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我玛蒂娜]玛蒂娜

“我生活在一个我热爱的国家,有些人说我是叛国者。

我喜欢男人也爱女人,又被打上双性恋的标签。

你想知道另一个秘密吗?我不喜欢那些标签,只叫我玛蒂娜就好。

”      纳芙拉蒂诺娃从来都是一个争议焦点,一个先锋人物,但她希望,大家看到的,是那个真实而纯粹的自己。

莎士比亚说,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纳娃说,女人,没有极限。

球场上,她的体魄很男人,凌厉攻势让男球员都赞叹,而场下,她顶着叛国者、同性恋的标签坚强地生活。

有的人平凡一生,而有的人注定伟大。

你无法选择你的出生,却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纳芙拉蒂诺娃注定是个不凡的人。

只身一人来美国实现网球梦,承受漫天的嘲讽和敌视的目光,一次次在爱情中迷失却从未沉沦,终于,那个瘦弱的捷克少女成为无坚不摧的女金刚

这就是纳芙拉蒂诺娃曲折和璀璨的人生。

在布拉格的红土上长大,她却摒弃了那种淑女般的底线型打法,大力发球,冲到网前,凶猛的截击,这才是玛蒂娜的方式。

在一律右手持拍的年代,她用左手的强悍颠覆网坛。

在这个崇尚异性恋的世界,她和女人谈情说爱。

无论场上场下,玛蒂娜都在演出精彩的戏剧,时刻喷薄着炙热的情感。

从数字角度“解剖”,玛蒂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传奇。

18 座单打大满贯,31 个女双大满贯,10 个混双大满贯温网女单六连冠和九个温网女单冠军

这些,只是冗长记录的一小部分,随便拿出一项便足以让古今任何男女好手汗颜。

尽管玛格丽特・ 考特以24 个单打大满贯和62 个单双打大满贯名列大满贯榜首,但167 个单打冠军,84 次在同一赛事捧起单双打桂冠,年近50 收获美网混双桂冠,这样的壮举已是空前,恐将绝后。

而从具象角度看,纳芙拉蒂诺娃也堪称奇迹,她的影响远远超过那些数字的限定。

蒂娜的血液里流淌着进攻的DNA,当发球上网几乎绝迹之时,她依然坚定不移。

在她看来,这种打法并非鲁莽的冒险,而是计算精确的妙计。

有一年伊斯特本草地赛,纳芙拉蒂诺娃遇上吉娜・ 加里森,对手疯狂打穿越,左边,右边,中间,但女金刚不为所动,不停来到网前

赛后别人问她为什么还敢上网,纳芙拉蒂诺娃回答:“比分是多少? 6—2 6—3,我赢了。

她也许能打出10 个漂亮的后场穿越,但也会有20 个没打上。

我逼迫对手做出选择,要么拿出精彩的得分,要不就失误。

”   同性恋的身份并不能阻止无数的人渴望成为玛蒂娜的朋友,大家尊敬她,喜欢她,崇拜她。

纳芙拉蒂诺娃和埃弗特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对手之一,不论身体条件还是性格特征都截然不同,一个冷静优雅,一个雷厉风行,可冰公主却与火女皇成为好友。

从叛逃到回归      1956 年10 月18 日,布拉格的一个秋日,玛蒂娜・ 纳芙拉蒂诺娃出生了。

但父母的爱情却早早进入冬季,在她三岁时离婚,不久后父亲自杀身亡。

好在继父很是疼爱小玛蒂娜,纳芙拉蒂诺娃这个姓就来自继父的“纳夫拉蒂尔”。

四岁时玛蒂娜搬到妈妈童年的故乡,小镇Revnice居住。

家里的大部分土地变成了国家财产,只留下住的房子和一块网球场。

每天晚上,玛蒂娜从窗外看着那片球场,白天,她把大部分时间泡在球场

水泥墙成了最好的伙伴,外婆成了启蒙教练。

在时事动荡中,网球是纳芙拉蒂诺娃梦想中更美好的世界,而金夫人,考特和拉沃尔的成功激励着她前进。

1975 年年初,纳芙拉蒂诺娃正在美国佛罗里达参加巡回赛,却接到捷克斯洛伐克体育协会的电报,要求她立刻回国。

纳芙拉蒂诺娃向美国网球协会寻求帮助,希望能完成比赛。

那时起,玛蒂娜决定应该离开祖国了。

那年美网,刚刚度过19 岁生日的她付诸行动,纳芙拉蒂诺娃寻求庇护,在酒店里,FBI 和移民局官员在她房间门口守卫。

一个月后,她拿到了绿卡。

每天晚上,玛蒂娜从窗外看着那片球场,白天,她把大部分时间泡在球场

水泥墙成了最好的伙伴,外婆成了启蒙教练。

在时事动荡中,网球是纳芙拉蒂诺娃梦想中更美好的世界,而金夫人,考特和拉沃尔的成功激励着她前进。

在家乡的外公得知这一消息,气愤地说:“哦,这个小笨蛋,她为什么要这么做?”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禁止国内媒体报道任何有关她的消息,并称如果她回国将被立刻逮捕。

四年里,玛蒂娜都没有家人的消息。

纳芙拉蒂诺娃说,“这个决定与政治毫无关系,完全是因为网球

”在新的土地上,玛蒂娜可以自由自在地打球。

尽管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禁止播放她的比赛,报道她的新闻,战无不胜的女金刚成为不少国人心中的偶像。

1986 年夏天,纳芙拉蒂诺娃第一次回到故乡,她的身份是美国队的联合会杯成员。

著名体育记者弗兰克・ 迪福德写道:“动物肺脏、大声怒骂、粗鲁无礼、穷推猛挤,如果卡夫卡在他的墓中看到这一切一定会笑出声来。

”但玛蒂娜用场上的表现征服了“暴民”,赏心悦目的进攻,轻松的胜利,很快,她赢得了球迷们的心。

年轻男士冲进场地向她献上玫瑰,观众开始为她喝彩。

她也给予回应,开始是害羞地挥挥手,然后向他们竖起大拇指,最后,送上飞吻。

似乎玛蒂娜成了自由女神,只不过手中的火炬换成了球拍。

政府暴怒,他们下令让裁判介绍球员时忽视纳芙拉蒂诺娃的名字,所以她成了“在我左手边的这位女选手”。

但她的名字早已深入人心。

定义伟大,从她开始对于玛蒂娜,美国就是她的迪斯尼乐园。

她大口嚼着汉堡,开着豪华的汽车,带着珠宝,穿着名牌时装,身高1 米73 的纳芙拉蒂诺娃猛增到76 公斤,她的心也不再只为网球而跳动。

幸而,物质的诱惑并未麻木玛蒂娜的神经,她减肥10 公斤,回到球场,她是最强壮的那个人。

1978 年温布尔顿,第一个大满贯有些姗姗来迟,纳芙拉蒂诺娃在决赛中击败埃弗特

就像埃弗特说的,“我们俩是命中注定要相遇的”。

从1973 年到1988 年,两人交手80 多次。

上帝把冰公主和火女皇安排在同一个时代,让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天才碰撞出最绚烂的火花。

埃弗特在底线徘徊,她的眼神沉着而坚定,而纳芙拉蒂诺娃在网前游荡,她的目光灼热而可怕。

在1978 年温网前两人相遇25 次,纳芙拉蒂诺娃只赢过5 回。

对于玛蒂娜,对于她的家庭,赢得温网是最大的心愿之一。

赛前,她的家人特地跑到与德国交界的地方收看转播。

决战前夜,两人处境却千差万别。

克莉丝进行了少量训练后,与梦中情人约翰・ 劳埃德共进晚餐,在月光下漫步。

此时,玛蒂娜已经在床上躺了一天,独自忍受例假的疼痛。

但决赛场上,玛蒂娜找到了最佳感觉。

以2—6 先丢一盘后,纳芙拉蒂诺娃6—4扳回一盘,决胜盘,她赢下最后13 分中的12 分,7—5取胜。

次年,纳芙拉蒂诺娃成功卫冕,1982—1987 年她六次在温布尔顿捧起银盘,八次闯入决赛八次问鼎,其中五次胜的是埃弗特

1990 年,33 岁的玛蒂娜第九次夺冠,她超越海伦・ 威尔斯・ 穆迪,一人独享温网女单冠军榜首。

在另外三项大满贯中,纳芙拉蒂 诺娃至少两次夺冠,分别澳网3 次,法网2 次,美网4 次。

在双打方面,纳芙拉蒂诺娃同样是一位大师,几乎整个80 年代,她和施弗尔组成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强的女双搭档,赢得20 个大满贯,包括从1983 年温网到1985 年法网的八连冠。

在83—85年间,她们保持109场不败。

纳芙拉蒂诺娃说,“在我的巅峰时期,我只发挥中等水平就胜过其他人的最佳水准。

即使像埃弗特那么伟大的球手,她也不曾威胁到我。

只是,我会被自己击败。

从18 岁到25 岁的这七年间,我都是独自比赛,没有教练,没有训练师。

” 玛蒂娜相信,如果自己能在1981 年前就有教练指导,应该能赢得超过18 个的大满贯

在25 岁之前,她只有3 个大满贯,而埃弗特的18个有一半在25岁前获得。

百年网球冠军无数,但纳芙拉蒂诺娃绝对是一个被重重加粗的名字。

她是那样强势,比赛中咄咄逼人,让对手找不到自己的节奏,让他们疲于奔命,然后自己在网前完成致命一击。

女金刚用她极富进攻性的打法和如火的激情定义了伟大的含义。

年龄,不是问题      纳芙拉蒂诺娃的存在让人怀疑时间的流逝,女金刚创造在70、80、90 年代都夺得大满贯单打的奇迹。

从1978 年的英国夏天到1990 年温布尔顿,22 年轮回,一个章节落幕,但故事远没有结束。

1994 年温网,37 岁的纳芙拉蒂诺娃闯入决赛,与马丁内兹两小时激战后,以4—6, 6—3,3—6 遗憾落败。

观众们高喊:“玛蒂娜,明年再来,我们爱你。

”纳芙拉蒂诺娃挖起一块草坪,似乎为了留下最后的回忆。

之后,她宣布了退役。

6 年后,进入新千年,女金刚制造了一个千禧惊奇,她打算复出。

蒂娜说,“即使我刚开始起步,我就知道自己能找回最好的状态。

我的截击很有威胁,反应很快,我想自己能成为最好的双打选手。

没什么能阻止我赢得双打冠军

”她没有说错,2003 年,纳芙拉蒂诺娃联手印度人佩斯,夺得澳网和温网混双冠军

人们关注玛蒂娜的年龄,但网球并不知道她的年龄。

当其他25 岁的女选手开始力不从心,玛蒂娜的黄金生涯才刚刚开始,当几十年前的对手成为母亲,甚至祖母,她还精神抖擞地在球场奔跑。

凭借非同凡人的身体素质和对体力要求相对较小的上网打法,30年间,纳芙拉蒂诺娃始终站在网坛前沿。

正是这个原因,她才能在对埃弗特25 场21 败后,把记录改写为43 胜37 负。

2006 年,纳芙拉蒂诺娃出了一本书《保持你的体型》(Shape Your Self),向大家传授健身塑形的技巧。

有这样一个活榜样在,人们疯狂抢购此书。

蒂娜开玩笑说,“小时候,我梦想着成为最年轻的大满贯冠军,可不是最老的。

”但46 岁还不是极限,2006 年纳拉蒂诺娃又刷新记录。

美网上,她和鲍勃・ 布莱恩合力摘得混双冠军

决赛中,他们战胜的是一对捷克组合,过程很轻松,6—2 6—3。

这一次,是真正的告别。

她动情地对球迷说,“谢谢你们对我一路的支持。

”不,玛蒂娜,是我们应该感谢你。

你证明了年龄不过是个数字,无论你是29 岁,或是49 岁,一样可以带着骄傲赢球。

站在风口浪尖      左手持拍,上网打法,与裁判斗嘴,在网球场上,纳芙拉蒂诺娃相当引人瞩目,而来到场下,大家很喜欢讨论她的生活。

麦肯罗曾有过精辟评语,“玛蒂娜喜欢开快车,喜欢抽古巴雪茄,喜欢看拳击比赛……地球上已经没有男人能与她匹配,因此她选择了独身。

”和男孩谈过一阵恋爱后,19 岁的玛蒂娜发现,自己更爱女人。

1981 年,她对外公布了这个隐私。

责难、漫骂铺天盖地,就连她父亲也说出宁愿她去当妓女这样的激烈言论。

蒂娜有过几段曲折的感情,有些维持了一年,有些是两年以上。

她遇到某个人,坠入爱河,告诉世界她的幸福,在球场上打出美妙的网球,然后陷入背叛的海洋。

但玛蒂娜是个乐观主义者,她总会再遇到一个人,一切又将重来一遍。

那段同朱迪・ 尼尔森的七年之恋尤其刻骨铭心。

1991 年,尼尔森把纳芙拉蒂诺娃告上法庭,索要她一半的财产。

蒂娜说,“曾经,我以为自己找到真爱,然后却随风飘逝。

她觉得我会回到她身边,而当我没那么做时,她请来了律师。

这不仅仅是钱的官司,而是让我感到愤怒和背叛。

我不能入睡,不能吃饭,好像一个空心人。

”   渐渐地,玛蒂娜开始保护自己的感情生活,不让媒体过多干预,但在其他方面,她坚持来到网前,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为环保事业、同性恋权益、贫困儿童生存、个人自由等奔走疾呼。

然后,她引来了更多麻烦,包括政治方面。

2002 年,纳芙拉蒂诺娃做客CNN,接受访谈。

主持人翻出玛蒂娜指责共和党的言论,尖刻地说:“当我读到这些,我觉得这实在不是一个美国人该说的,毫无爱国感情。

我想说,‘滚回捷克斯洛伐克去,这个国家给予你那么多,你却忘恩负义。

’”   一年之后,玛蒂娜接受访问,谈起此事,她说希望自己当时能这么回答:“是谁给了你权利这么说?你不是告诉我这个国家给了我说话的自由吗,那我现在发表言论,你就要把我赶回老家?我是不喜欢那些欺小凌弱的行为,但别说我不是美国人,我对美国怀有深厚感情。

”有人问玛蒂娜,是否想过从政。

她说,可能吧,因为那样可以做些实事,而不仅仅是口头抱怨。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