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极到北极_从南极到北极多少公里

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姜平踏上了去往北极的征程,一下就被极地绝美的风貌所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八年过去,姜平已经先后八次前往南极北极拍摄了大量反映极地风光、环境的照片。

姜平   先后8次进入南极北极拍摄;   1998年、1999年度柯达全国十佳优秀摄影师;1999年、2000年度富士专业全国优秀摄影师;   曾任《中国国家地理》首席摄影师、图片编辑。

南极北极是我们地球上最后的净土。

南极北极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有生之年能去一次极地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而姜平却把拍摄南北两极当成了一个长期坚持的拍摄任务,最近八年平均每年都要去一次,是什么让他如此痴迷?对此姜平表示,南极北极是我们地球上最后的净土,尽管现在科技发达,但一般人去一趟南极北极也是要费尽周折。

从北京到南极有17000多公里的路程,路途艰辛,需要换乘多种交通工具,中间可能遇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风险。

但当来到极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姜平说,在南极给他印象最深的,是留在海湾里的一艘百年前的英国科考帆船,当年船上的科考队员可能已经消失在南极大陆,但这艘象征着人类探索精神的船却留了下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

为了拍好极地姜平每次去两极都会选择不同的地点,拍摄方式也会有所侧重,比如选择乘船、航拍或乘坐雪地车等,力求全方位地表现极地独特的地理风貌,和因此衍生出的各种奇妙动物。

上图这张北极熊母子的照片即是他在航拍时,用佳能EOS—1Ds Mark III数码单反相机从高空俯拍获得。

用照片挽救生态   尽管极地的自然景观令人神往,但当提及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姜平严肃了起来。

近年来温室效应加速了南极冰川的消融,北极海冰面积也在迅速减少,温暖的两极对那里的动物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比如北极熊,它们是只有北极地区才有的一种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它们的生存与北极的冰面直接相关。

姜平说,在加拿大的哈德逊湾拍摄北极熊时得知,由于环境变化,海面不再结冰,北极熊难以捕获海豹,甚至只能吃海草充饥,体重比以往轻了1/3,小北极熊成活率也不断降低,北极熊的整体数量已经下降了6‰。

姜平北极专辑里有大量关于北极熊的作品,照片上美丽、可爱的北极熊更加激发了我们要保护这一独特物种、保护地球环境的决心。

两极的生态环境如此脆弱,如何才能开发与保护上做到平衡?姜平告诉我们,为了减少南极的海洋污染,前往南极的轮船必须将所有的废弃物都带走,甚至连乘员的排泄物也不例外。

立下这么严格的规定并非无凭无据,要知道在南极大陆,连一片苔藓也要历经百年才生长出一点,一旦破坏极难恢复,因此每个有机会前往南极的人都要自觉维护那里的环境。

在采访的最后,姜平告诉我们,2011年12月,他将再次前往南极,这也将是他第九次去极地拍摄

这次拍摄完成后,他将推出个人第十本画册――《从南极北极》,我们衷心祝愿姜平先生一路顺风。

极地气候的不确定性对机身镜头的防护能力要求很高,佳能的1系列数码单反机身和L系列EF镜头在这方面非常值得信赖。

姜平极地摄影器材   尽管南极北极独特的地貌和有趣的动物令人神往,但其实那里的气候相当的恶劣凶险。

在摄影器材的配置上,姜平选择了佳能的EOS 1系列旗舰级数码单反相机和专业的EF镜头

姜平的摄影包里,我们看到了佳能顶级的EOS 1Ds MARK III、EOS 1D MARK IV数码单反相机,和EF 16-35mm f/2.8L II USM、EF 24-105mm f/4L IS USM、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EF 100-400mm f/4.5-5.6L IS USM等专业EF镜头

姜平告诉我们,两极的气候非常寒冷恶劣,并且变幻莫测,在雨雪天气下拍摄是家常便饭,这种气候的不确定性对机身镜头的防护能力要求很高。

佳能的1系列数码单反机身在这方面非常值得信赖,手上这两台机身曾多次经受过雨雪天气的“拷打”,均出色地完成任务,长期稳定的表现值得信赖。

镜头的选择上,姜平选择的是几支顶级EF L系列变焦镜头

佳能的L系列镜头采用防水滴防尘结构,实现了更高的耐用性与牢固性,使其能够满足专业摄影师在苛刻拍摄条件下使用的需求。

选择变焦镜头的一个原因是尽量避免在环境恶劣的野外更换镜头,以防止镜头进尘、进水。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佳能L级镜头成像表现非常出色,这几支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可令人放心拍摄

2 次访问