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相关课程的优化整合

【摘要】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及《内经》均为中医基础的相关课程。这三门课程教学内容上多有交叉重复。因此优化整合这三门课程,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中医基础相关课程 优化整合。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及《内经》均为中医基础相关课程。这三门课程教学内容上多有交叉重复,个别地方还存在知识点的遗漏等问题。因此优化整合这三门课程,使课程之间的联系及分工更为合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1 《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学教学内容交叉重复     这两门课程之间的交叉重复主要体现在《中医诊断学》的脏腑辨证与《中医基础理论脏腑的病理表现之间。这部分内容两门课程之间的重复过多,讲解的时候又都作为重点,实属不必要的重复

2 《中医基础理论》与《内经教学内容交叉重复     《内经》是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之后的提高课程中医基础理论课在讲解中医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时经常用《内经》原文进行了引证。这些原文及原文中体现的医理在两门课程中都要进行讲解,也属于不必要的重复。相反有些内容如十二经脉循行原文等,两门课程又都没有介绍,这样就造成了这部分内容的脱节。

3 优化整合三门课程的方法。

3. 1 重新修订三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   组织三个教研室的教师认真研究三门课程教学内容,对课程之间交叉重复及遗漏的内容做出明确界定,进一步做出合理分工,重新修订三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     针对《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学》在脏腑辨证方面存在的重复,采取《中医基础理论》中详细介绍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中医诊断学》则以引导学生复习《中医基础理论》中讲过的脏腑病理表现入手,加上四诊中的舌诊和脉诊即由学生推导出脏腑辨证的证候特点。这样既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又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