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季羡林的散文创作思想

摘要 论述了季羡林创作思想

季羡林长期散写作形成了己明确散创作思想对散“真”、散结构及散语言有独特见。

季羡林认散“真”就是要写真事、诉真情而且真情还必须是使己感动真情

认散结构“必须有波涛起伏曲折幽隐才能有味。

季羡林散写作追饱含“真情”“淳朴然”语言风格。

关键词 季羡林创作思想每作都应该有己创作思想和原则己作品显现己独特创作性与品格。

季羡林也不例外。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学者除了教学、学术研究外还身兼数职参加各种各样会议但是他直坚持教学、科研余写作散散创作颇具成就。

996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季羡林集卷、二卷即是他散集收集出版了他散集有《茵梦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燕南集》、《万泉集》、《山集》和《留德十年》。

除外各种版季羡林散集季羡林散选集也出了很多。

所有这些散并不是作者即兴作而是他惨淡营多年结。

对散创作作者有清醒体识并且贯遵循己创作思想创作原则。

无论是关散取材还是散结构语言季羡林都有己比较独特创作思想

对散热爱使他学术研究外到了把诉说心曲、释心灵钥匙是我们从他散直接地看到了他生活快乐、幸福、痛苦、孤独、彷徨、挣扎、无奈和奋争。

这些散初期创作视野不够开阔题材社会义也不思想情调普遍低沉哀婉但他随着代步法不断行进随着对社会潮流不断投入创作情调与格调也明显发生变化逐步走向健康和润朗。

不虽然他创作历了这种感情基调发展变化但己创作始终保持了异常独特体感悟执着地显示了对散艺术追精心营造散结构方式、叙述方式、话语氛围等形成了特有审美情趣及对现代散独特贡献。

季羡林关散创作思想散见他各集序言而集《作》、《散光谱》、《漫谈散》等。

、关散“真”季羡林他散里说真话抒真情

这里有他表达对动物、花草树木喜爱情从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与猫、花、草、树木可以相对话喜悲牡丹、香橼可以令人振奋而枸杞、夹竹桃又可以增添许多诗情画;这里有与国爱与恨也有凡世情与爱这里有许多师友情谊也有许多念母恩情。

庄子说“真者精诚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1]对散“真”不散作有不看法。

卞毓方就说“讲起‘虚构’问题我以散就是可以虚构。

散是艺术真实而不是现实真实。

”[2]可见卞毓方认散是可以虚构是艺术真实。

这种观与杨朔散观有相似处。

创作应该是者与作者平等对话所以作者散写作要充满真情实感要保持善良心地。

如散缺少真挚情感不管辞藻多么华丽也难以引起者共鸣、给者以深刻感受。

而散重要功能应该是宣泄己情感并表达己思。

对散要写真实要表达真情季羡林有着极清醒认识他认真情是散“精髓”。

他说“我对散提出标准是‘真’。

换句话说就是必须有真感情连叙事散也必须‘真’不能捏造不能胡编。

”[3]这种散思想与卞毓方所说“散可以虚构”观似有不。

季老还说;“我认散精髓‘真情’二这二也可以分开讲真就是真实不能像说那样生编硬造;情就是要有抒情成分。

即使是叙事也必须有抒情味平铺直叙者我所不取。

”[4]由可见季老对散“真”释要写真事、诉真情而且真情还必须是使己感动真情

他还说“我写东西有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事物我绝不下笔写。

”[5]正因如所以他散不但叙写真人真事而且充满了真情

如《母与子》、《三女孩》、《幽径悲剧》、《重返哥廷根》等这些散都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生活曾历真实故事这些散简直就是作者和着眼泪写成有特别凝重情感分量能深深打动者心让人心酸满怀惆怅。

作者坚持有真正感动事情才下笔所以那些曾感动了作者事也无例外地感动了者。

每散作都有己情感结有是回忆有是追思有是怀念。

正是因有了这些情感结东西里面才会有真情有了真情作品就产生了真正诗。

季老散都是饱蘸着淋漓酣畅感情写出每句话都是作者真情实感造型每作品都是作者己曲折心灵历程刻画他散是开感情树上花和结感情树上。

不管是论人、叙事、绘景、咏物还是说理总是以蕴其灵魂以情感其血肉。

他散既情感深沉真挚又抒情不矫情也不滥情所表达情感合乎健康审美情趣不媚俗、低俗而是抒写出作者真挚、张扬着性、闪烁着人性光芒情感。

林非说“作者我喜欢是有真性情、能让人感动、使人精神得到提升散不喜欢那些鲁迅所说‘摆设’那些矫饰。

”[6]林非观正是代表了许多者心声由可以释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季羡林散。

季羡林他散作品表达了许多真情有对师友怀念敬仰情如《忆用》、《哭冯至先生》、《西谛先生》等;有对下层劳动人民悲惨生活情如《l》、《老人》等;有对异国他乡人民热情、善良赞美情如《难忘人》、《表戏剧》等;有对然赞美热爱情还有对花草树木及动物怜爱情如《登庐山》、《幽径悲剧》、《老猫》等;作者以清新、略带伤感、融抒情与叙事体体验性笔调给者展示了我充溢人性温情心灵世界。

王岳川说“我们要用己每份心灵写下我每份真实感受这就是散真谛所。

”[7]季羡林正是这样位“用己心灵写下我每份真实感受”作是位懂得了散真谛所作。

二、关散结构我们知道散特就是“形散”而“神聚”。

张国俊《国艺术散论稿》说“散艺术核心就‘随便’与‘散漫’这四上。

”[8]但是对散“形散”季羡林有己看法他说“综观古今外名散或随笔既不见‘散’也不见‘随’。

它们多半是结构严谨作不是愿怎样写就怎样写轻率产品。

”[9]可见季羡林认散结构应该要严谨不能随。

而且他认散“必须有波涛起伏曲折幽隐才能有味。

”[10]他认散结构要曲折才有味道。

这是季羡林受国古代散重韵味影响结。

我国古代优秀散多结构通都是灵气洋溢、清新俊逸、充满韵味。

季老散不论是写景状物还是怀人都结构严谨波涛起伏曲折变化有韵味。

如《幽径悲剧》写门口不远处有条幽径因天天走已司空见惯了似乎没有什么可感人处。

作者笔锋又说这条幽径是有头而且这条幽径是燕极幽静周围景色也很美四季有翠色是条神奇幽径

由引起者兴趣。

写到这应该是发展接着就有高潮。

作者接下就写到这条幽径旁有株古藤萝这株古藤萝燕众多藤萝是有特色而且历了十年浩劫已成燕唯棵古藤萝了。

作者写到这里我们已明白作者什么要写这条幽径了也古藤能躲浩劫而暗欢喜但这只是高潮到前高潮。

作者继续写这逃了十年浩劫唯古藤萝今春却被砍断了。

古藤萝哭了作者也哭了者到这里也不禁要黯然伤神高潮也就到了。

结尾段作者既呼应开头又有所升华己喜爱条幽径如今因古藤没有了所以有怕走了因每天那里仿佛依然听见古藤哭泣声己也会暗伤心落泪。

结构变化多姿节奏起伏有致跌宕见衡从而调动起者趣味使者得到更高美感享受。

结构思想《清塘荷韵》、《神奇丝瓜》等许多也得到了贯彻。

《清塘荷韵》写作者因喜荷而种荷种荷盼荷终荷花开了是赏荷。

但是花开也会花谢到了冬天作者又盼望着荷花新年里盛开。

整有盼望与失望对比有失望与惊喜对比这两种对比又是有层次作者并不是下子就作强烈对比而是循序渐进由渐强到强使层次分明感情发展曲折有致。

特别是结尾言有尽而无穷让者如食橄榄留有余味把者心带向悠远带向缥缈带向无法言传境界。

《神奇丝瓜》开头稍微平淡但越往越显示作者结构精彩。

作者丝瓜生长轨迹与我对丝瓜生长感受轨迹相交错写先写景物抒情继而阐述道理既写出了丝瓜思想”与“神奇”又写出了我惊奇与感慨。

思暗涌不着斧迹既感情充沛又有思想深有节奏又有韵律使者犹如听了听音乐节奏和韵律长久萦绕停留己脑海。

季老重视散结构而且认“结构方面重要是开头和结尾”。

[11]他重视开头和结尾也起承合。

他散不管是开门见山首尾呼应还是先抑扬层层递进都是曲折有致韵味十足。

他甚至想用谱曲方法结构“我甚至想用谱乐谱手法写散围绕着主旋律添上些次要旋律;主旋律可以多次出现形式稍加改变目只想复杂见统跌宕见衡从而调动起者趣味得到更高美感享受。

有这样有节奏有韵律再充以真情实感必能感人至深这是我坚定信念。

”[12]这种严谨创作思想是他散创作成功关键。

三、关散语言关散语言季羡林说“我追目标是真情流露淳朴然。

”[13]而钟敬评季羡林散则是“语朴情淳”。

[14]可见季羡林散写作把“淳朴然”作我所追散语言风格;而“淳朴然”又是饱含“真情”。

不散作对散语言有着不追。

余秋雨是“追雅”贾平凹是“有选置那些沉憨眼打造古朴气亦不避村野俗俗语亦古亦今极俗极雅”。

[15]清代吴德旋曾说“作岂可废雕琢?但须是清雕琢尔。

功夫成就信笔写出无句吃力却无句率易清气澄澈然古雅有风神乃是数也。

”[16]这里所说“清雕琢”事实上强调就是种然美清新气与季羡林淳朴然”是“异曲工”。

《清塘荷韵》描绘了荷清新然淡雅脱俗。

作者描写月下荷塘情景动静结合细致入微给者呈现了幅宁静、安详、柔和、清新画面。

这里作者没有刻修饰也没有夸张语言就信手描写十分然地展现了然宁静美语言朴实庄重韵味十足。

《月是故乡明》写儿“梦见到两月亮叠加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二天早起到坑边苇子丛里捡鸭子下蛋更是乐不可支”。

[17]语言淳朴又凸显出纯洁童真。

写朗润美“地有山、有水、有树又有竹、有花、有鸟。

每逢望夜轮当空月光闪耀碧波上上下空濛碧数倾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出鸣真不能说不是赏月胜地。

”[18]这段写月色、荷塘、鸟鸣优美透着朴实清新然又亲切感人。

《神奇丝瓜》写对丝瓜感悟“瓜秧仿佛成根神绳子绿叶照旧浓翠扑人宇。

丝瓜下面陷入梦幻。

丝瓜则似乎心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坦率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19]然朴实语言浸润着真情与严谨。

《夹竹桃》写月光下夹竹桃美“我特别喜欢月光下夹竹桃。

你它下面花朵是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是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了下。

”[23]用朴实优美语言描绘月光下夹竹桃花花形与花香语言朴实又富有诗。

季老散语言生动形象描绘事物栩栩如生写景则如临其境抒发情感情真切;语言亲切然抒情则情深款款叙事则如话常。

作散者季羡林也有己喜欢散他说“仅就我人而论我理想散是淳朴而不乏味流利而不油滑庄重而不板滞雅而不雕琢。

”[21]可见然淳朴有味道散是他所喜欢。

而风格各异优秀散如鲁迅、冰心、朱清、沈从、杨朔、丰子恺等作散都给季老留下了深刻印象。

“留给我印象深刻鲜明有鲁迅沉郁雄厚冰心灵秀玲珑朱清淳朴淡泊沈从轻灵美妙杨朔镂金错彩丰子恺厚重平实。

如等等不而足”。

[22]对什么是学作品他也有己见“如没有艺术性没有采结构不是变化多姿节奏不是起伏有致词句不是清新独到蕴藉不是广博深厚乏感情少境欠神韵那么思想性再强也不能成学作品至少不能成学作品。

”[23]由可见季羡林对什么是学作品己喜欢什么样散己应该写作什么样散有着清醒认识和独到见。

几十年季羡林直坚持己审美原则执着遵循己创作思想和原则既用散与者分享己心灵感受也国当代散作出了贡献。

参考献[]北京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国美学史选编[]北京华局9850[][6][7][3]林非主审江力琼虎主编国散论坛[]北京北京学出版社00397385[8]张国俊国艺术散论稿[]国社会出版社007[3][][9][][][7][8][9][0][][][3]季羡林季羡林散[]杭州浙江艺出版社99955337306333335[5]季羡林季羡林集[]散()江西教育出版社996卷[0]季羡林季羡林人生漫笔[]北京心出版社000[]季羡林季羡林漫谈人生[]天津花艺出版社0007[5]邓九平季羡林散全编[](五)北京国广播电视出版社000[6]王景科国散创作艺术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9993 相关热词 散创作思想季羡林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