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探析

【摘要】疼痛是一种不愉悦的情感体验,也是一种潜在的主观感受,疼痛多伴随组织损伤而来,而慢性疼痛长期的、隐匿的体验。

对于老年慢性疾病患者而言,受疾病影响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而这种慢性疼痛较极容易被忽视。

为此,本文基于老年患者护理角度,对老年患者慢性疼痛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探讨了老年慢性疼痛评估方法和护理措施,旨在提高老年患者护理水平。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老年患者慢性疼痛;临床护理疼痛评估   我国是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数量约在2~3亿之间,其中约有22.6~45.3%的老年患者长期遭受慢性疼痛的侵扰,使得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急剧下降[1]。

鉴于老年人中疼痛现象存在的普遍性,我国参考WHO等国际医疗组织相关研究,对老年疼痛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将“疼痛”提升至生命体征水平,成为第5个生命体征指标,与体温、心率、血压、呼吸四个指标重要性相一致[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老年患者规范化、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将有助于环境患者疼痛,因而下文将从护理角度出发,探讨老年疼痛护理的相关问题。

1老年疼痛研究现状   多数老年慢性疾病都存在较多合并症和并发症,因而患者疾病种类较为复杂,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情复杂性进一步增加,而疼痛程度也往往逐渐加重。

国外临床认为,老年慢性疼痛属于一种疾病,其杂糅了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单纯用疾病解释患者疼痛是不完善的[3]。

事实上,癌症、心绞痛等不可治愈疾病均会引起生理上的隐匿疼痛,但是患者主诉疼痛时,在社会及家庭层面中,普遍认为老年人有些疼痛症状属于正常,极容易导致患者延误治疗时机。

同时,老年人在隐忍疼痛的过程中,心理状态也在悄然改变,临床报道显示,这类老年患者较容易发生抑郁、认知障碍问题[4]。

阿片类镇痛(麻醉)药物具有良好的缓解疼痛效果,但是其副作用较大,部分老年患者过分担心阿片类药物副作用,而强忍疼痛,但是这些问题往往在临床中被忽视[5]。

此外,国内文献报道,临床各知觉感受功能障碍及精神疾病老年患者疼痛问题,被忽视现象较为严重,患者往往难以有效缓解隐匿的慢性疼痛,故建议根据疾病特征和患者主诉对其疼痛进行护理干预[6]。

总体来看,目前临床护理中对疼痛认识的局限性,   2老年慢性疼痛评估   2.1主诉评估   国内外相关研究普遍认为,人类对于疼痛的主观感受明确,虽然不同人耐受疼痛能力不同,但是患者疼痛主诉仍然是评价疼痛的重要指标,一切疼痛评估患者主诉为判定依据,同时应结合其他评估方法进一步确定疼痛信息[7]。

2. 2身体状况   部分患者不愿表达自己的疼痛,或存在认知、语言能力障碍无法表达,这类患者需要护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疼痛,可通过查看患者有无不安、紧张、强迫性体位、面部表情痛苦、大汗等表现,判断疼痛[8]。

同时可观察患者身体扭曲指向疼痛位置、血压波动、体温升高等表现,推测疼痛的部位、强度、性质等信息。

护理人员要对负责患者疼痛史、病史进行详细了解,为疼痛评估一共依据。

3老年疼痛护理干预方法   3.1药物干预   3.1.1用药选择   护理人员在严格评估患者疼痛和原因后,可根据WHO三阶梯镇痛药物使用指导原则为患者选择水杨酸类→弱阿片类→强阿片类镇痛药物,逐级换用药物,以解除患者疼痛并减少副作用为宜[13]。

对于非癌性疼痛、关节痛等疼痛程度较轻患者而言,应首先给予非药物干预措施,若患者疼痛仍无改善,才可给予镇痛药物

3.1.2 用药方法及护理   用药时机直接影响镇痛效果和剂量大小,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疼痛性质制定用药方案,选好给药时间。

癌性疼痛患者,规律给药,避免患者处于强烈的疼痛中[14]。

老年人对于镇痛药物敏感性有别于中青年人,其吸收、代谢和排泄速度减慢,故相同剂量药物老年人敏感性较高,且毒副作用也更强。

国内文献报道多认为,首次剂量较治疗剂量降低25%以上,肝肾功能异常者,应降低40%~50%,用药后观察患者疼痛改善情况,然后逐渐增加剂量,至达到满意镇痛效果[15]。

用药前后记录患者疼痛情况,判断镇痛药物效果及患者敏感性。

严密观察和询问毒副作用,及时更换药物或控制剂量。

3.2非药物干预护理   3.2.1热敷及冷敷疗法   对于肢体及关节疾病患者而言,可采用热敷及冷敷方式缓解局部疼痛

可使用热敷方式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代谢,并解除肌肉痉挛[17]。

冷敷具有减轻组织水肿作用,也可降低局部神经系统感应,故减轻疼痛

冷热交替外敷对于某些组织损伤患者也有一定效果,但是应注意温度控制,感觉障碍者应先测外敷材料温度,再使用,避免烫伤、冻伤发生。

3. 3. 2转移注意力及放松干预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慢性病健康教育,告知其疼痛产生原因,然后教授患者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读书、看报、收听收音机等,身体允许者可散步、下棋等用简单的娱乐活动转移对疼痛的关注[18]。

教授患者深呼吸、打哈欠、腹式呼吸等放松方法,使患者保持心情良好,且消除骨骼肌紧张或痉挛[19]。

护理人员也要结合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心理因素对疼痛的影响,间接减轻其疼痛感受。

4小结   作为已经步入老龄化趋势的国家,我国近年来十分重视老年人医疗服务发展,而医疗服务也更趋向人性化和舒适化。

慢性疼痛虽然较为隐匿,但是长期疼痛体验,对患者的精神和行为影响较大,由疼痛引发精神疾病、神经功能失常、运动功能障碍、社会认知障碍、生理功能异常等病例报道众多,故必须重视老年疼痛问题。

疼痛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认可,但是其在老年护理中的重视程度较为有限,临床实践中需进一步强化相关护理,同时也要求护理人员具备综合评估患者疼痛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婷. 社区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30—31.   [2]辛程. 中文版简易慢性疼痛接受问卷在老年患者中的评价与应用[D].辽宁医学院,2014:28—30.   [3]梁艳,卢春玲,熊清. 综合护理干预老年腰腿痛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10:96—97.   [4]杨健. 疼痛专科护士培训课程核心知识体系的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1:30.   [5]王家兰,尹丽华,夏丽荣,邓声权,刘利华,刘丹.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辨证施护体会[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8(10):97—99.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