项目,《世界华语学分支―――东干学定位》教育部人社科基金项目,上海政法学常立霓副教授《东干学对国化传承与变异》教育部人社科基金项目及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笔者《东干学与俄罗斯化》兰州学人社科基金项目。

国学者东干学学术专著有常昌教授 《亚斯尔V十娃子与汉诗》,吉尔吉斯斯坦出版,并得到了吉尔吉斯科学院东干研究所所长МХ伊玛佐夫高评价;《东干报》、《东干》杂志及吉尔吉斯共和国广播电台都介绍了这部著作。

这是近年国学者东干学研究方面取得重成。

外,兰州学硕士、博士学位论也选择东干学研究对象杨建军以研究东干学获取了硕士与博士学位,马鹏硕士学位论也是关东干学

据笔者统计,迄今国共发表有关东干学学术论0余。

早论及东干学是央民族学胡振华教授论《苏回族学概述》(《宁夏学学报》(人社会科学版)990 年 期),对亚东干学作了简要介绍。

杨峰《东干化与东干作学漫议―――〈苏东干族说散选〉译记》(《西北民族研究》997 年 期)阐述了东干学特。

司庸《国万里情不改离乡年魂尚存―――亚东干族诗歌散论》(《央民族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00年5 期)主要论述了东干族诗歌具有明显传统民歌特色并分析了其成因。

王盾《东干学和越南古代学启示―――关新对学研究影响》(《学遗产》00年6 期) 从献学角入手,提出东干学作新能促进国古代学研究

北方民族学学者林涛、黄燕尤、武宇林等也关东干学,并发表了介绍东干口头学及面学林涛发表了《东干族口歌里民俗事象》(《西北二民族学院学报》00 年 期),黄燕尤发表了《论依玛佐夫诗歌、说民族化精神》(《西北二民族学院学报》006年期),武宇林发表了《亚回族与口传民歌“花儿”―――吉尔吉斯斯坦亚回族民俗化考察》(《回族研究》007年期)。

外,西安外国语学孟长勇发表了《亚东干族学及其与国化关系》(《外语教学》008 年 期)。

近年常昌教授指导下,兰州东干学研究取得了可观成,发表了30余学术论。

常昌教授东干学研究覆盖面非常广,涉及东干学研究领域。

常昌、唐欣《东干学世界华语学分支》(《光明日报》00380),常昌、常立霓《世界华语学新陆―――亚东干学定位及研究趋势》(《兰州学报》(社会科学版)009年3期)及常昌、常立霓《世界华语诗苑奇葩》(《兰州学报》(社会科学版)006年期)等三分别对东干学东干诗人亚斯尔V十娃子作了定位。

作者将东干学纳入世界华语学畴,认东干学是世界华语学重要分支,东干人语言是汉语,但却不是汉,主张以华语学代替华学,由突破了“世界华学”概念;二将东干学定位世界华语学分支,勾画了东干学演变历程,把民学与俄罗斯学视东干面学发展两动因,揭示了东干学独特研究价值,预见了世界东干学研究国学派形成可能性;三则将亚斯尔V十娃子定位世界华语诗苑奇葩,并从、语言、诗歌精神涵及艺术形式方面论述了其诗歌独特性。

《亚化语境东干口歌口溜》(《西北师学报》(社会科学版)006年期)与《国化亚传承与变异―――东干与国民故事比较》(《贵州社会科学》008年7期)是对民口头学研究

前者考察了亚化语境东干口歌口溜特殊作用及义,探讨了其独特化价值及民族特色;者选取了有代表性三民故事及其异加以比较研究,揭示了国化亚传承与变异。

《十四儿创作与东干化》(《广东社会科学》008年5期)、《论阿尔布都东干说创作》(《贵州社会科学》009年期)及《亚斯尔V十娃子创作性与化》(《央民族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09年 期)是案研究

其论证了东干诗人十四儿创作现代主义倾向, 比较了他与十娃子创作不路径, 讨论了其作品识与生命识、现代人精神困境及知性化等特;二认阿尔布都说创作具有东干化“科全”性质,他对民族化具有强烈反省识与责任感,他笔下人物形象丰富生动,语言鲜活,具有相当性;三认,十娃子代表了东干诗歌高成就,他创作不仅和语言独特, 容与诗形都很新颖,他诗歌创作主要有穆斯林化、俄罗斯主流化、亚亚化及国化等。

常昌、杨建军《试论东干学批评形态》(《宁夏学学报》(人社会科学版)009年期)是学批评方面。

认,东干学批评有东干语和俄语两种形态,并分析了各特及局限性。

外,常昌教授论《试谈东干学翻译》(《西北民族学学报》005年6期)、《华化亚传承与变异―――亚东干说民俗色彩》(《广东社会科学》009年3期)及《俄风东渐―――国汉拉丁化由与得失》(《天水师学院学报》0086 期)等涉及学翻译、民俗研究及其他方面。

常昌教授东干学研究论以丰富翔实手,通仔细研东干原作品,把与深层理论辨析结合起,得出了令人信结论。

无论是理论阐述还是材运用方面都显得精当娴熟, 体现出先生渊博学养与深厚学术功底。

兰州学青年教师、学博士杨建军发表了系列东干学研究论《论亚东干学多元化渊》(《外国学研究》007年期)与《多元化视角与亚华裔东干学》(《西北二民族学院学报》008年期)两分析了东干学与多元化关系,并把东干学置世界华语坛,对其所呈现多元化色彩作了详尽论述;《亚东干学与国化》(《央民族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08年期)论述了国化对东干面学影响,并从东干学发展反观了国农耕明与口传化所拥有生命力;《亚华裔东干学与地域化》(《央民族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09 年 期)认华裔东干学受国秦陇地域化和亚游牧地域化影响, 受地域化影响亚东干学对世界华裔学研究具有启示义;《国回族学与亚华裔东干学》(《宁夏学学报》(人社会科学版)009年期)认亚华裔东干族学和国回族学虽然根,但民族性建构方面又各具特色,指出以参照系方式观照两族学重要义及其两族学发展新动向;《 世界华裔学伊斯兰化带》(《兰州学报》(社会科学版)009年3期)首次提出了世界华裔学伊斯兰化带,并分析了化带艺术特质,指出发掘化带对世界华裔学研究深远义。

外,他还发表了《东干说两关键词》(《社科纵横》006年期)等。

杨建军东干学研究论把化研究与学研究相交汇,学术视野广阔。

上海政法学副教授、学博士常立霓东干学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她已发表了不少东干学研究方面论。

除了前面提到与常昌教授合写论外,还有《国“东干学研究述评》(《央民族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008年期)与《国西北方言口语艺术宝库―――多元语境东干说语言》(《天水师学院学报》008年6期)等论。

兰州学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郭茂全发表了《东干说阿尔里V阿尔布都语言风格析》(《兰州交通学学报》008 年 5期)。

外,兰州学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发表了系列东干学研究论博士研究生高亚斌《论东干诗人雅斯尔V十娃子诗歌》(《北方民族学学报》009年3期)及硕士研究生李海《阿尔里V阿尔布都说民族识》(《社科纵横》009 期)、李洁《简析阿尔里V阿尔布都说男性人物形象》(《社科纵横》009 期)、马玉石《东干儿童生活与心理生动展示》(《社科纵横》009 期)、刘飞《历史追忆与身份建构―――亚东干学种》(《社科纵横》009 期)、张焕霞《试论东干作伊玛佐夫儿童学创作》(《甘肃合学学报》006年期)等从不层面、角切入东干学研究,充分显示了各学术特色。

综上所述,东干学研究国外已有了多世纪历史,国虽然仅有0年历史,但是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三方面首先是研究视野扩。

兰州东干学研究东干学纳入世界华语研究领域,以跨化、跨学科等学研究, 开展与国母体化、与居住国主流化、与地域化、与宗教化及世界各地华语学对话与交流,国外东干学研究及以往国东干学研究相比,视野更加宏阔。

其次是利用手,深入研东干原作品进行研究

兰州东干学研究常昌教授指导下,悉心研东干原,以作品依托,从细入手向研究纵深开掘,克了利用翻译造成以讹传讹弊端与印象式研究空疏。

兰州学地缘与人缘优势。

兰州学地处西北,是东干人故乡,且研究人员都是土生土长西北人,谙熟西北语言与化,具有研究东干学得天独厚优势。

尽管如,也应该认识到,与学研究其它领域相比较,东干学研究目前阶段仍然属尚待进步开拓领域。

三、研究价值及义。

首先,亚东干人生活多元化语境,了不被周围民族化,多年他们坚守着华化传统,比较完地保留着晚清国西北地区语言、风俗乃至化原有风貌,我们提供了非常难得分析、比较、研究化“活化石”。

研究东干学不仅可以发掘这化“活化石”,促进国化研究,反观国化发展变迁,而且增进国亚化交流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和义。

其次,世界华语学,亚东干学具有别华语学所不具备独特魅力,东干学独特性定了它具有较高研究价值与义。

东干学独特性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独特性。

世界各地华语面学是以汉体,而亚东干人迁居亚,汉失传了。

苏学者助下,东干族98年创制了以阿拉伯母拼写东干,93年又创制了以拉丁母基础东干,95年创制了以斯拉夫母基础东干,并使用至今。

东干人是世界上唯说国话又完全用母拼写国话成功人。

东干人用这种拼音创办了报纸、杂志,出版了籍,编写了课等。

特别是东干人用拼音创作学作品,世界华语学是独无二。

(二)语言独特性。

东干学语言以西北方言主体,又融入了俄语、波斯语、阿拉伯语等词汇。

“由国地域辽阔,方言差别较,因写作基运用规面语言,方言土语较少。

东干面语与口语则达到了高统,是真正‘’与‘言’合。

东干学将国西北方言提升到了艺术境界。

东干诗人用纯粹方言口语创作了优美诗句。

“从世界华语学看,欧美及东南亚新诗,也有趋口语化, 但没有像亚东干诗歌这样地地道道西北农民方言口语诗。

如‘雁飞呢, 犁铧尖就像早前就像星星, 离我远看得可显还唱呢,古代音不叫心闲就像报―――我哩衔春天。

’(《雁飞呢》) 完全是西北方言。

东干说叙述语言也是鲜活生动、明白如话农民语言。

如写,用“五黄六月”, “热头竿子高”等;写长,用“雪下得有三�厚”等; 打比方用 “光阴紧拧绳绳”, “指甲盖子雨子”,“ 脸红得连水萝卜样”,“头发白连葱根样”,“ 指头蛋子汗子”等都是纯粹农民语言,带有浓厚乡土气息,把国西北方言口语强表现力提升到让人叹地步。

外,东干学作品还留存着量明清、甚至古代汉语活化石。

如把“警察”叫“衙役”,把 “办事”叫“干办”, 把“敌人”叫“对头”等词汇宋元代已使用;东干人把“几块钱”叫“几帖子”,把“政府部门”称“衙门”等是晚清代语言现象;东干语逆序词,如把“蔬菜”叫“菜蔬”,把“土地”叫“地土”,把“人民”叫“民人”,把“学习”叫“习学”,把“道路”叫“路道”等也是国古代早已有语言现象。

东干语保存了不少明清代口语,如把“牲畜”叫“头口”,把“年”叫“年”,把“昨天”叫“夜”,把“饺子”叫“扁食”,把“机灵”叫“机溜”等,这些词汇西北方言至今仍然使用。

东干学作品这些活语言“化石”具有独特研究价值。

(三)独特国情结。

“作民族记忆,东干人始终不忘己根国。

东干学有两根是阿拉伯根,是国根。

东干人从国迁徙亚三国是近年事,他们始终不忘己根国,是刻骨铭心记忆。

他们把汉语称‘父母语言’或‘亲娘语言’即是例证。

东干人独特国情结学表现首先,亚东干人流传着许多国民传说,如《桃三结义》、《孟姜女哭长城》、《姜太公钓鱼》、《霸王别姬》、《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东干学作品常常以这些民传说题材;,东干作也写了不少直接以国题材作品,如十娃子诗歌《给诗人屈原》、《宁夏姑娘》、《伊犁》、《我爷城》等及伊马佐夫《把亲土》、曼苏洛娃《喜爱祖国》等,东干作正是通对国题材反复抒写,表达对故土思念,也让人记住己根国。

其次,东干诗歌有量国象。

如黄河、韭菜、牡丹、白杨树、夜莺(五更翅儿)等是常出现十娃子笔下诗歌象,这些诗歌象总是让人想起国农村田生活。

再次,东干学作品对人物称谓也很特别。

如称医生“先生”,称老师“师父”、“师娘”, 称父亲“达达”,称朋友“手”,妇女称丈夫哥哥“阿伯”,这些称谓都是东干人从国带,其多数至今国西北人仍然使用。

,国人传统思想观念东干学也有充分反映。

东干学作品反映出国传统化强烈伦理道德色彩,正如东干口歌口溜所说 “父母恩情数不清, 抓屎抓尿才成人。

”对违背传统道德规行则予以批评“没调养儿子二夹凉, 娶哩媳妇忘哩娘。

(四)周围多元化独特关系。

“海外华学处外化相遇、碰撞前沿, 当有各种错综复杂关系和矛盾。

从方面看, 主要是两方面 是原先民族化和居住国主流化差距、隔形成紧张关系与矛盾; 二是居住国各种非主流化关系和矛盾, 并由而引发华族化与其他边缘化矛盾。

而这些,都会以这样或那样形式反映华作所写学作品。

” 而亚东干学所反映出与俄罗斯主流化、与亚各种亚化关系却是平和、融洽,不具有矛盾与张力。

因以伊斯兰化核,具有国化特质东干化有极广包容性,它能够积极吸纳各民族化营养丰富己,发展己,又能受住各种复杂化形态渗透、融合与化,保持己特色。

这也能给华化与世界化交流动引出些新思考。

常立霓《国“东干学研究述评》,《央民族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08年期

常昌、唐欣《东干学世界华语学分支》,003年8月日《光明日报》。

常昌《亚斯尔V十娃子创作性与化》,《央民族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09年期

饶�子《海外华学比较学义》,《深圳学学报》(人社会科学版)006年期

作者简介司俊琴,女,兰州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兰州学人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基金项目(LZG080) 相关热词 亚东研究现状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