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革命历史遗址遗迹掠影] 松江广富林遗址闹鬼

李家祠堂   四川省第一个县级农民协会遗址――李家祠堂,位于涪陵明家乡大路村,四合院式建筑,坐北朝南,木结构悬山式屋顶,穿斗梁架,占地953.5平方米,建筑面积482.6平方米,建于1926年。

1927年6月24日,涪陵农民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

会上,涪陵农军总指挥李蔚如致贺词,徐康宁作农运报告,选举产生了涪陵农民协会领导成员。

在县农民协会领导下,涪陵农民运动如火如荼,李家祠堂是涪陵革命农民运动的历史见证,是川东农民革命运动向高潮发展的重要标志。

李蔚如烈士墓   李蔚如烈士墓在涪陵明家乡大顺场李蔚如烈士陵园内,始建于1942年,1948年正式落成。

墓原为土冢,坐南向北,长7.03米,高0.68米,占地2000平方米,墓碑六方形,高6.22米,底面边长0.96米,碑上刻有楷书“革命烈士李蔚如同志之墓”。

1883年12月6日,李蔚如诞生在涪陵大顺。

他早年加入同盟会,亲历广州黄花岗战役,参加了讨袁、护国、护法等活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少有的早期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双重身份的革命者。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李蔚如在家乡成立农民协会,组建农民自卫军(后发展至数千人,是“三・三一”惨案后重庆附近革命力量集中的最后一个阵地),并任总指挥。

1927年1月,鉴于形势恶化,李蔚如几次派人送信到顺泸起义部队,邀请刘伯承来涪陵主持军务,不料几位送信人在途中被捕杀害,联系中断。

7月3日,李蔚如应郭汝栋的邀请到同乐场参加军事会议被诱捕,就义于重庆南岸黄桷桠,年仅44岁。

1950年3月,吴玉章为“三・三一”惨案烈士亲笔题词:“纪念�公、蔚如诸同志为革命牺牲永垂不朽”,对李蔚如作了高度评价。

罗云烈士陵园   罗云烈士陵园位于重庆市涪陵区长江以南、乌江以东,距涪陵城38公里余。

为纪念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革命斗争,陵园始建于2000年底,面积达5300平方米,内有“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纪念碑”,宣传墙还记录了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的活动图以及63名烈士的名单。

1926年春,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运动指导专员钟善辅回到家乡罗云坝,组建了涪陵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罗云支部,成立乡级农民协会,以民间办“土地会”的形式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活动。

1928年2月,“土地会”发动了声震川东罗云起义,为罗云发展成为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1930年3月,四川省军委书记李鸣珂在涪陵发动国民革命军第20军一师一团三营一连起义成功,于4月7日奔至罗云,与当地的400多名农民赤卫队员汇合,组建了四川工农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又名四川二路红军)。

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诞生后,在革命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先后战斗在涪陵、丰都、武隆、石柱、彭水等县边区的莽莽群山中,唤醒劳苦大众,点燃工农武装割据之火,开创了1.6万平方公里的游击革命根据地,建立了13个苏维埃政权。

红军队伍由原有的400余人,发展到2000多人,数百名干部战士在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

弋阳农民运动讲习所   弋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又名弋阳国民师范学校,位于新妙镇油江河牛渡滩侧,有2幢平列建筑,木结构,一楼一底,每幢面阔7间38米,进深15米,前有廊道,占地87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80平方米

1927年3月,共产党员李蔚如为培养农运骨干创办了这所川东青年革命学校,聘请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六期学员徐康宁、杨宇清及共产党员张俊成等到该校任教,共举办三期,每期招学员200人左右。

学员受训后回到各地开展农民运动培训农军,使涪陵在大革命时期成了川东革命根据地,其中不少学员后来成长为革命中坚力量。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