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专项检测(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文言实词专项训练。

深圳近几年文言实词考点回顾。

中考题、区模拟题、训练题要求全部为选出加点字意思最为接近的两项。

2001年( )(  )。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他为革命作出牺牲。

B.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少壮不努力。

C.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他把门关上了。

D.吾与汝毕力平险/原形毕露。

2002年( )(  )。

A.为坛而盟/山盟海誓。

B.死即举大名耳/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C.吴广为都尉/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D.从民欲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004年( )(  )。

A.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 临危不惧。

B.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走南闯北。

C.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闭门造车。

D.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 奋臂高呼。

2005年( )(  )。

A.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无耻。

B.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重行军。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手如云。

D.媵人持汤沃灌/赴汤蹈火。

我区近年模拟考试对文言实词的检测情况回顾。

2003年第二次质量检测。

3.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池非不深也/池鱼思故渊。

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

C.兵革非不坚利也/可汗大点兵。

D.故曰/既克,公问其故。

2004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 )(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兵临城下。

B.池非不深也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人恒过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D.春和景明 / 风景秀丽。

2004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 )(  )。

A.薄暮冥冥/日薄西山。

B.魏王雅望非常/非常时期。

C.引觞满酌,颓然就醉/说完就走。

D.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盗猎活动猖獗。

2004年第一次模拟。

( )(  )。

A.造饮辄醉/ 登门造访。

B.对曰:“齐人也,坐盗”/ 坐山观虎斗。

C.人皆吊之 / 吊民伐罪。

D.如履平地 / 郑人买履。

2004年第二次模拟。

( )(  )。

A.杂然相许 / 许诺。

B.请说之 / 秦王不说。

C.委而去之 / 西蜀之去南海。

D.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 / 池非不深也。

2005年第一学期期末。

( )(   )。

A.其隙也,则施施而行/白驹过隙。

B.蔚然而深秀者/深恶痛疾。

C.兵革之利/厉兵秣马。

D.夙夜忧叹/夙兴夜寐。

2005年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 )(  )。

A.其两膝相比者/天涯若比邻。

B.楚人怜之/可怜身上衣正单。

C.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不容发。

2005第二次模拟。

( )(  )。

A.属引凄异/引吭高歌。

B.予观夫巴陵胜状/美不胜收。

C.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无耻。

D.蹴尔而与之/一蹴而就。

2006年第一学期期末。

( )(  )。

A.皆次当行 / 语无伦次。

B.长跪而谢之曰 / 杜门谢客。

C.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 揭竿而起。

D.委而去之 / 扬长而去。

第一组。

1.(  )(  )。

A不亦说乎/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B落英缤纷/五彩缤纷。

C项为之强/项庄舞剑。

D悉以咨之/咨询一下。

2.(  )(  )。

A人不知而不愠/佯装愠怒。

B屋舍俨然/这孩子俨然是个大人。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亲密无间。

D项为之强/望其项背。

3.(  )(  )。

A学而不思则罔/罔不因势象形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濒于绝境。

C重岩叠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D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  )(  )。

A惩山北之塞/惩前毖后。

B等死,死国可乎/人人平等。

C罔不因势象形/置若罔闻。

D池非不深也/池边杨柳依依。

5.(  )(  )。

A兵革非不坚利也/兵戎相见。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长道短。

C不见曦月/晨曦。

D执策而临之/出谋划策。

6.(   )(  )。

A汝之不惠/欢迎惠顾。

B公将鼓之/锣鼓喧天。

C直接霄汉/气冲霄汉。

D果如鹤唳去端/风声鹤唳。

7.(  )(  )。

A思而不学则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见山上人烟市肆/茶楼酒肆。

C学而不思则罔/药石罔效。

D虽乘奔御风/猛浪若奔。

8.(  )(  )。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罔不因势象形/药石罔效。

C至若春和景明/优美的风景。

D 沿溯阻绝/溯洄从之。

9.(  )(  )。

A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孰为汝多知乎。

B便要还家/要言不烦。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讳疾忌医。

D学而不思则罔/罔知所措。

10.(  )(  )。

A裁如星点/别出心裁。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风知劲草。

C惟危楼一座/正襟危坐。

D或凭或立/怒发冲冠凭栏处。

11.(  )(  )。

A孰为汝多知乎/知之为知之。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地相去四十里。

C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实事求是。

D怅恨久之/怅然若失。

12.(  )(  )。

A属引凄异/引而不发。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委而去之。

D便扶向路/扶老携幼。

13.(  )(  )。

A委而去之/去粗取精。

B明察秋毫/秋毫无犯。

C举大计亦死/举头望明月。

D今亡亦死/亡命天涯。

14.(   )(   )。

A欣然规往/革除陋规。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多事之秋。

C相委而去/委曲求全。

D才美不外见/风吹草低见牛羊。

15.(   )(   )。

A环滁皆山也/群山环抱。

B便扶向路/救死扶伤。

C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尚思为国戍轮台。

寒暑易节/移风易俗。

第二组。

16.(  )(  )。

A为宫室器皿鸟兽/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会宾客大宴/会天大雨。

C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D若为佣耕/天涯若比邻。

17.(  )(  )。

A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我帮你去咨询一下。

B是进亦忧,退亦忧/敌进我退。

C念无与为乐者/陈胜吴广喜,念鬼。

D施八尺屏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  )(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金属。

B愿为市鞍马:/东市买骏马。

C旦辞爷娘去/通宵达旦。

D欣然规往/规劝。

19.(  )(  )。

A今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亡命之徒。

B公问其故/扶苏以数谏故。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后顾之忧。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挑拨离间。

20.(  )(  )。

A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心似箭。

B数至八人,裁如星点/量体裁衣。

C施八尺屏障/燕山是北京的天然屏障。

D及日中则如盘盂/及其日中如探汤。

21.(  )(  )。

A入则无法家拂士/出生入死。

B寒暑易节/以大易小。

C会挽雕弓可满月/长风破浪会有时。

D愿为市鞍马/孰为汝多知乎。

22.(  )(  )。

A才美不外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众妙毕备/群贤毕至。

C为天下唱/渔舟唱晚。

D寻病终/寻根究底。

23.(  )(  )。

A饮少辄醉/动辄得咎。

B左手倚一衡木/困于心,衡于虑。

C出郭相扶将/七里之郭。

D扶苏以数谏故/数不胜数。

24.(  )(  )。

A问女何所忆/忆苦思甜。

B及日中则如盘盂/过犹不及。

C邹忌修八尺有余/茂林修竹。

D众妙毕备/毕业典礼。

25.(  )(  )。

A妇扶儿乳/乳臭未干。

B会宾客大宴/适逢其会。

C及其日中如探汤/扬汤止沸。

D薄暮冥冥/日薄西山。

26.(  )(  )。

A期年之后/不期而遇。

B宾客意少舒/少安毋躁。

C一鼓作气,再而衰/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D不能名其一处也/莫名其妙。

27.(  )(  )。

A宾客意少舒/舒筋活血。

B肉食者鄙/鄙人。

C曳屋许许声/弃甲曳兵。

D属予作文以记之/查明属实。

28.(  )(  )。

A乃悟前狼假寐/梦寐以求。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

C秋天漠漠向昏黑/向晓雨止。

D便要还家/要言不烦。

29.(  )(  )。

A孔子不能决也/犹豫不决。

B曳屋许许声/负箧曳屣。

C尝贻余核舟一/贻害无穷。

D兵革非不坚利也/上使处将兵。

30.(  )(  )。

A其两膝相比者/比翼齐飞。

B谈笑有鸿儒/大展鸿图。

C无案牍之劳形/形成虚设。

D矫首昂视/矫揉造作。

第三组。

31.(  )(  )。

A衣食所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罔不因势象形/因势利导。

C盖大苏泛赤壁/也拟泛轻舟。

D斯是陋室/斯文扫地。

32.(  )(  )。

A出淤泥而不染/一尘不染。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风景宜人。

C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夙兴夜寐。

D高可二黍许/可想而知。

33.(  )(  )。

A时人莫之许也/默许。

B 男有分,女有归/吾谁与归。

C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尔来二十有一年。

D钩画了了,其色墨/墨守成规。

34.(  )(  )。

A屯大泽乡/屯兵新野。

B佛印绝类弥勒/画虎类犬。

C杂然相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D方七百里/方兴未艾。

35.(  )(  )。

A河阳之北/洛阳。

B两股战战/悬梁刺股。

C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益其所不能。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奸犯科。

36.(  )(  )。

A寒暑易节/开源节流。

B故患有所不辟也/防患未然。

C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经沧海。

D宠辱偕忘/白头偕老。

37.(  )(  )。

A方其远出海门/血气方刚。

B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彼竭我盈。

C亲戚畔之/沉舟侧畔千帆过。

D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敝帚自珍。

38.(  )(  )。

A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异二者之为。

B彼竭我盈/盈余。

C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删繁就简。

D惟吾德馨/德艺双馨。

39.(  )(  )。

A汝之不惠/小惠未徧。

B中道崩殂/天崩地裂。

C造饮辄尽/登峰造极。

D楚人怜之/楚楚可怜。

40.(  )(  )。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中轩敞者为舱。

B朝晖夕阴/报得三春晖。

C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卫边疆。

D色愈恭,礼愈至/寡助之至。

41.(  )(  )。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硕果累累。

B佳木秀而繁阴/秀而不实。

C杂然而前陈者/陈词滥调。

D将军身被坚执锐/执迷不悟。

42.(  )(  )。

A遂用猖獗/用心良苦。

B俟其欣悦/俟机进攻。

C指通豫南/争高直指。

D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重而道远。

43.(  )(  )。

A觥筹交错/更胜一筹。

B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休戚与共。

C令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徇情枉法。

D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理直气壮。

44.(  )(  )。

A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身体力行。

B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殷切期望。

C长跪而谢之/敬谢不敏。

D秦王色挠/不屈不挠。

45.(  )(  )。

A管夷吾举于士/士可杀不可辱。

B以彰其咎/欲盖弥彰。

C苟富贵/一丝不苟。

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

第四组。

46.(  )(  )。

A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呼天抢地。

B入则无法家拂士/行拂乱其所为。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D野芳发而幽香/流芳百世。

47.(  )(  )。

A造化钟神秀/钟灵毓秀。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构筑工事。

C醉翁之意不在酒/卜者知其旨意。

D衣食所安/安求其能千里也。

48.(  )(  )。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枪实弹。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地域特色。

C右备容臭/无声无臭。

D八百里公麾下炙/炙手可热。

49.(  )(  )。

A寒暑易节/持节云中。

B至于斟酌损益/延年益寿。

C带月荷锄归/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公问其故/故弄玄虚。

50.(  )(  )。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 属引凄异/引入入胜。

C一箪食,一豆羹/箪食壶浆。

D属引凄异/查明属实。

51.(  )(  )。

A诣太守/由是先主遂诣亮。

B欣然规往/规行矩步。

C神弗福也/五福临门。

D策之不以其道/策马前进。

52.(  )(  )。

A波澜不惊/惊天动地。

B 太守谓谁/谓为信然。

C小信未孚/深孚众望。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死不屈。

53.(  )(  )。

A惧其不已/生命不息,奋斗不已。

B 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C连月不开/开张大吉。

D略无阙处/必能裨补阙漏。

54.(  )(  )。

A朝服衣冠/服装表演。

B出入之迂/迂回曲折。

C且焉置土石/置之度外。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心杂念。

55.(  )(  )。

A A小大之狱/监狱。

B沿溪行/沿溯阻绝。

C无从致书以观/错落有致。

D 性行淑均/窈窕淑女。

56.(  )(  )。

A而或长烟一空/一如既往。

B深入不毛/不毛之地。

C故患有所不辟也/开天辟地。

D公将驰之/驰名商标。

57.(  )(  )。

A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损兵折将。

B 何苦而不平/勤学苦练。

C道阻且跻/艰难险阻。

D 忠之属也/精忠报国。

58.(  )(  )。

A 操蛇之神闻之/稳操胜券。

B乃丹书帛曰/一男附书至。

C时时而间进/团结无间。

D其船背稍夷/言和而色夷。

59.(  )(  )。

A援疑质理/孤立无援。

B问君何能尔/尔虞我诈。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东山再起。

D固不可彻/响彻云霄。

60.(  )(  )。

A 直挂云帆济沧海/同舟共济。

B 策之不以其道/头头是道。

C乡为身死而不受/故乡的云。

D引喻失义/义不容辞。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