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共享国内研究综述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厅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共享系统平台开发与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12B091100280);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制造企业区域多元化控制与绩效关系研究——IT能力视角”(项目编号:S2013010013545)。

作者简介:谢卫红(1969-),女,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企业战略、技术创新与战略信息管理。·综述·。

〔摘要〕知识共享已经成为知识管理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领域,然而,迄今为止关于知识共享相关概念的研究并不统一,也缺乏对其现有研究的系统梳理,这有碍于知识共享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基于对国内相关文献的研究,本文采用综合归纳法从3个方面对知识共享进行系统梳理。首先,对知识共享定义和测量维度进行了总结;其次,对共享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最后,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知识共享;内涵;过程;影响因素。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4.04.039。

〔中图分类号〕C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4)04-0170-07。

A Review of Research of Knowledge SharingXie Weihong1Qu Xifeng1Li Zhongshun1Wang Yongjian2。

(1.School of Management,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520,China;。

2.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1,China)。

〔Abstract〕Knowledge shar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rea of theoretical studie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however,the related research about the concept of knowledge sharing is not uniform and lack a systematical organization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which hinde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sharing.Based on the domestic literature,this paper organized the research of knowledge sharing systematically from three aspects.Firstly,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d dimensions of knowledge sharing.Then the paper generalized the research on process and the effect factors of knowledge sharing.Finally,the paper concluded the deficiency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further research.

〔Keywords〕knowledge sharing;connotation;process;influencing factors。

随着经济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既是当代企业战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管理学研究面临的一大挑战。

从资源的企业观(resource based view of the firm)角度看,企业所拥有的有价值、稀有、难以代替的资源是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1]。而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知识企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越来越突出,因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获得和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知识的管理能力。由此,知识管理成为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新方向。而在知识管理的系列环节中,知识共享又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个体与组织层面的知识只有通过共享才能更好形成竞争优势,更好实现经济效益[2]。

在大数据时代的浪潮下,环境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组织面临的竞争愈发激烈,而知识共享为应对这一变化提供了无限可能。正因如此,国内许多学者知识共享展开研究,探索其在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国内现有文献缺乏对知识共享研究的系统梳理与更新,本研究基于这一缺憾,对知识共享研究脉络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对知识共享综述主要从3个方面展开:首先是知识共享的内涵及测量维度,其中包括对知识本身的含义类型的归纳;其次是知识共享过程,从不同视角对共享过程进行了梳理;最后是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根据知识共享的组成内容分成4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知识共享内涵及测量维度。

11知识的内涵及类型

不少学者知识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知识含义类型。其中,知识类型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分类最为普遍,而鉴于隐性知识的特性,一些学者专门对其展开研究

111知识含义

知识最基础的含义被认为是一种信息,如孟鲁洋(2005)等学者认为知识是与接受者的背景经验、解读反馈及洞察力相融合的信息[3];从价值观出发,知识被定义为一种特殊的、可独占的资源,知识拥有者可以通过知识获得“市场价值”,在徐扬(2010)讨论的虚拟组织知识共享中,知识以知件(know—ware)的形式进行转移,知件就是知识经济中一种具体的虚拟商品[4];此外,知识的权力观点认为知识就是权力[5]。

112知识类型

对于知识类型,国内学者主要借鉴了国外学者的分类方式,如孟鲁洋和张胜军(2005)等学者比较综合地对国内外学者研究知识分类进行了总结。从知识的表达形式上,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从知识的编码格式化上,把知识分为可编码和不可编码的知识;从思维形式上,把知识分为有意识知识和无意识知识;最后从传播形式上,把知识分为意会知识和言传知识。通常学者们使用最多的知识分类为显性知识与隐形知识显性知识是指能清晰表述、完整地向他人转移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复杂且隐含、难以用文字等形式明确向他人完整表述及转移的知识。Polanyi(1958)最早提出“隐性知识”的概念,他提出隐性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中,隐藏于人们的日常行动中,与另一个情境的人交流比较困难。Nonaka(1995)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4种类型:社会化(Socialization)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转化,外在化(Externalization)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的转化,组合(Combination)显性知识显性知识的转化,内化(Internalization)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转化。知识共享可以发生在其中的任一阶段,只是知识类型不同,共享的难易程度及范围有所不同[6]。Nonaka(1995)同时提出,隐性知识是相对个人化的信息,具有一定特殊含义,既不易格式化也很难传播给他人。隐性知识获取途径在实践中是多样的,根据获取方式的直接性可分为两种,一是直接从知识获取,通过知识源亲身传授、知识受体实践观察和模仿等形式获取隐性知识;二是间接利用载体获取,通过对载体(书本、电视、网络等)上的知识显性知识进行智力建构而获取隐性知识[7-9]。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