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例原发性肝癌B超诊断价值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B超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我院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B超检查

结果: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B超检查到27个病灶主要位于肝右叶;病灶多表现为圆形低回声,周边有浅淡弱回声暗环7例, 边界不清3例, 后方增强9例。

结论:B超检查简便、经济、无创,是肝癌主要筛选手段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B超; 原发性肝癌诊断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052—01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发病率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肿瘤,病死率占恶性肿瘤之首。

B超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定性、定位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对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B超检查,探讨B超对原发性肝癌的定性、定位和定量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原发性肝癌住院病人18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者29岁,最大者68岁,平均41.2±15.7岁。

18例患者有肝硬化病史17例,7例AFP400μg/L。

所有患者均经过多种检查(DSA、US、CT、MR和化验检查)和/或手术病理检查符合肝癌诊断标准。

1.2方法:B超检查要求患者空腹行肝脏常规切面,发现肿块后观察肿块形态、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内部回声、肝门部及腹腔等部位。

仪器选用西门子S2000型,探头凸阵3.5MHz。

2结果   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共有27个病灶病灶位于肝左叶4例,肝右叶10例,左右叶均有病灶者3例,尾叶1例。

病灶最大直径3.5cm,最小2cm,检出率达100%。

超声波声像图多表现为圆形和椭圆形,边界清楚;周边有浅淡弱回声暗环7例,边界不清3例,后方增强9例。

肿块呈低回声或略低回声占81.5% (22/27), 其中3个病灶回声呈混合物图像,内部回声不均匀,2个直径大于3cm的病灶为略高回声,当时有类似肝血管瘤图像而误诊为肝血管瘤,B超发现病灶不能定性的为12个,后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3讨论   B型超声在肝脏肿瘤诊断中起着主导地位,其优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①简单方便;②为无创性检查;③能反复进行,提高检出率;④价格低廉;⑤对腹腔内的组织脏器灵敏度高。

因此,B超对腹腔内脏器的局灶性病变检查应列为首选,其对原发性肝癌确诊率高达90%以上。

目前对直径(1—3) cm 肝内局灶性病变均能良好显示。

本组常规B超诊断18例小肝癌共27个病灶,最大直径3.5cm,最小直径2cm,周边有浅淡弱回声暗环7例,边界不清3例,后方增强9例。

从B超不同声像图表现来看,低回声病灶多为小肝癌,因瘤体较小时,细胞成分单一,排列紧密,故超声图像多以低回声为主。

而瘤体相对较大者本组2例,呈略高回声,其病理基础为肿瘤细胞较大,呈空泡状(如透明细胞癌和脂肪细胞癌)肿瘤内非液化性坏死、出血,或间质纤维化的混合物图像[2]。

当瘤体呈浸润性生长无假包膜形成,故无低回声暗环和侧壁失落,肿瘤周边呈欠清晰的边界,可考虑为肝癌诊断的特征[3]。

总结原发性肝癌的B超其特征如下:①结节中结节;②声晕;③强回声;④瘤内隔。

肝癌高发区,B超结合AFP检测乃是早期发现和确诊亚临床肝癌的最有效途径。

B超诊断肝癌亦难免有误诊和漏诊。

B超医师提高超声肝癌诊断率,需要仔细,多切面观察,辨清有无低回声或等回声病灶,尤其是界线不清者;声晕和癌栓的检出有助于肿瘤病灶的发现。

对与肝左叶关系密切的病变可采用变换体位, 饮水等多种方法加以观察以明确病变位置;对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均不能确诊者,可采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病理学检查帮助确诊,本组有1例是经此法而确诊

结合临床症状及化验检查是提高少血管型肝癌检出率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B超检查简便、经济、无创,不但可以作为高危人群中的肝癌的普查、筛选的主要手段之一,并且可以作为肝癌诊断的首选检查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香英.超声造影与B超检查原发性肝癌及转移至肝脏癌肿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1,12(5):87—89   [2]刘丽青,刘静华,李云,等.B超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39(29):77—161   [3]辛雪梅.B超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2):237—238。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